回覆列表
  • 1 # ADOIF裴

    炎黃之前的中國大地上是由一個個部落組成的,部落人囗繁衍的越來越多,就需要更大的生存空間,於是就有了部落兼併戰爭,炎帝所在的夏族和黃帝所在的華族,血源上足比較接近的,但也不得不幹上一仗,這一仗叫阪泉之戰,黃帝贏了,炎帝服輸,兩個部落合二為一,叫華夏族,也就是漢族的前身,所以阪泉之戰是中華民族的奠基之戰。

  • 2 # 新冕寧

    黃帝與炎帝所屬兩個部落之戰叫阪泉之戰,黃帝與蚩尤之戰叫涿鹿之戰,是最早最有名的戰爭記錄。戰爭無外乎就是生存資源和生存空間的爭奪,客觀來說對華夏民族的形成有重要意義,是一次民族大融合。

  • 3 # 鴻鵠迎罡

    傳說中,距今4600多年的上古時期,蚩尤、炎帝、黃帝是三個部落的首領,他們三者之間,相互爭戰,目的就是為了解決內部的生存問題。從宏觀意義上來講,他們的爭戰,沒有正義與邪惡之分,也沒有誰對誰錯之別,都是為己而戰,為自己部落的生死存亡而戰。

    而歷史總是以“勝者為王,敗者為寇”來蓋棺定論的,勝利者更能得到更多人的讚譽。

    黃帝

    從歷史看,任何時期,當一個部落或國家的勢力越來越強大時,其人口和麵積會不斷增加,為了滿足發展需要,解決生存問題,它會逐漸向外擴張。

    當擴張到外族的邊界時,會不可避免地跟外族產生摩擦和衝突,衝突的結果就是引發爭戰,以武力的形式相互爭奪地盤。勝利者侵吞大量地盤,失敗者的地盤進一步萎縮,甚至亡國。

    蚩尤

    蚩尤力大無窮,驍勇善戰,在民間有“戰神”的美譽。他生活在黃河中下游一帶,位於今天的河南、山東、河北一帶,是九黎氏部落的傑出首領,整個部落以牛作為圖騰崇拜,蚩尤帶領部族在這裡開荒、耕種、冶鐵、製造兵器、制定禮儀,為早期的華夏的農耕文明打下了堅實基礎。據傳,冶鐵技術,禮樂文化,兵器製作都是蚩尤發明的。

    炎帝

    炎帝是姜姓部落的首領,起源於黃河流域中上游,在今天的陝西西部寶雞渭河一帶(一說寶雞清姜河),隨後向西擴張。跟蚩尤一樣,炎帝也把牛看作圖騰崇拜,他本人長相是牛頭人身。炎帝被譽為“神農氏”,對華夏早期文明貢獻同樣很大。據傳是他親自嚐遍各種野草,最終發明了草藥治病,解除了人們的病痛折磨。又是他發明了刀耕火種,極大地提高了勞作效率和生產效益。

    炎黃結盟

    黃帝以龍作為圖騰崇拜,又稱“軒轅氏”,他的部落發端於黃河流域中上游一帶的姬水附近,在今天的陝西關中靠北一帶,隨後擴張到中原。黃帝對華夏文明的貢獻同樣非常巨大,我們居住的房屋,出行乘坐的船,穿的衣服,使用的各種器具,作戰時的一些陣法,祭奠活動演奏的音樂,等等,相傳都是黃帝所發明。

    黃帝戰蚩尤

    作為最終的勝利者,黃帝最大的貢獻莫過於打敗蚩尤和炎帝,統一了華夏,因此,他被尊稱為華夏部落的共同首領。

    最初,蚩尤和炎帝的勢力都很強大,把黃帝擠壓在黃河中游一帶的一片小地方。後來,隨著黃帝不斷髮展,他跟蚩尤、炎帝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勢。蚩尤盤踞東方,位居山東、河北一帶。炎帝獨霸西方,大約在今天的西北一帶。黃帝稱雄黃河中下游的中原一帶。

    黃帝乘龍昇天

    蚩尤和炎帝之間為了爭奪黃河下游的廣大地盤,首先在中原地帶展開了一場大戰,因為蚩尤陣中有許多奇人異士給助陣,炎帝堅守一段時間後,敗下陣來,一路向北逃去。

    黃帝看到蚩尤的勢力越來越強大,擔心以後會給自己構成威脅,於是,他主動跟炎帝結合成部落聯盟,兩人的聯軍跟蚩尤的大軍決戰在逐鹿一帶,今河北張家口一帶。戰鬥初始,雙方几乎勢均力敵,互有勝負。傳說中,雙方都邀請了許多奇人異士,以及上古異獸參加戰鬥,攻守相當激烈。最終,因為炎黃聯軍技高一籌,把蚩尤消滅在中原一帶。

    逐鹿之戰

    共同敵人蚩尤被消滅後,黃帝和炎帝又槓上了。根本原因是兩人都想做部落盟主,互不相讓,在沒有談判的餘地下,只能以武力解決問題。兩個部落的大軍開赴到阪泉,今河南周口市扶溝縣境內,展開了一場真刀實槍的大戰,這場大戰關係著兩個部落的生死存亡,敗者將滅亡。最終,黃帝笑到了最後,他的美名也流傳至今。

    拋為己而戰的開主觀因素,蚩尤、炎帝、黃帝三個部落之間相互爭戰,對民族大融合,對文化交流,對華夏統一等方面,都有積極意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去除腋臭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