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艾嘉仁
-
2 # 海之聲助聽器華中中心
油耳朵是指外耳道分泌的耵聹是溼性的,溼性耵聹不易排出,長時間在外耳道內積聚,有可能會堵塞外耳道,可定期去醫院清理。中耳炎,俗稱“爛耳朵”,是鼓室粘膜的炎症。病菌進入鼓室,當抵抗力減弱或 細菌毒素增強時就產生炎症,其表現為耳內疼痛(夜間加重)、發熱、惡寒、口苦、 小便紅或黃、大便秘結、聽力減退等。如鼓膜穿孔,耳內會流出膿液,疼痛會減輕, 並常與慢性乳突炎同時存在。急性期治療不徹底,會轉變為慢性中耳炎,隨體質、 氣候變化、耳內會經常性流膿液,時多時少,遷延多年。中醫將本病稱為“耳膿”、 “耳疳”,認為是因肝膽溼熱(火)邪氣盛行引起。 急性化膿性中耳炎,臨床上以嬰幼兒多見,主要是因為小兒從耳通到咽喉的通路-- 耳咽管比成人的要短、要粗、要平直、小兒易患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得病後易引起 耳咽管炎症,細菌進入中耳而發病。另外小兒飲食時,發生嗆咳、嘔吐時,食物應 易從耳咽管進入中耳,產生炎症。 耳疼、頭痛、頭暈、發熱、輕者低熱,重者發熱、體溫可高達40℃,可伴有嘔吐 、腹洩、不食等全身症狀。不會說話的嬰兒哭鬧不安,常抓耳朵。1-2天后耳內 鼓膜穿孔,膿液流出後,耳痛等症狀減輕,如治療不及時或不徹底,很容易轉成慢 性中耳炎。 慢性化膿性中耳炎俗稱“臭耳底子”,急性化膿性中耳炎未能及時治癒,拖延六週 以上者即為慢性化膿性中耳炎。主要有流膿、耳鳴、耳痛、頭痛、頭暈等。可分為 三種類型。①單純型:炎症未破壞骨質,耳內流膿為粘膿性或粘淮性,無臭味。② 壞死形:炎症已侵潤到骨質,耳內流出物如干酪樣(豆渣樣),量少,有血絲。③膽 脂瘤型:由於炎症的長期刺激,上皮增生活躍,耳內流出物夾雜有上皮脫屑,及黃 白色有惡臭的油片狀物。後兩種型別如不及時治癒,會造成不良後果。
-
3 # 歐仕達助聽器
中耳炎在幼兒期發病率是很高,最常見的原因和病原菌感染、給寶寶洗頭或洗澡時耳朵進水引起的感染、或者是經常給寶寶掏耳朵等等是有關係的,出現的耳道損傷都容易引起或者是誘發中耳炎。
油耳朵是不是比較容易得中耳炎?油耳朵跟中耳炎關係不大,主要要注意耳朵的清潔衛生,不要進水。“油耳”一般無需治療,可以定期清理一下。但千萬不能給寶寶掏耳朵,建議寶媽們使用專業的清潔寶寶耳朵的產品。
中耳炎由什麼原因引起的
中耳炎是中耳部位受到細菌或病毒感染造成,兒童感冒常會併發中耳炎,是造成兒童聽力受損的常見原因。中耳炎可發生在一側耳朵,亦可同時發生在兩側耳朵。懂得明白中耳炎的致病因素對其防備跟醫治有很大輔助,中耳炎除造成患者耳痛、發熱、聽力受損外,延宕治療還會造成鼓膜穿孔增大,甚至會引發顱內併發症,危及患者性命.那麼中耳炎的病因是什麼?中耳炎由什麼引起的?下文具體介紹。
中耳炎常見病因:
1、最常見的起因是上呼吸道病毒沾染所致,如感冒或流感引起的鼻塞,輕易併發中耳炎
2、擤鼻過於使勁,也可引起中耳炎.
3、游泳時不恰當地使咽鼓管擴大有可能使細菌進入中耳、鼓膜外傷,使病菌從外耳道進入中耳引發中耳炎.
4、嬰兒因某種生理特色,當哺乳地位不準確,如橫抱哺乳或平臥吸吮奶瓶,乳汁易經咽鼓管進入中耳也可引發感染。
寶寶出現中耳炎是需要怎樣治療?
在治療期間,要注意預防呼吸道疾病的發生,以免加重症狀。再就是應積極採取恢復鼓室內外氣壓平衡的措施,如讓寶寶進行咀嚼、吞嚥等動作。如果中耳有積液的情況,要根據病情的程度來選擇是否鼓膜穿刺抽液、骨膜切除術等等。如果中耳炎症狀不嚴重的情況下,也可以根據感染的病原菌,來選擇抗生素治療觀察的,及配合區域性用藥治療,是可以選擇血管收縮劑的。也可以選用紅外線或者是超聲波的物理等方法治療的。治療時要及時徹底,要注意預防慢性中耳炎及併發症的出現。
回覆列表
您好,如果油耳朵的情況下,在掏耳朵的時候儘量不要用指甲去掏,因為這樣很有可能會損傷到外耳道,所以也有可能會引起中耳炎的出現,中耳炎是中耳方面的炎症,而且外耳炎或者是油性的耳朵,這是屬於外耳炎所引起的,他們兩種本身就是有一定區別的。所以如果是外耳道方面出現了炎症,也可以加強抗炎,必要的時候可以到醫院去進行治療,中耳炎也可以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