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評繁的世界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了解宇宙的概念。

    宇宙指的是無限空間和時間的結合體。以人類當前的科學技術,宇宙的邊際只存在於人類的想象和科學的推理與推算當中,實際邊際是看不見,或者說實際邊界也許根本不是以人類當前的理解方式存在的。

    同時,宇宙的時間也是無法去用“人類的時間”所能夠完整定義的。

    以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來看,人類所定義的時間在宇宙當中是可以在一定條件下重複、倒退甚至快進的。這也就決定了,宇宙的時間空間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變化和演變。

    不過,以人類對空間和時間的認知概念,已經發現宇宙當中的任何物質都共存於一個無限的空間當中。由於這個“無限”的存在,導致了宇宙中的任何物體,無論它處於什麼樣的速度和質量,都是以一個“漂浮”的狀態存在的。

    在沒有宇宙邊界可以成為座標的情形下,這些物質(物體)既不會上升和下降,也不存在前進和後退。

    如果理解了“宇宙無限”這個概念,或許會知道,地球的運轉、太陽系的運動相對於與整個無限空間來講,永遠都只是同一個位置而已。

    如果一個人類宇宙飛船以目前的物理方式前進。只要這個船的質量夠好,那麼它可以一直“無窮”的前進下去。但無論這艘飛船走到哪裡,它的“位置”對於整個宇宙來講,都沒有實際的意義。

    飛船隻是與它的發射地與目的地,有著前後高低的變化而已。

    由此可知,不止地球宇宙當中的任何天體,在宇宙這樣的一個無限的空間和時間當中,都是處於一個漂浮的狀態。它們個體彼此之間,有著距離的概念。

    但相對於整個宇宙,它們或許永遠沒有距離的概念,只有以“漂浮”形式存在的概念。

  • 2 # 詩人的眼睛看世界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建立正確的健全的物質觀,如果物質觀不正確,肯定會越研究越迷途不知返,如果物質觀不健全,也必定是漏洞百出,靠修補糊弄人。

    在沒發現原子之前,雖然世界各地提出了不同型別的元素說,但元素的本質,也只是停留在構成物質的基本單位上,所以說那時的物質觀在今天來看,就是以元素主導的宏觀物質觀。

    發現了原子核、電子等原子內部成分以來,科研對於物質觀就停滯不前了,雖然提出了夸克等假說,但仍然是建立在目前所謂的靜質量上,充其量還是補充以電子、質子、中子等所在的微觀物質範疇,仍然拒絕有比微觀物質更基本的物質,雖然所有微觀物質和宏觀物質都以各種各樣的方式把最基本的物質展示出來,比如光子,卻熟視無睹,反而精神百倍的在邪道上裸奔:比如痴迷於暗物質和反物質。

    其實物質世界,是由最基本的渺觀物質,集體力量的微觀物質和比塊頭的宏觀物質組成。宏觀物質和微觀物質的比是黃金分割,微觀物質和渺觀物質的比也是黃金分割。

    渺觀物質的特徵表現的是基本粒子,即使組成很大隊伍,比如光子,也不過是放大基本粒子的特徵,所以光子雖然和電子類似,你都無法得到光子的靜質量,因為光子在你證實時,已經作鳥獸散,都分散成了渺觀物質基本粒子了。

    微觀物質的特徵主要是呈電性,其實電性就是渺觀物質基本粒子特性的集中,不過和渺觀物質基本粒子團的區別是內部結構穩定,所以能得到靜質量。

    這裡有必要說一下反物質,其實反物質是微觀物質不可或缺的存在,但反物質不是存在於物質世界之外,而是存在於這個物質世界之中,比如電子的反物質一一正電子,它就在質子和中子裡,可見,微觀物質的正反物質,不是對立的,而是矛盾的統一,之所以不能以反物質的形態出現,原因是正微觀物質基本粒子結構穩定完美無缺,而它反物質,雖然結構穩定,但不完整,因此它們需要結合其它微觀物質基本粒子構成更大的微觀物質基本粒子,這就是夸克只能是假說的真相。

    這就如同離子一樣,有的元素原子結構穩定完美,他們就不和其它元素產生化合反應,有的元素就呈現出離子狀,即使單質,也要以分子的形式出現,更容易化合反應。

    宏觀物質就不多說,畢竟小到原子,大到天體,也包括我們人類,都是宏觀物質。

    以上囉嗦了這麼多,就是告訴你,地球作為宏觀物質中的一個實體,它並不是憑空漂浮在宇宙中,因為宇宙中到處都是渺觀物質。

    如果把地球看做一個木船,那麼宇宙中渺觀物質就是無邊無際的汪洋大海,那麼地球漂浮在渺觀物質之中,也就順理成章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別讓孩子“牴觸情緒”毀了一生,家長應如何巧妙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