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745321719576

    大陸性氣候指的是降水稀少,日溫差及年溫差均較大的氣候型別,常指的是溫帶大陸性氣候。在描述氣候特徵時,我們會說某種氣候大陸性或海洋性明顯(大陸性:溫差大、降水少;海洋性:溫差小、降水多),如山東與河南同屬溫帶季風氣候,但山東海洋性明顯。

    季風氣候有熱帶、亞熱帶、溫帶三種類型,主要分佈在亞洲東部與南部。其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在中學地圖冊中也被標註在美國東南部、澳洲東南部、南美東南部,實際上這三個地方的氣候應該叫亞熱帶季風性溼潤氣候,下面我們從幾個方面對兩種氣候做下簡單區分(節選自《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1年1~2期》)。

    1.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海陸熱力性質差異是季風氣候形成的重要因素,亞洲季風氣候是全球季風氣候的集中地。其季風氣候之所以典型,在於亞歐大陸為世界最大的大陸,太平洋為世界最大的大洋,海陸熱力性質差異顯著。國此,在兩者的交界地帶,分別以氣候特徵的不同,形成了三類典型的季風氣候。

    而北美大陸大小僅為亞歐大陸的大約1/2,大西洋的大小也僅為太平洋的1/2,無論冬季或夏季,北美東部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均比東亞小,氣壓梯度的坡度也均比東亞小。因而北美大陸即使有季風,其強度也遠不如東亞強盛。

    2.季風的定義

    季風,就是大範圍地區的盛行風向隨季節而有顯著改變的風。

    北美大陸東部冬夏風向雖有季節性變化,但風向並不相反,冬季,西北風佔百分比最高;夏季,西南風佔百分比最高。因此北美大陸東部只是存在季風現象,或者說具有季風性質,但還不能稱之為季風氣候。

    3.氣壓中心

    在北美大陸,由於冬夏海陸熱力差異不如亞洲顯著,高、低壓的強度相對較弱。冬季時,兩個大洋的副極地低壓勢力増加,兩個大洋副熱帶高壓中心南移,強度減弱,大陸上則為高壓籠罩,其中心位於西北部一帶,它與兩個大洋副熱帶高壓連為一體,其北緣呈舌狀向北部伸展,隔斷了阿留申低壓與冰島低壓系統。但是北美大陸高壓遠不如亞洲蒙古一西伯利亞高壓強大,且常受氣旋活動干擾,實際上是低壓與高壓在不斷交替著,天氣不穩定。上述氣壓中心的位置,決定了冬季北美大陸各地的風問。

    4.地形

    亞歐大陸地形複雜,既有南北向山地,也有東西向山地。這在冬季有利於阻擋勢力單薄的海洋暖溼氣流北上,從而更利於蒙古一西伯利亞高壓進一步擴大其勢力範圍。同時,由於河西走廊的走向,利於冬季風從西北問長驅直入;此外,內蒙古高原、東北、華北平原地勢平坦,也有利於冬季風從北方、東北方南下。另外,青藏高原的隆起,對東亞季風的強弱和活動範圍進一步加深了影響。

    而北美大陸地形分為三個明顯的南北縱列帶。以落基山脈為界,落基山脈以東的地區基本上為平原和高地,東部阿巴拉契亞山地雖對區域性地區的氣候有所影響,但由於它的高度和寬度都不大,並不構成氣候上的分界線。從哈得孫灣沿岸到墨西哥灣沿岸均為平原,缺少東西向山脈,因此有利於南北秉性不同的氣團交綏,北美因氣旋發育頻繁致使穩定的季風環流不斷遭到破壞。冬季極地大陸氣團緩慢南下時,經過五大湖水面增溫加溼,到阿巴拉契亞山地西側時可能造成降水,所以北美冬季不像東亞那麼寒冷乾燥。

    5.洋流

    墨西哥灣暖流是世界上最大的暖流,相較而言,日本暖流就比較弱。

    冬季,亞歐大陸東岸季風區受西北強大的高壓影響,陸風盛行,降水少,氣溫低,受島弧鏈影響,洋流影響弱;而北美則不然,本來高壓就弱,再加以強大的暖流帶來的暖溼空氣,使得氣旋活動頻繁,氣溫增高,同時也增加了降水。

    因此,亞熱帶季風性溼潤氣候並不隸屬於季風氣候的類別。就全球而言,亞熱帶季風氣候只存在於東亞,而亞熱帶季風性溼潤氣候分佈於北美大陸東部25°N~35°N的大西洋沿岸和墨西哥灣沿岸地帶,南美洲的阿根廷、烏拉圭和巴西南部以及非洲的東南沿海和澳洲的東岸等地區。

    從氣候特徵的表現上來看,在氣溫方面,由於冬季蒙古一西伯利亞高壓強盛,亞熱帶季風氣候地區的氣溫年較差遠比亞熱帶季風性溼潤氣候區要大;而在降水方面,亞熱帶季風性溼潤氣候常受暖流和海洋副高西緣的影響,夏季多雨,但冬季大陸高壓不明顯或不強,所以冬季不甚乾冷,季節降水分配更均勻。

    在自然帶的表現上,亞熱帶季風性溼潤氣候與亞熱帶季風氣候一致,均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智慧電子鞋櫃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