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愛地人

    在推出《15分鐘的異想》之後,許魏洲的15分鐘系列,也劃上了一個圓滿的句點。

    首先,必須要嚴肅地表揚一下這個系列的企劃。在這個企劃不(沒)夠(有)、宣傳來湊的時代,唱片企劃這個概念,真的已經慢慢成了永遠實現不了的概念,甚至僅僅只是List上的一個虛職。

    但許魏洲的這個15分鐘系列,卻最大程度挖掘了唱片企劃概念的特質,有零有整、有分有合,既讓一張完整的專輯,因為遞進式的推進,成了另四張完整的EP專輯;還因為在有限的時間命題裡,挖掘出許魏洲的多面性和無限可能性,讓四張EP專輯合體後,可以超越時間的定義無限迴圈。

    可以這麼說,許魏洲這次的15分鐘系列,是近幾年華語樂壇專輯裡最好的EP專輯,也是EP專輯裡最好的專輯。

    當然,一張音樂專輯的好壞,完全靠企劃和宣傳是不行的,後者是一種催化劑,可以讓音樂更豐滿、更完美,但卻不能改變音樂的本質。

    除了一段《口白》的音軌,許魏洲分四次推出的15分鐘系列,一共交出了十首正式的作品。用一個粗略的總結,來概括這十首歌曲,就是多元。

    《那又怎樣》和《橙色天空》的公路搖滾,《迷宮》的迷幻和英式,《忘了我吧》、《一半》和《貓》的抒情搖滾,《黑暗邊緣》的EMO-Core融合,《Rio》的死亡金屬唱腔,《榮耀》和《It’s Always You》的E-Rock,許魏洲也在有限的時間裡,透過不同編曲和結構的襯托,激活了自己全方位的音樂能量。

    多元化,是一種很能證明歌手全能實力的方式;但多元化,這幾年也開始變得氾濫和廉價。這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人人都在多元化,看似五光十色,實際上卻是走馬觀花,而這種盲目的多元化,往往是以失去個人特點為代價的多元化。

    從中學就開始玩搖滾,而且還是玩後核、死金這些追求技術的搖滾分類曲風,這種年輕時候的音樂滋潤,對每一個歌手的成長,都會起到決定性的因素。

    但很多人,因為成長道路上出現的各種問題,最終慢慢忘卻了音樂初心。尤其像許魏洲這樣,後來踏入演藝圈進行多元發展的藝人,更會因為大環境的變化,最終被娛樂圈同化,即使還有機會唱歌,唱的也不再是從前的歌了。

    不過,許魏洲卻沒有被同化,除了堅持自己的音樂夢想之外,還保持了自己音樂理想中的搖滾支點。恰恰也正是這個搖滾支點,讓許魏洲在同時代一眾跨界藝人和年輕歌手中,顯得特別與眾不同,因為他有著更陽剛、更硬氣的音樂Flow。而陽剛和硬氣,在這一代的男歌手中,真的是越來越少了。

    許魏洲的音樂,不僅很搖滾,而且迴歸了搖滾樂最質樸的精神。“那又怎樣,保持著微笑的模樣,嘴角慣性上揚;那又怎樣,為什麼要一模一樣,謝絕模仿”。聽許魏洲的整張專輯,雖然有“黑暗邊緣”的“墜落瞬間”,但同時又是一個與命運對抗、最終走出陰霾的流動過程。這中間讓人感到力量,這結果讓人充滿希望,這種有挫折、有釋放,最終找到出口的過程,也才是搖滾樂終極的定義。

    搖滾不僅僅只是一種音樂曲風,更是一種人生態度。從《那又怎樣》到《It’s Always You》,許魏洲的這個15分鐘系列,就是年輕人最好的榜樣。在充滿負面情緒的當下,這些歌曲裡的力量,不僅健康、向上、Sunny,而且率真、本色,也讓流行音樂不再僅僅只是娛樂的玩具,而是可以成為一種理想和信仰,並且指引他人的方向。

    整張專輯在製作上也很有意思,現在的很多年輕歌手,往往希望通過錄音的過程,讓自己的音色變得完美無瑕,甚至讓不會唱歌的自己變成Teana。但許魏洲的整張專輯聽下來,你卻可以聽到許多人聲中的毛刺,就像搖滾現場聽到的一樣。

    這種毛刺,其實既是搖滾的稜角,也是音樂的生命,也是《那又怎樣》裡“不完美何妨”的那種“不完美”。從這一個細節就可以看到,許魏洲所追求的音樂,是內心的真實和聲音的真實,並希望透過這樣的真實,呈現一個本色的自我。這,其實就是一件很搖滾的事情。這,也讓許魏洲和其他小鮮肉有了明顯的區別。

    所以,你再用小鮮肉的標籤來定義許魏洲,那是明顯不對的!一個搖滾的許魏洲,遠比大多數人硬氣和陽剛。

    15分鐘乘以3,再加一段《口白》和一隻《貓》,有分有合、有整有零,在一個完美企劃的概念下,最終讓一個搖滾並充滿生命力的許魏洲,變得更豐富、立體。於是,我們聽到了一個有血有肉有態度的歌手,聆聽15分鐘又15分鐘……無限可能,總會讓人慾罷不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代練自曝S19排位內幕,只因一個新按鈕,上分“快人一步”,如何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