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歪脖子”,不要錯過“黃金治療期”
小兒肌性斜頸(俗稱“歪脖子”),又稱先天性斜頸,原發性斜頸。是以患兒頭頸向患側傾斜、前傾,患側顏面小,眼裂小,面部旋向健側,下頜轉向健側肩部的一種常見頸部畸形。
臨床上
斜頸除極個別為脊柱畸形引起的骨性斜頸,視力障礙的代償姿勢性斜頸和頸部肌麻痺導致的神經性者外,一般係指一側胸鎖乳突肌攣縮造成的肌性斜頸。
該病在早期進行正確有效的非手術治療,大多數患兒可以完全得以治癒。如果不及時治療,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畸形會逐漸加重,影響正常生活。
1歲以內多選用保守治療,1歲以上及保守治療失敗的患兒則選用手術治療。推拿是公認的保守治療中最常用的方法,但是需要家長的耐心和配合,一般治療要花6-12個月的時間。其療效除取決於疾病本身的嚴重程度,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要早發現、早治療。
小兒肌性斜頸的病理主要是胸鎖乳突肌發生纖維性攣縮,變粗變硬,梭形,不疼不熱。
起初見纖維細胞增生和肌纖維變性,最終為頸部其他軟組織如斜方肌、深筋膜等因適應畸形也發生肌纖維攣縮。其病因尚未完全肯定,主要有幾下幾種說法。
1、產傷
分娩時一側胸鎖乳突肌受產道或產鉗擠壓受傷出血,血腫機化形成肌纖維變性攣縮,造成斜頸。
2、胎位不正
分娩時胎兒頭位不正,阻礙一側胸鎖乳突肌血液供應,引起該肌缺血壞死,造成缺血性肌攣縮。
3、宮內異常壓力及位置不良
胎兒在子宮內頭向一側偏斜或臍帶繞頸,對頸部長期加壓,必然影響頸部肌肉血液的供給,發生缺血性纖維病變,使胸鎖乳突肌在宮內已經攣縮,因此患兒在出生時雖無產傷,有些系剖腹產,也有畸形發生。
1、頭偏向患側,下頜角偏向健側,患側顏面小,眼裂小,功能性斜視。
2、頸部一側可發現有梭形腫物,以後患側的胸鎖乳突肌逐漸攣縮緊張,突出如條索狀。
3、頸部活動受限,不能向患側轉頭,不能向健側側彎。
斜頸自查的方法:
首先,看剛出生的寶寶是否兩頰有大小,有一半以上斜頸的寶寶下頜兩側有大小,一般小的一側是患側;
其次,看寶寶的眼睛是否有大小,大多數的斜頸寶寶剛出生時會出現“眼開眼閉”的狀況,而且會持續幾天;
第三,看睡覺的姿勢,寶寶的頭是否喜歡向一側方向睡覺,很少轉向另一側,或者家長強制性將寶寶的頭轉向另一側,但寶寶很快就會恢復到原來的狀態,一般寶寶不願意轉的那一側就是患側。
除了觀察外,家長還可以用手指撫摸寶寶的頸部前側肌肉,兩側對比一下,是否一側的肌肉較另一側緊張,是否可以摸到腫塊。
小兒推拿
1、患兒取仰臥位,在患側的胸鎖乳突肌施用推揉法,捏起後揉搓。
2、被動活動 向患側轉頭,牽拉肌肉,緩解痙攣。
3、扳拉旋轉(拔蘿蔔)
4、健側側屈
寶寶“歪脖子”,不要錯過“黃金治療期”
小兒肌性斜頸(俗稱“歪脖子”),又稱先天性斜頸,原發性斜頸。是以患兒頭頸向患側傾斜、前傾,患側顏面小,眼裂小,面部旋向健側,下頜轉向健側肩部的一種常見頸部畸形。
臨床上
斜頸除極個別為脊柱畸形引起的骨性斜頸,視力障礙的代償姿勢性斜頸和頸部肌麻痺導致的神經性者外,一般係指一側胸鎖乳突肌攣縮造成的肌性斜頸。
該病在早期進行正確有效的非手術治療,大多數患兒可以完全得以治癒。如果不及時治療,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畸形會逐漸加重,影響正常生活。
1歲以內多選用保守治療,1歲以上及保守治療失敗的患兒則選用手術治療。推拿是公認的保守治療中最常用的方法,但是需要家長的耐心和配合,一般治療要花6-12個月的時間。其療效除取決於疾病本身的嚴重程度,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要早發現、早治療。
小兒肌性斜頸的病理主要是胸鎖乳突肌發生纖維性攣縮,變粗變硬,梭形,不疼不熱。
起初見纖維細胞增生和肌纖維變性,最終為頸部其他軟組織如斜方肌、深筋膜等因適應畸形也發生肌纖維攣縮。其病因尚未完全肯定,主要有幾下幾種說法。
1、產傷
分娩時一側胸鎖乳突肌受產道或產鉗擠壓受傷出血,血腫機化形成肌纖維變性攣縮,造成斜頸。
2、胎位不正
分娩時胎兒頭位不正,阻礙一側胸鎖乳突肌血液供應,引起該肌缺血壞死,造成缺血性肌攣縮。
3、宮內異常壓力及位置不良
胎兒在子宮內頭向一側偏斜或臍帶繞頸,對頸部長期加壓,必然影響頸部肌肉血液的供給,發生缺血性纖維病變,使胸鎖乳突肌在宮內已經攣縮,因此患兒在出生時雖無產傷,有些系剖腹產,也有畸形發生。
1、頭偏向患側,下頜角偏向健側,患側顏面小,眼裂小,功能性斜視。
2、頸部一側可發現有梭形腫物,以後患側的胸鎖乳突肌逐漸攣縮緊張,突出如條索狀。
3、頸部活動受限,不能向患側轉頭,不能向健側側彎。
斜頸自查的方法:
首先,看剛出生的寶寶是否兩頰有大小,有一半以上斜頸的寶寶下頜兩側有大小,一般小的一側是患側;
其次,看寶寶的眼睛是否有大小,大多數的斜頸寶寶剛出生時會出現“眼開眼閉”的狀況,而且會持續幾天;
第三,看睡覺的姿勢,寶寶的頭是否喜歡向一側方向睡覺,很少轉向另一側,或者家長強制性將寶寶的頭轉向另一側,但寶寶很快就會恢復到原來的狀態,一般寶寶不願意轉的那一側就是患側。
除了觀察外,家長還可以用手指撫摸寶寶的頸部前側肌肉,兩側對比一下,是否一側的肌肉較另一側緊張,是否可以摸到腫塊。
小兒推拿
1、患兒取仰臥位,在患側的胸鎖乳突肌施用推揉法,捏起後揉搓。
2、被動活動 向患側轉頭,牽拉肌肉,緩解痙攣。
3、扳拉旋轉(拔蘿蔔)
4、健側側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