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學歷提升指導老師
-
2 # 一介書生945
“分數優先”和“志願優先”對應,其實是投檔錄取的時候用的。
過去實行的是“志願優先”,錄取的時候,先錄取填報第一志願的考生,如果錄取完畢之後,仍然沒有錄滿,才能輪到填報為第二志願的考生,即使第二志願的考生分數非常高,也不行,由於此種錄取方式,容易造成高分考生不能被錄取,填報志願的風險比較大,現在已經只在少許情況下使用了。
而現在比較流行使用的是平行志願,採用的就是“分數優先”的規則,也就是誰的分數高,誰就是老大,誰就有被錄取的優先權;這樣,高分考生先根據填報的志願選擇學校後,才能輪到低分的考生根據志願選擇學校;如此,就保證了高分的考生能先被學校錄取。
但是,現在的錄取方式,除了“分數優先”之後,還有一個很關鍵的不同,就是一次投檔,也就是現在的錄取方式下,就算是高分考生,有了優先的選擇權,但無論是填了六個志願,還是八個志願,真正能起作用的,其實只有一個志願!只要其中一個志願滿足要求,其他志願便不再有用,也就是所謂的“一次投檔”。其實是指同一批次的考生,經過模擬投檔後,會一次性正式投向那個滿足要求的學校,但對考生來講,也只有這一次投檔機會。
因此,在考生填報志願的時候,就要根據這一規則來選擇和判斷什麼樣的學校適合自己,考生的高考成績好,等輪到自己按志願進行檢索的時候,很多學校還沒有接受到任何考生的模擬投檔,那麼就很容易按自己的志願找到學校,比如上午就有一位考生是在某省理科排名在前50名的內的,卻又不準備去清華北大,可想而知,輪到這位考生進行根據志願檢索的時候,很容易就能根據志願找到合適的學校;而到了後面的考生,由於排在前面的考生已經佔用了計劃,後面的考生在填報志願的時候,如果不適當地填報了收分比較高的院校,不可能出現如上圖中從院校A一直到院校F,都已經招生計劃滿員的情況,也就是考生填報的六個志願都不適合投檔,從而造成滑檔的情況。
而學生被投檔之後,並不等於錄取;投檔只是進了校門,進什麼學院,學什麼專業,還需要根據分數再進行專業的錄取。
這是書生摘自某校招生簡章裡的內容,說的就是檔案投到學校後的專業錄取情況,從上可以看出,仍然是分數優先,誰的分數高,誰就有選擇專業的優先權,而低分的考生就可能由於排在後面,等輪到自己的選擇的時候,志願中填報的專業可能都已經滿員了;此時,如果服從專業調劑,就再由高分到低分繼續排隊,進行專業的錄取;而如果不服從專業調劑,就只能被退檔了。
整個過程,簡單來說,就是高分同學先選擇,低分同學後選擇;如果所填報的幾個志願,輪到自己的時候,各個學校的招生計劃已經滿員,就只能滑檔了;而如果某校還有招生計劃,考生就可以去這個學校了;到了學校之後,再選擇專業,卻仍然是高分的先選擇,等輪到考生本人的時候,如果專業學生已經招滿了,又不想去其他專業學習,就只能退檔;如果服從專業調劑,再根據分數由高到低進行挑選。
從中可以看出,低分進校的學生,在招生投檔的過程中,其實就是個受氣包。除非運氣好,一般不會被招到好專業的。
所以,書生在此再次提醒,要不要“衝一衝",考生們一定要三思而後行,別錄取後想要退檔,進校後又想要退學。
考生填報志願的時候,還要注意上面的四個字”專業級差“,這個學校是沒有專業級差的;而如果學校存在專業級差的話,考生在第一專業志願沒有錄取的情況下,當用第二專業志願和其他考生一起排隊的時候,就會根據規定,一般情況下扣掉1~2分後,再和其他考生一起根據分數排隊進行專業錄取;而第二專業仍然沒有錄取,排到第三專業的時候,又會根據規則扣分後再排隊,如此一來,分數就可能變得少了好幾分;因此,考生在填報志願的時候,還應該認真閱讀一下相關學校的招生簡章。
以”分數優先“,分數就是考生的身價,分高的考生處處優先,分低的時時受制;想要過的自在,就要選擇好自己應該去的學校,只要在選擇學校的時候,考生是高分者,那麼就肯定會優先被錄取,優先選擇專業;
換句話說,就是每個考生都要想想清楚,自己到底是要做雞頭還是要做鳳尾。
回覆列表
填志願就是分數優先,志願優先
我也沒讀懂具體想問什麼,只能說什麼分數報考什麼學校,至於衝一衝的前提也要冷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