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追記歷史
-
2 # 風從東方來163590821
明朝洪武三十年(1397年)即明朝立國第29個年頭,朱元璋臨死的前一年,發生了明朝開國之後的第六次開科取仕,即丁丑科案。該科共取進士52名,中榜者全部是南方仕子,無一北方籍考生上榜。狀元為確有真才實學的”閩南十才子”之一的福建人劉安阝(an)。甫一發榜,即引起了赴京參考的北方考生質疑和不滿騷動。
該科取仕,全是黃河以南籍貫,無一黃河以北仕子。連主考官們都是南方籍的,這不免引起剛剛立國不久的明朝仕子階層與論譁然。朱元璋感到事態嚴重,事關天下讀書仕子人心向背,事關國本。即派專員徹查,自己也親自調閱中榜考生及落榜北方仕子的試卷審閱,細查之後,沒有發現作弊犯奸的現象。
此時的朱元璋心知肚明:南方仕子的水平的確遠遠高於北方考生。北方考生還有許多卷子甚至是文理不通的。朱元璋深知,這是因為北方連年戰亂,經濟恢復程度遠不及南方,南方的經濟富庶水平遠高於北方。北方仕子在讀書求學等硬體條件方面,還沒有得到正常普遍的恢復。所以才出現了南強北弱的科考成績。
作為一國之君政治家的朱元璋,此時考慮的是國家政治的穩固發展,絕離不開五湖四海一體華夏仕子讀書人的支援。於是採取了“借頭平憤”之策,以五馬分屍的殘酷刑法,處決了該科狀元劉安阝及一批本次參予調查該案的官員及取仕排名靠前的考生,之後又重開北方仕子恩科,選錄北方籍仕子狀元。
從事實上講,這些被處決的人是冤枉的,冤死的。尤其狀元劉安阝(an),從考取狀元放榜之日起,一個月之內經歷了大喜,大悲至冤死。但從朱元璋的政治角度而言,借鑑了曹操“借糧官之首以平缺糧之憤”的政治謀略,平息調和了南北仕子讀書人的矛盾,解決了仕子階層對朝廷的人心向背問題。
我們也從中看到,任何事實存在和理由存在,在封建統治階級的政治需要面前,都是不存在的,都是可以為政治服務而犧牲的。朱元璋此舉並不糊塗,只是殘忍了些。
回覆列表
科舉制度到了明朝時,已經非常完善了。在那個講究根紅苗壯官員世襲的年代,科舉給了很多普通文人通往仕途的一條蹊徑,雖然科舉這條路上競爭力比較大,但總歸還是給了普通人一條通往上層的路。南北朝時期才有了科舉的雛形,沒有科舉之前,任憑普通人再努力也無法入朝為官。
你問題當中的提到了朱元璋殺狀元,這個狀元就是說的明朝第六任狀元陳安,大家可能想難道這個陳安是作弊才當上狀元的?他並沒有真才實學?據史料上記載陳安還真是一個有名的才子,而且是肚子裡有真才實學的名才子,是當時號稱“閩南十才子”之一。那麼他又是為什麼被殺呢?咱們下面就簡單分析一下。
當時明朝參加科考的文人,由於所處地域的不同,分為了南北兩派考生。這個陳安就屬於南派考生,最後考中的考生全是南派考生,這個結果就放到咱們現在來看,你不會懷疑裡面有貓膩?再加上當時監考的三個主考官,也全部都是南方人,這個就真的有點說不清楚了。後來北派考生就不樂意了,認為這個考試結果是人為作弊造成的,所以就集體上書朱元璋反映情況。這個全是南派考生考中的結果,估計朱元璋也不會認為都是巧合,所以朱元璋就開始徹查此案。
朱元璋就安排張信等人專案專查,後來朱元璋抽查北方考生試卷,這個張信就在北方考生試卷裡,找了一些質量比較差的試卷交給朱元璋。張信此舉已經說明了他自己的立場,但他沒有意識到如果複查結果沒有大的變化,這些北派考生肯定不會罷休。所以朱元璋看了這些試卷,為了平息這場文人集體事件,採用了一個妥協的方案,那就是把張信等官員殺掉。而且南派陳安等人的考試結果也被作廢,陳安還被朱元璋施以車裂之刑。什麼是車裂之刑呢?就是用五匹馬,每匹馬上都綁有繩索,五個繩索綁在人頭和四肢不同的部位,然後五匹馬朝不同的方向奔跑,這樣一個活人就被分屍了,也就是咱們常說的那種五馬分屍。
陳安一個文人他並沒有錯,但他卻承受了如此殘酷的極刑,這也是明朝派系鬥爭的一個體現點。只能說陳安等人是明朝政治的犧牲品,陳安等南派考生被廢之後,一些北派考生被納入朝中為官。大家可能問這個南派考生全中的結果到底有沒有貓膩?我個人感覺這個結果肯定是有問題的,但是歷史上沒有過於詳細的交代,操作這件事情的人肯定不簡單,但他這種只撿一個羊薅羊毛的拙劣手段,真是太明顯太沒有水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