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水落石出服務工
-
2 # 農村藝術鵬子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一、黃苗、死苗的原因
縣農技站技術人員經過認真的調查分析認為:小麥播種後持續降雨,田間溼度過大,持續時間過長,氣溫較低是麥苗發黃的主要原因。播種量大、播種較深造成苗弱,地下蟲咬噬、土壤病菌基數大、田間積水等因素使小麥黃苗、死苗現象更加嚴重。
二、應變管理措施
死苗不太嚴重的地塊,可透過加強管理,促苗轉壯,增加冬前分櫱率來彌補。死苗嚴重的地塊可進行補種,選用弱春性品種,播種量15公斤。主要管理措施:
1. 抓緊中耕,散墒增溫。目前麥田土壤溼度普遍較大,要抓緊中耕劃鋤,中耕深度宜淺,以免傷到根系。中耕可以起到增溫、散墒、破除板結、除草等作用。
2. 補施追肥,促弱轉壯。對於苗弱發黃、死苗的麥田,要趁墒補施追肥。一般畝追尿素5~7.5公斤,以促苗情由弱轉壯,增強抵抗力。追肥時要穴施或條施,嚴禁撒施。
3.葉面噴施植物生長調節劑。由於土壤溼度大造成的黃苗,等天晴後,土壤溼度小時,葉面噴施植物生長調節劑,促進苗情轉化。
4.地下害蟲危害的黃苗、死苗可在下季麥播前進行土壤處理,徹底根除。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麥苗發黃是什麼原因造成的?下面列舉小麥苗發黃的八個原因及防治方法:
缺氮型發黃。缺氮會造成麥苗植株矮小細弱,分櫱少而弱,麥苗葉片失綠髮黃,嚴重時葉綠素減少或消失,葉小葉尖枯萎,葉下部老葉發黃枯落。
補救方法:每畝追施尿素10~15公斤或碳酸氫銨7~12公斤,返青後如還有缺氮現象,可每畝追施尿素15公斤左右,起身或拔節期每畝再追施尿素12~15公斤。也可在麥苗見黃時,葉面噴施2%的尿素液2次,每次間隔7天左右。
缺磷型發黃。麥苗缺磷,次生根減少,分櫱少,葉色暗綠,葉尖黃,新葉藍綠,葉尖紫紅,如不及時補救,將導致穗小粒少,子粒不飽滿,千粒重下降。
補救方法:每畝可施磷酸二銨7~10公斤或過磷酸鈣10~20公斤,也可畝葉面噴灑3%~5%過磷酸鈣水溶液80公斤,隔7~10天噴1次,連噴2~3次。
缺鉀型發黃。缺鉀發黃的麥苗常先從老葉的尖端開始,然後沿著葉脈向下延伸,黃斑部分明顯,呈鑲嵌狀發黃。黃葉下披,後期貼地,病苗莖稈細小而瘦弱,易早衰、易倒伏。
補救方法:在小麥苗期,每畝溝施氯化鉀或硫酸鉀5~10公斤,也可畝施草木灰30~50公斤;在小麥生長中後期,每畝葉面噴施10%草木灰溶液,或0.2%~0.3%磷酸二氫鉀溶液60公斤,連噴2~3次,隔7~10天噴1次。
深播型發黃。由於播種機械調製不合理導致播種過深,造成地中莖過長,小麥出苗時種子養分消耗過多,造成幼苗葉片細長,根系發育不良,麥苗瘦弱而發黃。
補救方法:可扒掉部分覆土,使分櫱節蓋土厚度變薄;再結合中耕,改善土壤通氣狀況,促側根發育,使麥苗轉壯。
過密型發黃。對播種較早、播量較大的麥田,常常出現麥苗生長過密,麥苗由於通風透光不良,個體發育較弱而發黃。
補救方法:對基本苗過多地塊要適當進行人工疏苗,以增加麥田透光度和通風度,減緩生長速度;深耕斷根,減少水肥吸收,控制分櫱增加和過旺生長,促進壯苗生長。
乾旱型發黃。這是由於地塊乾燥、搶種造成的,主要表現麥苗基部葉片發黃,逐漸乾枯,心葉遲遲不長,次生根少,分櫱困難。
補救方法:及時澆水,促進麥苗生長正常。
肥害型發黃。施用沒有腐熟的有機肥,如羊糞、雞糞等,或種肥施用過多,幼苗、種子接觸到這些肥料後易被燒傷,致使葉片或葉尖發黃。
補救方法:澆水淋溶,5~7天澆1次,根據肥害情況連澆1~3次。藥害型發黃如拌種農藥的濃度過大,根尖受傷膨大,造成黃苗。
病害型發黃。麥苗期主要是根腐病的發生,根腐病會使麥苗發黃,嚴重的可使麥苗枯死,根部腐爛。
補救方法:可用70%的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800~1000倍液順壟灌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