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西銘社

    推薦英國作家,馬特.梅格,《活下去的理由》這本書。書不厚,很容易讀。作家剖析自身親身經歷的心理困境,很容易引起共鳴。

    第一次聽說“抑鬱症”是高中時代,一位鄰居從樓上跳下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她家離我家不過300米。工作後,一位常在一起喝酒吹牛的朋友抑鬱了,我與他深談過幾次,結果毫無助益,他後來休了學,博士學位也泡了湯。前不久,在網路上看到久未露面的朴樹,他拿著話筒在唱李叔同的《送別》,忽然之間就泣不成聲……

    不知幾何時,抑鬱症像一個幽靈,縈繞在我們周圍,令人膽戰心驚、毛骨悚然。三毛、海子、張國榮、賈宏聲、喬任梁、林肯公園主唱查斯特、“小紅莓”主唱桃樂絲,近年因抑鬱症而結束生命的名單越來越長。據世界衛生組織釋出的最新資料顯示,2015年全球超過3億人受抑鬱症困擾。

    一直以來,我對抑鬱症的感覺十分複雜,既好奇、困惑又深深地恐懼,直到我邂逅了《活下去的理由》。這本書不僅帶領我們認識抑鬱、瞭解抑鬱,還給予我們信念和力量,告訴我們在這個充滿壓力的現代社會,個體生命如何面對隨時可能遭遇的精神困境。

    作者馬特·海格24歲患抑鬱症,只差一步就從懸崖跳下,後來透過寫作走上了救贖之路。作者用細膩的筆觸,精確再現那些不被理解、無法言說又撕心裂肺的精神痛苦,代抑鬱症患者發出那些不曾被世界聽到的呼喊;又用舉重若輕的筆調,講述他在愛的陪伴下一次次擊退黑暗的經歷,向讀者分享了一場絕望與希望並存、黑暗和溫暖交織的生命之旅。經過十年的努力,馬特已經成功地戰勝了抑鬱症,目前和妻子及兩個孩子一起生活在英國約克郡。

    如何衝破抑鬱迷霧,迎風自由飛翔?作者給出了他的答案和建議。

    首先,直面事實,不要隱瞞偽裝。抑鬱症之所以很難被人理解,因為它是隱形的。一方面,抑鬱症患者的外表可能是風平浪靜,可他的頭腦裡面卻是驚濤駭浪,其他人根本看不出來。另一方面,許多有抑鬱傾向的人羞於承認自己生了病,偽裝健康快樂的人。

    抑鬱症只是一種疾病,和感冒、發燒是一個性質,不需要自慚形穢。從古至今,許多最偉大、最堅強的人和10億普通人都深受抑鬱症折磨,勇於面對抑鬱症往往會使事態變得更好。據統計,遭遇過嚴重抑鬱的男性僅為女性的一半,但男性的自殺率卻是女性的4倍多,主要原因就是女性比男性更願意尋求並接受心理健康問題的治療。

    其次,及時發現抑鬱症的預警訊號。心理疾病往往都是潛藏已久而非忽然發生的,幾乎一半的心裡障礙在14歲前就會有端倪,抑鬱症也不例外。但很多患者初期很難認出它,因為它的症狀經常會與其他東西混淆。比如,如果有人感到自己一無是處的時候,是不太容易把它看作疾病的症狀。作者告訴我們,抑鬱症其實有著明確的警告訊號,它們包括:  

    疲憊——總是無緣無故地感到很累。

    低自尊——連續不斷地產生自我否定的想法,在遇到一點挫折時,也會產生強烈的自責。

    精神運動性阻滯——在某些抑鬱症案例中,會出現動作遲緩和說話緩慢現象。

    食慾下降——不過食慾大增有時也會出現。

    煩躁易怒或頻繁哭泣——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

    快感缺乏症——無法體驗任何型別的快感,包括諸如日落、美食、戲劇等美好的事物。

    忽然內向——忽然說不出話,感覺動不了舌頭,說話顯得完全沒有意義;同時,似乎別人談論的事情對他來說就像屬於另一個宇宙。

    再次,愛的陪伴。對於抑鬱症患者,需要家人、朋友的陪伴。作者給了許多可操作性建議:如,不要說“振作起來”、“高興起來”這樣的話,除非你能提供具體的、萬無一失的操作方法;一定要明白,對你來說很容易的事情,比如逛商店,對抑鬱症患者來說也許是不可能的挑戰;多聆聽病人的話,如果他們說了錯話多體諒他們;陪伴的過程不會很輕鬆,所以一定要耐心點,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儘量接觸病人一切生活、工作壓力。作者還給出了40條生活建議,既包括跑步、閱讀、瑜伽、傾聽、呼吸等實用型建議,又包含美可淨化思想、無限的生命、觀察自我等哲學思考,等等。

    希望這本書能夠幫助那些飽受困擾的朋友們。勇敢、堅強、呼吸、活下去,你會感謝今天的自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求席慕容的經典代表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