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仙人闆闆20344346

    《東京審判》是由高群書執導,劉松仁、曾江、英達、朱孝天等擔任主演的歷史紀錄片。1946年,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在東京審判日本戰犯,該法庭由11個國家的11名法官組成。受中國國民政府的委任,以梅汝璈為首的中國法官在大國利益主導的勢力擠壓下,奮力突圍,終於將以東條英機為首的七個戰犯送上絞刑架。

    本片優點之一就是反省歷史的態度,它不是以狹隘的民族情感去增加彼此間的仇恨,而是以健康的心態去激發對民族自尊的熱愛,表達對和平的追求。

    電影中法庭的戲拍挺不錯,演員的表演出色,特別是老律師,說臺詞能做到咄

    劇照(5張)

    咄逼人、抑揚頓挫。

  • 2 # 神話有情

    《東京審判》基本上就是一部愛國主義記錄片。然而這裡的“愛國主義"不是隻唱高調,這裡的“記錄片"不是不生動。以藝術化形式來重現歷史,基調是嚴肅的,電影語言是激昂的。片中穿插著回憶的旁白,歷史的敘述,以及一些黑白記錄片鏡頭,把觀眾再度帶回到了那個驚心動魄的法庭世界。

      劉松仁是表現是最好的,他扮演的梅汝璈,光是在影片開場為中國爭奪審判席座次那場戲裡,就足以讓人情不自禁地感動和喝彩;之外,英達(飾演檢察官倪徵燠)在反詰戲裡,演繹到位又不失個性;而曾江(扮演檢察官向哲浚)雖無太多亮眼之處,但也算中規中矩。

    外國演員,如扮演庭長衛勃的Daniel Albert Ziskie,扮演首席檢察官季南的John Henry Cox,以及那幾個日本戰犯,也都給人留下了相當深刻的印象。只是片中的溥儀和“假和尚"在作證時略顯誇張,而後者則被證實是法庭戲裡唯一一個虛構的人物。

      影片的主幹內容大多可以在2003年發現的那本梅汝璈日記裡找到。當時這位中國法官的心路歷程,讓觀眾對審判及幕後有了最直觀更深入的瞭解,也讓戲劇衝突更具震撼力。輔線則是中國記者肖南和田芳子的愛情,以及戰爭給一個普通日本家庭帶來的幕幕悲劇。

    大牌如朱孝天、林熙蕾、曾志偉等,都集中在這條線上,但個人覺得,這三人加起來還不如謝君豪扮演的那個日本偏執狂出彩。

      《東京審判》本該是一部經典的影片,可是由於它的剪輯,到最後,看得我實在有些窩火。影片裡大量採用了黑幕淡出淡入的切換手法,以求突顯超長審理過程裡的精華瞬間。

    本無可厚非,但在我看來,有的剪輯並不必要,尤其是同一個場景中的黑幕切換。所謂過猶不及,切換太多,在心理上也讓人很是不爽。有的時候,劇情正在關鍵,就要發生到高潮,卻偏偏中斷,跳到下一個場景,未免遺憾。譬如溥儀的作證,我們最終看到的不過是開頭和結尾,到底法庭辯論的精彩之處在哪裡,我們沒有看到,或者說沒有大部分看到。

      據說高群書最初剪出來的片子是將近4個小時的版本,但是“考慮到觀影習慣和電影院排片等問題,最終剪到了1個多小時"。英達透露:他大段大段的英文對白被刪得只剩下三分之一。太可惜太可惜。《亂世佳人》的時長,《教父》的時長,《辛德勒名單》的時長,甚至《金剛》、《指環王》的時長,也在三四個小時,似乎沒有太多人有什麼意見?就我看,大幅縮減篇幅,關鍵還是在於院線,甚至導演自己沒有信心。

      當然,儘管有些許遺憾,《東京審判》終究不失為一部值得觀看的影片,而且只要你關心悲壯的近代史,關心民族的命運,關心我們遭受過的苦難,關心那些作古的冤魂,關心我們不屈挺立的精神,關心日本右翼近些年來的頻繁挑釁,關心國家和人民的榮耀和尊嚴……

      片中最溫馨的一段是片中的幾個中日角色在酒館裡合唱日文歌,然而這種平和最終卻被仇恨打破。

    戰爭帶來的痛苦,首先只有老百姓來承受。

      仔細想想,《東京審判》還是拍給華人自己看的。儘管高導力圖還原歷史,記錄真實,但日本從不屑於反省歷史,所以我們並不能指望日本有多少人來看這部影片,更不能指望日本右翼就這樣幡然醒悟。

      那麼看完主旋律的《東京審判》,觀眾們最想做的是什麼?——奮發圖強。

      這不是一句空口號,而是發自內心的感受。

      一部電影能做到這一點,就是一部好電影。

      而歷史則在繼續寫下去。上帝和時光將對人類的所做所為給出最公平的審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40 死神女主無敵,冷酷,腹黑,美麗,的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