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蘭羅曼羅

    民歌按體裁可以分為號子(勞動號子)、山歌、小調(小曲)。

    民歌是每個民族的勞動人民傳統歌曲,現在所說的民歌大都是指流行曲年代的民歌,主要以木吉他為伴奏樂器,以自然坦率的方式歌唱。

    一、號子(勞動號子)

    1、號子,北方常稱“吆號子”,南方常稱“喊號子”。它是直接伴隨體力勞動,並和勞動節奏密切配合的民歌,產生於勞動過程中,直接為生產勞動服務,可以真實地反映勞動狀況和勞動者的精神面貌。其音樂形象粗獷豪邁、堅實有力,是某些體力勞動中不可缺少的有機部分。

    2、號子對於生產勞動有著實用性和藝術表現性的雙重功能:一方面,它可以鼓舞精神,調節情緒,組織並指揮集體勞動,尤其是集體協作性較強的勞動,為了統一步伐,調節呼吸,釋放身體負重的壓力,勞動者常常發出吆喝或呼號;另一方面,號子也具備一定的藝術表現價值,體現出了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以及樂觀精神和大無畏的英雄氣概。

    3、號子根據不同的工種和傳唱環境,大體可以分為搬運號子、工程號子、農事號子和船漁號子。因各地區生產特點不同,號子又可分為開山號子、爬坡號子、插秧號子、榔頭號子、入囤號子、夯號、打樁歌、轆轤歌等多種形式。

    4、號子的特點:

    (1)音調粗獷有力,常用一領眾和、領和交替的演唱形式,從而加強勞動者在勞動中的情感交流,保證行動的一致,提高勞動效率。

    (2)有著直接、簡樸的表現方法和堅定、有力、粗獷、豪邁的音樂風格。曲式結構簡單,音樂句式較規整。

    (4)領唱者的唱詞多為即興的鼓動性唱詞,眾合者的唱詞多為力量型的襯詞。

    二、山歌

    1、山歌,指人們在田野勞動或抒發情感時即興演唱的歌曲,是人們上山砍柴、田間勞動、山野放牧或行腳、小憩時,為了抒發內心的情感或向遠處的人遙遞情意、對答傳語而即興編唱成的。

    2、山歌具有在個體勞動中詠唱,歌腔自由舒展,自娛自樂等基本特徵。一般來說,這種廣義的山歌概念更有助於我們對山歌體裁藝術特色的理解。

    3、山歌可分為一般山歌、田秧山歌、放牧山歌三類:一般山歌在漢族地區分佈甚廣,如陝北地區的“信天游”、青海地區的“花兒”、安徽的“趕慢牛”等。田秧山歌常用於插秧、車水等勞動中,主要為了鼓舞勞動者的情緒。放牧山歌是放牧者為吆喝牲畜或互相問答逗趣所唱的山歌,多為少年兒童所唱,曲調活潑,唱詞生動,富有情趣。

    4、山歌的特點:

    (1)聲調高亢嘹亮,常用上揚的自由延長音來抒發感情。

    (2)節拍、節奏較自由(即便主體部分節奏規整,也往往在樂曲起始部分增加一個呼喊)。

    (3)旋律進行起伏較大。

    (4)樂段結構較為簡單,上下句結構的較多(南方有一部分五句子體的),歌詞往往只有一兩段,並多用對偶句。

    三、小調(小曲)

    1、小調,又稱“小曲”、“俚曲”、“時調”等,是人們在勞動之餘的日常生活中以及婚喪節慶用以抒發情懷、娛樂消遣的民歌。

    2、小調的分佈相當廣泛,幾乎遍及中國大多數地區。其中,又以黃河下游的山東、河北,長江下游的江蘇等地在數量和品類上更具有代表性。

    3、農村小調以反映農村日常生活,特別是反映農村婦女的愛情、婚姻生活居多;城市小調則涉及城鎮小手工業者、商人、市民和處於社會底層的妓女、乞丐等的生活,以及娛樂嬉戲、自然風光、生活知識、民間故事等。按照內容的不同,小調又可分為抒情歌、詼諧歌、兒歌和風俗歌四大類。

    4、小調的特點:

    (1)節奏規整,節奏型豐富多變,歌唱形式以獨唱為多,其次為對唱和一領眾和等。

    (2)多數屬分節歌形式,一曲多段詞,常採用四季、五更、十二時等時序體,多側面、較細緻的陳述內容。為適應多段詞的需要,其曲調則概括、凝鍊地表達某種情緒。曲調性強、旋律流暢、婉轉曲折,旋律線豐富多變,表現力強。

    (3)曲調細膩、婉柔,表現感情細膩曲折,表現手法多樣,較善於表現矛盾複雜的心情,含蓄內在的隱衷曲折多層的事物發展過程。

    (4)歌詞格式多樣,加上襯詞的豐富多變以及格律化,因此小調的曲式結構較號子、山歌更為成熟且富於變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部電視劇是關於蹴鞠的電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