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774056550451
-
2 # 使用者5999296191983
中國沿海及東南亞地區普遍信奉的海神媽祖是源自宋代。
媽祖信仰的規模十分龐大,自宋以來直至清代,媽祖成了三大由國家祭典的神明(黃帝、孔子和媽祖)由歷代國家祭祀的中國十五個媽祖宮為核心,年八月初一祭直沽(天津)媽祖廟開始,由北而南,十月二十是祭湄洲廟,十月二十五以祭泉州廟結束,計祭祀十五處媽祖廟。其御祭文隨廟而異,十五所官方承認的媽祖廟中,以泉州,湄洲二廟最重要,故祭祀以湄洲廟泉州廟結尾。
目前海內外學者普遍認為,媽祖不是杜撰的偶像,而是從人民中走出來的、被神聖化了的歷史人物。
林默娘的“裡中巫”身份,是媽祖信仰的原始形態。媽祖信仰產生在特殊的生態環境之下,與海洋漁業生產及其海事活動密切相關。漁民因海難生者不可計數,所以希望有海上守護神庇佑安全。媽祖的巫女身份,正好適應了人們的希求。
她的能言人間禍福,濟困扶危、治病消災順應了人們的願望,所以在她死後立廟祭祀。此後,她的一個個神蹟才接踵而至,並將她塑造成一位完美的女神。所以民間對巫術的信仰是媽祖文化得以形成的思想基礎。
由於當地士宦的提議和倡導,朝廷也頻頻給予媽祖賜封,媽祖的地位變得越來越高。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媽祖被賜封"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天妃聖母",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又被賜封為"護國庇民妙應昭應普濟天后","天上聖母"和"天后"從此便成了媽祖的聖稱。
擴充套件資料:
信仰起源
學者研究指出,媽祖是從中國閩越地區的巫覡信仰演化而來,在發展過程中吸收了其他民間信仰(千里眼順風耳)。隨著影響力的擴大,又納入儒家、佛教和道教的因素,最後逐漸從諸多海神中脫穎而出,成為閩臺海洋文化及東亞海洋文化的重要元素。
自北宋開始神格化,被稱為媽祖(當地人對女性祖先的尊稱),並受人建廟膜拜,復經宋高宗封為靈惠夫人,成為朝廷承認的神祇。媽祖信仰自福建傳播到浙江、廣東、臺灣、琉球、日本、東南亞(如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越南)等地,天津、上海、南京以及山東、遼寧沿海均有天后宮或媽祖廟分佈。
回覆列表
中國沿海及東南亞地區普遍信奉的海神媽祖是源自宋代。 媽祖信仰的規模十分龐大,自宋以來直至清代,媽祖成了三大由國家祭典的神明(黃帝、孔子和媽祖)由歷代國家祭祀的中國十五個媽祖宮為核心,年八月初一祭直沽(天津)媽祖廟開始,由北而南,十月二十是祭湄洲廟,十月二十五以祭泉州廟結束,計祭祀十五處媽祖廟。其御祭文隨廟而異,十五所官方承認的媽祖廟中,以泉州,湄洲二廟最重要,故祭祀以湄洲廟泉州廟結尾。目前海內外學者普遍認為,媽祖不是杜撰的偶像,而是從人民中走出來的、被神聖化了的歷史人物。林默娘的“裡中巫”身份,是媽祖信仰的原始形態。媽祖信仰產生在特殊的生態環境之下,與海洋漁業生產及其海事活動密切相關。漁民因海難生者不可計數,所以希望有海上守護神庇佑安全。媽祖的巫女身份,正好適應了人們的希求。她的能言人間禍福,濟困扶危、治病消災順應了人們的願望,所以在她死後立廟祭祀。此後,她的一個個神蹟才接踵而至,並將她塑造成一位完美的女神。所以民間對巫術的信仰是媽祖文化得以形成的思想基礎。由於當地士宦的提議和倡導,朝廷也頻頻給予媽祖賜封,媽祖的地位變得越來越高。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媽祖被賜封"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天妃聖母",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又被賜封為"護國庇民妙應昭應普濟天后","天上聖母"和"天后"從此便成了媽祖的聖稱。擴充套件資料:信仰起源學者研究指出,媽祖是從中國閩越地區的巫覡信仰演化而來,在發展過程中吸收了其他民間信仰(千里眼順風耳)。隨著影響力的擴大,又納入儒家、佛教和道教的因素,最後逐漸從諸多海神中脫穎而出,成為閩臺海洋文化及東亞海洋文化的重要元素。自北宋開始神格化,被稱為媽祖(當地人對女性祖先的尊稱),並受人建廟膜拜,復經宋高宗封為靈惠夫人,成為朝廷承認的神祇。媽祖信仰自福建傳播到浙江、廣東、臺灣、琉球、日本、東南亞(如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越南)等地,天津、上海、南京以及山東、遼寧沿海均有天后宮或媽祖廟分佈。近年媽祖在東亞海洋史的研究引出東亞在西方航海地理發現前己有的朝貢貿易、琉球網路及跨國移民史討論,而媽祖信仰圈成為東亞海洋經濟及社會結構形成的歷史見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