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廟號:唐太宗、宋仁宗等 年號:萬曆、康熙等
9
回覆列表
  • 1 # 搞哥讀史

    如題所述,明朝以前的皇帝多用廟號,而明以後的多稱年號,一方面是因為明朝以前的皇帝經常不止一個年號,用年號稱呼起來不方便,另一方面是因為年號發明之初,本來就不是為了用作皇帝稱呼的。

    一、

    中國古代稱呼君主,一般都是用諡號或廟號。

    在商朝,君主的稱謂為“祭名”,比如封神榜故事裡面的“帝辛”。若以諡號稱呼的話就是“紂王”。

    到西周以後,人們則多以諡號稱呼周天子,比如我熟悉的“周文王”、“周武王”、“周幽王”等。到東周末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因不滿這種“子議父、臣議君”的做法,曾一度廢除諡號和廟號,改用“始皇帝”、“二世”、“三世”的稱謂,但這種狀況沒有持續太久,在劉邦推翻秦朝建立漢朝後,又恢復了諡號和廟號的傳統。

    二、

    中國古代的年號,是漢武帝劉徹發明的。年號的作用,一般是用來紀念一些重大事件,比如《漢書·武帝紀》記載,有一年漢武帝狩獵時“獲白麟,作白麟之歌。”將其視為天降祥瑞,因此改年號為“元狩”。

    到後來,每一任新君即位,都要更改年號,但這只是許多需要更改年號的理由中的其中一種,並不代表皇帝希望民眾用年號來稱呼自己。所以,明朝以前歷史上大多數皇帝在位時,都會因不同的事件而更改年號。比如唐朝的唐高宗和武則天這兩夫婦,兩人用過的年號加起來差不多有30個之多。

    三、

    明朝之後,大多數皇帝在位時都只用一個年號,年號漸漸成為了指稱皇帝的代名詞。在整個明朝,只有明英宗朱祁鎮用過兩個年號,那是因為他經歷過被廢又復辟的緣故。而清朝入關之後,除穆宗皇帝短暫用過“祺祥”年號之外,始終都是一帝一號。

    過去皇帝的諡號和廟號,都是“蓋棺定論”,死後才會有,稱呼當今皇帝只能用“今上”。而明朝後每朝皇帝固定一個年號,大家也漸漸發現了年號作為皇帝代名詞的功能,因此慢慢的便有“萬曆皇帝”、“康熙皇帝”這種用年號稱呼皇帝的習慣了。

  • 2 # 宋安之

    明清皇帝實行的是一世一元制,也就是說每個皇帝一輩子就用一個年號,所以一般就以年號稱呼這個皇帝。

    明朝的英宗還有清朝的太宗皇太極都擁有兩個年號,屬於明清兩朝的特例,明英宗擁有正統和天順兩個年號,因為土木堡之變後他被俘去蒙古,成為太上皇,一年後回來被弟弟景泰帝囚禁,後復辟成功,再度登基改元天順。皇太極是清朝第二代皇帝,他父親努爾哈赤時期的國號是金,皇太極最初的年號是天聰,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清,同時改元崇德。

    明清之前的王朝,皇帝年號並無定例,有的皇帝一輩子使用一個年號,比如唐太宗的貞觀年號。有的皇帝一輩子使用好幾個年號,比如唐太宗之子唐高宗。還有宋仁宗,在位期間竟然使用了九個年號之多。

    因為這些王朝皇帝年號的不固定性,所以稱呼明清以前的皇帝,尤其是唐宋時期都是稱呼其廟號。而兩漢時期不是每個皇帝都有廟號,加之諡號並沒有氾濫,大多以諡號稱呼,比如說漢武帝的諡號是漢孝武帝,簡稱漢武帝,被大家所熟悉。明清實行一世一元制以後,就以年號稱呼明清皇帝。

    諡號、廟號、年號都是稱呼皇帝的方式,簡而言之就是怎麼簡單稱呼就怎麼來,根據時代的變化而使用不同的方式稱呼當時皇帝。

  • 3 # 沒事叨兩句

    稱呼皇帝是從諡號、廟號、年號三個裡選一個進行稱呼的。哪個時期選哪個具體如下:

    周朝到隋朝稱呼皇帝都是用的諡號,這是因為這一時期皇帝都有諡號,只有幾個有廟號,至於年號一個皇帝有兩三個,而且諡號比較簡潔都是一到兩字,所以這一時期是用諡號稱呼皇帝,例如齊桓公,漢孝武帝、隋煬帝。從唐朝開始到明朝,開始使用廟號對皇帝稱呼,因為自唐武則天和李治開始,諡號字數成幾何倍數增長多達幾十字,這樣的話再用諡號稱呼皇帝就不合適了,年號還是一個皇帝好幾個也不合適,但是這一時期廟號濫用嚴重,導致每個皇帝都有廟號了,為了方便識別自然用廟號命名,例如唐太宗、宋太祖、明太祖。

    到了清朝,清朝各個皇帝的諡號那是長出了新高度,堪比老太太的裹腳布,廟號跟前朝一樣每個帝王都有,年號除了皇太極有兩個其他的皇帝都是隻有一個,那麼清朝為什麼不沿用明朝的按廟號稱呼帝王呢。那是因為清朝史書記載時間習慣,例如順治八年努爾哈赤頒佈剃髮易服令,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大概也有部分原因是刻意突出清明兩朝的不同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是一個油漆工,請問刷油漆對身體危害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