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山不在高

    我分析,此人提出項羽是白內障這個觀點的出處,大概來自《史記》中的一段描述:“舜目蓋重瞳子,又聞項羽亦重瞳子。”

    按照現代醫學的解釋,重瞳子是一種病理情況。即目有雙瞳,表現為瞳仁中部的上下粘連,即一個眼睛裡有兩個瞳孔,宛如一個橫臥的“8”字。但這種所謂病理現象對視力並沒有影響,如果他是先天性白內障,視力有問題,連字都看不清,人都認不準,他怎能跨烏騅馬,提霸王槍,冒矢石,親自衝鋒陷陣,斬將奪旗,席捲天下,橫掃暴秦,立下不朽之偉業。

    古人認為重瞳子是一種異相、吉相,是帝王的象徵,所以司馬遷嘆道,同為重瞳子,舜因仁而成,羽因暴而敗,做人的差距咋就那麼大呢?

    歷史上除了他們兩個,據說倉頡、重耳、李煜、高洋,都是目有重瞳,他們或為聖賢,或為帝王。大家都知道的後主李煜,還是一位大詞人。他要是專家所說的白內障患者,那麼應該和項羽一樣,不愛讀書,是一個標準的文盲了。那些“流水落花春去也”,“一江春水向東流”的千古麗句,難道是專家能寫的出來的麼?

    所以說,很多看似複雜的問題,其實並不需要太多專業的知識,只要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依照常理推之,其義自明,何須專家學者囉嗦。他們往往是故意把簡單的問題複雜化,標新立異,博取關注度而已,不必在意。

  • 2 # 讀書寫心

    我覺得不足為信。

    理由有三:

    一、《史記》明說他看不起讀書

    項羽本紀中記載:

    籍曰: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

    人總是願意用自己擅長的本領解決問題,項王力能舉鼎,個人戰力強到“萬人敵”的程度,喜歡用簡單粗暴的方式很自然啊。

    二、古人喜歡扯虎皮做大旗

    造成有人分析他是白內障的,主要是因為項羽本紀最後:

    太史公曰:吾聞之周生曰“舜目蓋重瞳子”,又聞項羽亦重瞳子。

    這個“重瞳子”的說法,無論是項羽自己說也好,他的部下傳出的也好,其實更多意圖是讓人有個強大的理由追隨他,你看他跟舜都一樣了,稱王不就更有說服力了嗎?

    “漢高祖斬白蛇起義”也是同樣的招數。

    三、能夜騎的人眼睛會差?

    也許他的眼睛長的確實與普通人不一樣,有解讀是白內障的,有解讀是鬥雞眼的,但還真沒到影響讀書的程度,要知道,古代人因為營養不良,主要是肉類、內臟類吃得少,很多都有夜盲症,晚上啥也看不見,但看看項羽怎麼樣?《史記》和《資治通鑑》都有記載,聞四面楚歌後:

    於是項王及上馬騎,麾下壯士騎從者八百於人,直夜潰圍南出,馳走。

    夜晚能騎馬打仗到這個程度,白內障我是不信的。

    也許有人的說,史書都是勝利者書寫,很多都是騙人的,那過度的解讀豈不是更沒有證據支援?

    我是多寫,喜愛讀書,努力用書中道理解決現實困惑。

  • 3 # 梅里一了

    謝邀,史書記載項羽是個重瞳子,這種重瞳子是怎樣一種狀態,我真的不知道。網上說是一個眼球有兩個瞳孔,可能是先天性白內障引起,但以我所學的知識,白內障是晶狀體混濁變性的眼病,而晶狀體在瞳孔的背後,從瞳孔裡只能看到一個白點。網上貼出一些重瞳子的圖片,我不知真假,不作評價,但要造成的這種圖象應該是角膜或是虹膜病變,而不是白內障,兩個眼睛角膜或虹膜同時病變也有,但兩個眼睛同時造成雙瞳的形狀,我的想象力不夠。

    翻遍史記沒發現項羽存在視力障礙的現象。再一點,史書並沒說項羽不讀書,只是讀書不求甚解,缺乏耐心而已。《史記.項羽本紀》原文如下:

    項籍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項梁怒之。籍曰:“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於是項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

    這段文字說得很明白,項羽既不想學書(寫字),也不想學劍,而想學萬人敵。說明項羽從小就心很大。所以很喜歡學習兵法,但是缺乏深入研究的耐心,可見項羽並非文盲。不會寫字並不等於不識字,我母親只會寫自己的名字,卻能夠讀人民日報。認為項羽不愛讀書識字是對學書不成的誤讀,這個書不是指書籍,而是指書法,就是寫字的意思?

    視力並不會成為不喜歡讀書的必然原因,許多學霸,眼鏡象杯子底,還孜孜不倦的啃大部頭,是生活中常見的景象。讀書是興趣使然,盲人也有愛讀書的。項羽的興趣在力拔山兮氣蓋世,而不在字裡行間的決勝千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長期在加油站加油對身體有害嗎?長期在加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