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819639402422
-
2 # 使用者1186804489955
今天就遇到這個情況,assert不加try,就可以正常在報告裡體現用例不透過,加上變成透過。
後來經同事啟發,在後面加上 raise,即:
今天就遇到這個情況,assert不加try,就可以正常在報告裡體現用例不透過,加上變成透過。
後來經同事啟發,在後面加上 raise,即:
print
在進行程式除錯時用得最多的語句可能就是 print,在 Python 2 中,print 是一條語句,而 Python3 中作為函式存在。有人可能就有疑問了,我在 Python2 中明明也看到當函式使用:
然而,你看到的只是表象,那麼上面兩個表示式有什麼區別?從輸出結果來看是一樣的,但本質上,前者是把 ("hello")當作一個整體,而後者 print()是個函式,接收字串作為引數。
這個例子更明顯了,在 py2 中,print語句後面接的是一個元組物件,而在 py3 中,print 函式可以接收多個位置引數。如果希望在 Python2 中 把 print 當函式使用,那麼可以匯入 future 模組 中的 print_function
編碼
Python2 的預設編碼是 asscii,這也是導致 Python2 中經常遇到編碼問題的原因之一,至於是為什麼會使用 asscii 作為預設編碼,原因在於 Python這門語言誕生的時候還沒出現 Unicode。Python 3 預設採用了 UTF-8 作為預設編碼,因此你不再需要在檔案頂部寫 # coding=utf-8 了。
網上不少文章說透過修改預設編碼格式來解決 Python2 的編碼問題,其實這是個大坑,不要這麼幹。
字串
字串是最大的變化之一,這個變化使得編碼問題降到了最低可能。在 Python2 中,字串有兩個型別,一個是 unicode,一個是 str,前者表示文字字串,後者表示位元組序列,不過兩者並沒有明顯的界限,開發者也感覺很混亂,不明白編碼錯誤的原因,不過在 Python3 中兩者做了嚴格區分,分別用 str 表示字串,byte 表示位元組序列,任何需要寫入文字或者網路傳輸的資料都只接收位元組序列,這就從源頭上阻止了編碼錯誤的問題。
True和False
True 和 False 在 Python2 中是兩個全域性變數(名字),在數值上分別對應 1 和 0,既然是變數,那麼他們就可以指向其它物件,例如:
顯然,上面的程式碼違背了 Python 的設計哲學 Explicit is better than implicit.。而 Python3 修正了這個缺陷,True 和 False 變為兩個關鍵字,永遠指向兩個固定的物件,不允許再被重新賦值。
迭代器
在 Python2 中很多返回列表物件的內建函式和方法在 Python 3 都改成了返回類似於迭代器的物件,因為迭代器的惰性載入特性使得操作大資料更有效率。Python2 中的 range 和 xrange 函式合併成了 range,如果同時相容2和3,可以這樣:
另外,字典物件的 dict.keys()、dict.values() 方法都不再返回列表,而是以一個類似迭代器的 "view" 物件返回。高階函式 map、filter、zip 返回的也都不是列表物件了。Python2的迭代器必須實現 next 方法,而 Python3 改成了 __next__
nonlocal
我們都知道在Python2中可以在函數里面可以用關鍵字 global 宣告某個變數為全域性變數,但是在巢狀函式中,想要給一個變數宣告為非區域性變數是沒法實現的,在Pyhon3,新增了關鍵字 nonlcoal,使得非區域性變數成為可能。
可以對比上面兩段程式碼的輸出結果
其實很多內建模組也做了大量調整,Python3 中的模組組織更加清晰,類更加先進,還引入了非同步IO,先寫這麼多
-------更新-------
多謝知友 @YFdyh 指出,py2出現的時候其實已經有了unicode統一編碼了,只不過py2為了向後相容還是沿用了py1.x的設計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