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nolzh41362

    古代拜帖的寫法:爵位+職位+籍貫+姓名+字+敬語+拜如:漢壽亭侯前將軍河東解縣關羽雲長敬拜所謂“拜帖”,是為拜訪別人時所用的名帖,是古代官員之間交際時不可缺少的工具。拜帖起源於漢代,當時是用削平的木條上呈寫姓名、里居等,因而又稱為“名刺”。造紙術發明以後,拜帖材料漸漸為紙質所取代。明 張萱 《疑耀》卷四:“古人書啟往來及姓名相通,皆以竹木為之,所謂刺也……今之拜帖用紙,蓋起於 熙寧 也。” 明 郎瑛 《七修類稿·辯證九·名號甫》:“《漢書·高帝紀》曰‘為謁’,《袁盎傳》曰‘上謁’。 顏師古 注曰:‘為謁者,書刺自言爵裡,若今參見尊貴而通名也。上謁,若今通名也。’據此,則‘為謁’似今腳色手本,而‘上謁’似今之拜帖矣。”《單口相聲傳統作品選·怯跟班》:“穿戴好了,把拜帖、禮單放在拜匣裡,又拿出出門用的菸袋。”拜帖的作用有:

    1、表明來訪者的身份。

    2、預約。

    3、因為拜帖基本上是自己寫的,所以從拜帖中,也可以先讓對方先了解自己。拜帖,即賀年片:賀年片古代稱為“拜帖”,宋代以前互相拜年,尤其是鄉里鄉親,官場同僚,都要互相拜見。至宋代,士大夫為節省時間,又不失禮節,就以名帖互遞道賀之詞代替登門拜年,於是就有了“賀年帖”、“賀帖”等之說,盛賀年帖的錦盒叫“拜盒”、“拜匣”,以示莊重,至今日,演變為新曆元旦,送賀年明信片,而春節則不見了賀年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米手機MIPay怎麼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