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598683132598

    傷感一詞,蠻有意味。首先要把握好分寸,若太輕,便如隔靴搔癢,難生觸動。若是太重,則淪為一種純粹的傷痛,則感之不存。所以傷感不能是那種沉重的失親之悲、亡國之恨,不能充滿朱門酒肉春閨夢人的現實因素,那會讓人難過傷心但不是傷感。一個人寂寞了,會傷感,但若詩中僅去誇大這種悲傷而不做合理解釋,就會顯得略“作”。比如以“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 這類誇張的手法開頭,後文卻以自己冷了、病了、寂寞了作解釋,實在讓旁人難以感同身受。(還有那些懷才不遇啊,政事失意啊,自悽自憐啊,無論文采多好,個人是覺得挺沒意思的,傷不起來。)去想一個人在想自己,這種傷感則勉強合理。古人最善於這種對面落筆,如:“不知憶我因何事,昨夜三更夢見君。”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這類用的大都直白,更妙一點的如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不直接去說對面的人想念我,而是去描述共同美好的時光,再看綿綿夜雨,傷感自生,且更為自然。說分別,首先想起來的必然是柳永的這首雨霖鈴: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情景歷歷在目,情感表達雖然直接,但更為真摯動人。相比之下“數聲風笛離亭晚,君向瀟湘我向秦。““”同來望月人何在?風景依稀似去年。“等在感染力上都要略為蒼白些。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雨霖鈴的情感是一種瞬間的洶湧崩裂,而這首無題則是憂鬱綿長的無盡愁絲。情感程度看似不及,但越加反覆品讀下來,越能感受到那種纏綿悱惻的深沉情緒,渴望又失望、執著又痛苦……相思相寄,聯綿往復,情意綿綿,使人如何不為之傷感?再列幾首喜歡的:玉樓春,歐陽修尊前擬把歸期說。未語春容先慘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 離歌且莫翻新闋。一曲能教腸寸結。直須看盡洛城花,始共春風容易別。踏莎行,呂本中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絕。惱人風味阿誰知?請君問取南樓月。記得去年,探梅時節。老來舊事無人說。為誰醉倒為誰醒?到今猶恨輕離別。鷓鴣天,周紫芝一點殘紅欲盡時。乍涼秋氣滿屏幃。梧桐葉上三更雨,葉葉聲聲是別離。 調寶瑟,撥金猊。那時同唱鷓鴣詞。如今風雨西樓夜,不聽清歌也淚垂。古人尤愛感嘆時光,感嘆物是人非,進行對比襯托。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大道至簡,不讀書的人也看得懂。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溼春衫袖。 .同樣簡單直白,卻真摯感人,傷感的感。時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長恨離亭,淚滴春衫酒易醒。梧桐昨夜西風急,淡月朧明,好夢頻驚,何處高樓雁一聲?不信多情、好夢頻驚……一聲嘆息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玉勒雕鞍遊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淚眼問花何等痴,偏以風雨交加中的亂紅來作答,時光何等殘忍。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就像有人拍照只照景色一樣,很多詩也將人的痕跡排除在外,這種以景控情地方式則更加純粹而耐人尋味,字盡而情不止、意無窮。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荷葉生時春恨生,荷葉枯時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長在,悵望江頭江水聲。(沒錯就是偏愛李商隱)晚風庭院落梅初。淡雲來往月疏疏。 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深院鎖黃昏,陣陣芭蕉雨。……傷感與否,不過是差了一份似曾相識與感同身受。你孤獨,你分別,你思念,你感嘆人生種種,然後就會把那些簡單一看便忘掉的詩句一首首的拿來再讀,深陷那些短短的欄位中,想象著那人也在某個人生時刻與你同一般感受,並且以這樣簡短優美的形式記錄的下來,在與之神交的同時,不得不去讚美古人的才華,慶幸並且為之驕傲。(有時候想想,這些落後於”時代“的古詩詞早就停在了過去,並且終將被淹沒,挺傷感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蕁麻疹是怎麼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