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加特林快評
-
2 # 聯合防務
米卡導彈的技術水平和作戰能力都不錯,是一款比較優秀的空空導彈。米卡在設計上是同時兼顧中距攔射和近距格鬥,而且考慮到讓Phantom2000和陣風這樣體格比較小的戰鬥機掛載較多的數量,米卡的重量和尺寸還不能大。為此,米卡導彈進行了特別設計,充分體現了法國比較深厚的工業實力。
米卡的彈體像格鬥彈一樣比較細,直徑只有160毫米,和中國PL-10E格鬥導彈一樣;導彈全長3.1米,比中國PL-8B格鬥彈僅僅長了10釐米;導彈重量只有112公斤,比PL-8B還輕8公斤。所以,即使是Phantom2000這樣的輕型戰鬥機,也能掛載6枚米卡導彈。
儘管米卡導彈比較輕小,但其採用的固體火箭發動機總衝卻能達到99Kns,而美國的AIM-120A/B的彈重達200公斤,火箭發動機總衝卻也只有104Kns,因此米卡導彈的最大射程能夠達到60公里,與當時的AIM-120A/B以及俄羅斯R-77的70-80公里相差並不大。換句話說,法華人用格鬥彈的身量做出了中距彈的射程,這份功力相當厲害。
米卡導彈還採用了與美國標準系列艦空導彈相似的邊條翼,能拉出高G值,在動力段初期機動過載可達50G,與美國AIM-9X先進格鬥彈相同,對機動目標的打擊能力是很強的。而且由於彈體飛行阻力小,發動機工作時間較長,所以導彈保持較高G值的時間比較長,不可逃逸區也大於AIM-120A/B和R-77。
法國的紅外成像導引頭和雷達導引頭技術都比較高,因此米卡捕獲、跟蹤目標能力比較強。例如AD-4A型J波段脈衝多普勒雷達導引頭作用距離達到了20公里,而且米卡從設計之初就採用了雙向資料鏈。
當然,隨著技術發展,米卡導彈在射程上逐漸顯得落後了。像美國的AIM-120一路改進,AIM-120C5最大射程達到了105公里,AIM-120C7最大射程達到了120公里,AIM-120D的最大射程更是達到了180公里;俄羅斯R-77-1最大射程達到了110公里,K-77M最大射程達到了193公里;“流星”導彈的最大射程達到了150公里。
為了保持米卡能夠繼續適應未來空戰,法國國防部現在已經授權歐洲導彈集團(MBDA)研製新一代米卡,稱為米卡-NG,在保持原有米卡的氣動佈局、尺寸和彈重情況下,換用新的雙脈衝固體火箭發動機、減少電子元器件數量以騰出空間增加燃料,換裝有源相控陣雷達導引頭和更先進的紅外成像導引頭、增加彈內監控感測器等,使最大射程達到120公里以上,目標截獲能力、抗干擾能力等獲得新的提升。(S)
回覆列表
米卡(MICA)是法國馬特拉公司於1982年發展的中程空空導彈。它包括主動雷達制導與紅外線制導兩個型號。
法國空軍是其最大使用者。臺島空軍因向法國購買Phantom2000-5戰機,也向法方採購960枚米卡導彈,並多次實施實彈試射。米卡導彈彈體不大,外形看似近距空對空導彈,便於掛載,適合中輕型戰鬥機,卻效能上是不折不扣的中程空對空導彈。
米卡導彈有效射程為1~ 60公里。 長3.1米 、彈徑 0.16米 、翼展0.56米 ,彈重12公斤。
主動雷達制導的米卡導彈採用與紫苑防空導彈相同的AD 4A 制導裝置。
紅外製導型使用熱成像制導頭,能透過制導頭或戰機雷達搜尋目標,發射前或發射後鎖定目標。
米卡導彈於1996年正式服役,目前是Phantom戰鬥機的基本武器之一。
法國政府考慮到Phantom戰機服役已久,決定用Rafale陣風戰機逐步替代。陣風戰機最初考慮配備哪一種空對空導彈,受到外界高度關注,當時並沒有確定只考慮米卡。
最終法國軍方對米卡導彈的效能感到有信心,認為其有資格成為新一代戰鬥機的武器,因此仍規劃讓陣風戰機攜帶米卡導彈。
該戰鬥機正常空戰模式時可攜掛4枚米卡導彈,搭配兩枚近距離格鬥導彈,最大有效載重可掛8枚米卡。
不過,米卡導彈的最大射程僅60公里 ,比起AIM-120、R -77兩種導彈(最新改進型射程超過100公里),米卡導彈顯然居於下風。法國軍方對此也有所不滿。
據瞭解,法國很可能採購由歐洲各國共同研發、歐洲導彈公司生產、使用衝壓噴氣發動機推進的流星中程空對空導彈,裝備在陣風戰鬥機上。目前多種戰鬥機,包括EF-2000、JAS-39都將配備了流星導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