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娛扒府

    爺的稱呼不是誰都配得上的

    稱呼自家的長輩為爺,那是血緣關係在裡面,誰都無法改變的

    稱呼上了年紀又德高望重的人為爺,那是對曲藝大家的尊重,,比如馬三立,馬三爺

    馬三立的相聲

    說到馬三立,人們往往喜歡拿著他和侯寶林做一些對比。

    畢竟,一個時代出兩個大師實屬罕見。

    也是,他們每個人的風格都不一樣。每個人都代表了一種藝術的巔峰水平。

    侯寶林把相聲帶進了大雅之堂,其本人的表演風格也是一絲不苟

    熱衷於柳活的侯寶林表演起相聲來也是極其認真,演出前更是對自己的儀表、外貌做到精益求精。

    馬三爺則不同

    馬三爺的傳統活那是沒的說,雖然在學唱方面不大理想,畢竟他的嗓音不適合唱。但是,相聲裡面其他的功夫可是真的。

    更重要的一點就是,到了表演後期,馬三立更追求一種能夠使婦孺都能聽得懂的接地氣的相聲。

    特別是像《逗你玩》、《吃餃子》等一眾作品的出來,更是逗得大人小孩哈哈大笑,馬三爺做到了。

    相聲原本就不是講給貧民百姓聽的

    但是,馬三立將這種藝術形式帶進了平民百姓家,這一點來說也是馬三爺受到尊重的原因。

    雖然大師已去,但是,他創立的馬氏相聲風格會一直的流傳下去。

  • 2 # 樂樂掌門人

    馬三立先生在相聲界是當之無愧的泰斗,其輩分之大,能稱呼他師爺的,都已經是老一代相聲演員了。

    相聲大師侯寶林和馬三爺照相都得規規矩矩的站著。馬季、侯耀華這一波人才有資格叫馬老一聲師爺。姜昆、郭德綱都得稱呼我師祖了。

    馬三爺在行裡輩分高,專業水平強,為人處事也沒人說出不是來,叫一聲爺,不僅僅是因為輩分,更多的是尊重。

    京津之地一直有尊稱某些有身份的人“爺”的傳統。天津更甚,見了面打招呼“某爺”,還禮“爺爺爺”,這個禮節相聲段子裡也說過,相信喜歡相聲的朋友應該知道。

    天津話與生俱來的哏,馬三立先生作為老天津,被行外的人尊稱一聲爺,也是應當應分,更何況老爺子從藝80年,在相聲這個普遍早故的行業裡,可以說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

    只是可惜少馬爺馬志明因為輩分所累,沒有開花散葉,一代巨擘終將成為幾代人的回憶了。

  • 3 # 蕭陶

    馬三立被尊稱為三爺,我認為有這麼兩個原因:

    第一,京津地區有叫中老年男人“爺”的習慣。老舍《茶館》裡的“秦二爺”、“常四爺”就是最好的例子。

    第二,馬三立在家排行老三,本名叫馬桂福。他大哥叫馬桂元,二哥叫馬桂林。馬桂元也說相聲,是萬人迷的徒弟。侯耀文的師父趙佩茹曾對馬志明說過這樣的話:“你父親的活兒不錯,但比馬爺,比你大爺差。”

    大哥被尊稱為馬爺,馬三立自然就不能再被叫做馬爺了。他行三,因此被尊稱為三爺,馬三爺。

  • 4 # 明揚51

    馬三立為什麼被尊稱為“三爺”,看見樓上幾個回答,作為天津人,想再補充幾點。

    第一,馬三立輩分高,他在世時,活躍在舞臺上的基本都是文字輩演員,如蘇文茂、李伯祥、魏文亮、馬季等,馬老作為師爺,被尊稱為“三爺”也是輩分的體現。同樣是壽字輩的張壽臣、郭榮啟,在天津也被稱為“壽爺”、“老郭爺”。現在天津多是明字輩演員,寶字輩的馬志明被稱為“少馬爺”,田立禾、尹笑聲等也被後輩尊稱為“田爺”、“尹爺”,輩分使然,實至名歸。

    第二,天津素有稱呼他人為“爺”的習慣。以前平民百姓見面也是抱拳拱手,互稱“張爺”、“李爺”。並非要在身份、地位、財富上達到什麼高度才能稱“爺”,如現在一般,見面稱“趙老闆”、“李老師”,只是一種禮貌稱呼。有一段相聲《禮儀雜談》說的就是這個現象,可聽聽參考一下。

    第三,馬老在相聲界,無論業內同行,還是業外觀眾,均享有盛名,年齡相仿的侯大師、劉寶瑞見面也無不恭敬的尊稱“三叔”。被尊為“三爺”也是對他藝術成就由衷敬佩的一種表達。

    天津被公認稱為“爺”的一般都是某一領域佼佼者,不但是相聲界,其他藝術形式也是如此。比如天津還有一位“三爺”,楊三爺------楊寶森,而楊寶忠更被尊稱為楊大爺,或乾脆稱為“大爺”。注意不讀輕生,是二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頭上長包還癢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