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北涼李義山
-
2 # 明離子
飛鴿傳書,和“鴻雁傳書”一個意思,是古代利用鴿子進行的一種通訊方式。
原理其實很簡單,鴿子對地球磁場高度敏感,不容易迷路,而且非常戀家,這就是其成為傳書工具的兩大先決條件。
傳書原理我用兩個例子來解釋。
比如,琅琊山裡的鴿子崖,從天下各地飛來的第一時間的訊息都是由信鴿傳回來的,這是怎麼做的呢?琅琊山的情報人員每次下山收集情報,都會從鴿子崖拿一隻或若干只信鴿,當天下出現重大訊息時,取一隻鴿子出來,把訊息綁在鴿子腿上放出,鴿子自己飛回琅琊山,琅琊榜得到最新訊息。
再比如,書生進京趕考,想在考試完後成績出來後,第一時間把成績告知家人,於是,他在出發前,從家鄉提了一隻鴿子,當成績出來了,寫成書信綁在鴿子腿上,很快信鴿到家,家人得到了考試成績。
這就是古代信鴿傳書的原理。
-
3 # 向夢子問答號
喜歡用故事來說事情,不喜歡一板一眼地胡說八道,那就一本正經地說故事吧。
那年烽火以長江為界,佳人登閣樓望眼欲穿。
本是九州人,奈何胡人亂。
書生才剛褪下紅花,佳人才撩起紗帳,烽火就連綿到了京城,書生摯著玉佩和佳人纖手,兩人淚眼婆娑,怎奈催徵之號由不得兒女情長,一騎輕塵,江湖兩隔。
佳人苦守於洞庭之南,書生禦敵於長江以北。
戰爭多是相持對峙,互尋戰機,沒有那麼多終日廝殺,書生一腔抱負,漸被磨平,軍中雖有操練,卻已有廢馳之態,紛紛遙想起江南的溫柔與魚米。
好在書生慣養飛鴿,隨身帶著兩日一小報,三日一總結地跟佳人傳著沙場見聞。
書生立志報國,不忍軍紀廢馳,於是激言上書,領導見狀遂封起帶領一個小團隊按他的想法來玩。
書生果然胸有韜略,三月之後竟然訓出一幫嗷嗷叫的江東義士,請小試牛刀,領導也覺久不練兵,不如讓書生知道下什麼是廝殺什麼是紙上談兵。
書生領兵立於初秋的荒野,將這得來不易的機會隨那飛鴿遙寄給了佳人。
書生用計,虛實之間,輾轉迂迴,幾百人馬硬是讓他玩出數萬大軍的陣仗,打得敵人暈頭轉向,那膽小的守將們紛紛領兵來降,誰知進賬才知道是白面書生,又悔又恨。
領導忽然發現自己的手裡竟然除了思鄉酒徒還有這麼一個懂兵之人,又驚又怕,但不得不繼續用他,以長靡廢士氣。
短短一月之間,軍士紛紛情願入其帳,以期奔赴沙場,建功立業,早日回家。
後面又陸續攻城拔寨,書生已是熟練的運籌帷幄之間。但官場暗湧也開始決勝於千里之外的他了。
書生非名門世族,無門閥之利,憑一腔熱血,圖報國之志,又不依附權貴,猶如那汙流之中的白玉,著實刺眼。
又有同僚嫉妒,上司恨其功,掩其能。
那遙寄佳人的飛鴿成了口實之禍,通敵叛國讓兒女之情黯淡無光,不由分辨,於是還未出師,身首異處。葬送了一世抱負,辜負了一腔才華,也使帝王錯過了劍指天下的良機,成了那偏安一隅的末世昏君,遺恨後世。
佳人望眼欲穿,相約之期春始復春,衫巾浸透,等來的卻是夫君遭陷,已是泣如血滴,遙想那傳信裡情深意切,激昂蕩魄之情是何等的清晰未來,卻在轉眼間成霧裡看花,淚雨滂沱,隔世絕望。
以上純屬瞎編,意在說明飛鴿傳書在古代專屬朝廷或者門閥傳信之用,還為普及到民間,因為這種方式的不穩定性更是不能用於軍事訊報,容易誤入敵軍之手,所以還是以驛站的傳訊兵為主。
回覆列表
好的,古代確實是有飛鴿傳書這回事。古時候沒有電話,沒有網路,較遠的地方傳信十分麻煩,要麼就是快馬傳送,要不就是飛鴿。
飛鴿傳書,是需要對信鴿本身要有個很好的訓練。為什麼選鴿子呢,因為鴿子它對磁場感應特別強,而且十分戀家,比如你要離開家鄉,你就可以帶只信鴿,然後等你到了那個地方,想寫信問問家裡的情況或者傳達什麼資訊,那你就可以寫封信綁在鴿子腿上,然後放飛它,它就會飛回家鄉,你的家人就可以看到你的來信了。
但是飛鴿傳書是有很大的弊端的,所以一般古時候都是快馬送信,經常有什麼六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這樣更加靠譜。畢竟鴿子的話,在放飛途中容易遇到天敵,萬一被其他動物吃了,你也沒轍,一般很多隻飛鴿只能成功傳訊一兩隻的,而且要想飛鴿準確的認準地方,還需要大量的時間來訓練,不是很短時間可以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