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296806220335

    詩意——牧童見到客人便彎腰行禮,懷裡的野果都掉了。大太陽下卻把牛趕回了家,原來是因為遠處風雨交加。

    《牧童》一詩,向我們展示了一幅鮮活的牧童晚歸休憩圖:廣闊的原野,綠草如茵;晚風吹拂著野草,還沒見歸來的牧童,卻先聽見隨風傳來的牧童悠揚的愈來愈近的笛聲,笛聲時續時斷,隨風飄揚。牧童回來吃飽了飯,已是黃昏之後了,他連蓑衣也不脫,就躺在月夜的露天地裡休息了。詩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聲音,這生動的一幕,是由遠及近出現在我們的視野裡的。

    草場、笛聲、月夜、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畫,使我們的心靈感到寧靜。《牧童》一詩,不僅讓我們感到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的安然與恬靜,也讓我們感受到了牧童心靈的無羈無絆,自然放鬆。白天有牛和牧笛為友,晚上有清風明月相伴,真如世外桃源的生活。當然,透過詩,我們也看到作者心靈世界的一種追求,對遠離喧囂、安然自樂的生活狀態的一種嚮往。

    擴充套件資料

    劉駕,唐(約公元八六七年前後在世)字司南,江東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唐懿宗鹹通中前後在世。與曹鄴友善,俱工古風。鄴先及第,不忍先歸,待於長安。大中六年,(公元八五二年)亦中第,乃同歸越中。時國家承平,獻樂府十章,帝甚悅。累歷達官,終國子博士。其詩敢於抨擊統治階級的腐化昏庸,能夠反映民間疾苦。

    辛文房稱其“詩多比興含蓄,體無定規,興盡即止,為時所宗。”(《唐才子傳》卷七)其詩較有社會內容,如《反賈客樂》反映農民疾苦,《有感》抨擊邊將腐化,《棄婦》表現對被遺棄婦女的同情,都是晚唐較好的作品。《直齋書錄解題》著錄有詩集一卷,《全唐詩》錄存其詩六十八首,編為一卷。事蹟見其《唐樂府十首序)) 、《唐摭言》卷四、《唐才子傳》卷七。《全唐詩》錄存其詩六十八首,編為一卷。

    作品鑑賞

    反賈客樂

    無言賈客樂,賈客多無墓。行舟觸風浪,盡入魚腹去。農夫更苦辛,所以羨爾身。 自《樂府詩集》以來,抒寫商賈羈旅生活的詩作不斷湧現,其作者大都把商賈的生活看得比較浪漫有趣,因而《賈客樂》的詩題也就流行於時。

    劉駕的《反賈客樂》與其前人相比,正好彈唱的是反調一曲,其意思是說:賈客行商本不足羨,他們浪跡天涯,搏風擊浪,葬身魚腹的危險時時在伴陪著他們。賈客儘管如此危險,而農夫們卻還是那樣地羨慕他們,是因為農夫的生活和生命比賈客更痛苦更沒有保障。

    鑑賞:這首詩的語言通俗平易,頗近口語。但儘管其詞淺,而含意卻頗為深廣。詩人採用反襯的藝術表現手法,前四句極寫賈客生命安全的難以保證,並把葬身魚腹看成他們的“盡頭”和歸宿。這前四句的鋪排、渲染,正是為了反襯最後的兩句“農夫更苦辛,所以羨爾身”,以突現農夫悲慘的命運。正是由於詩人的巧妙襯托之功,所以這首詩歌仍然能收到用常得奇的強烈藝術效果。

    早行

    馬上續殘夢,馬嘶時復驚。心孤多所虞,僮僕近我行。棲禽未分散,落月照孤城。莫羨居者閒,溪邊人已耕。這首詩題為《早行》,是詩人就切身所感、親目所見之事,寫出旅人行早路的感受。

    鑑賞:前四句寫早行所感。起早趕路,早到什麼時候?詩人沒說,他只訴諸感覺。說自己上馬啟程以後,殘夢若斷若續;不知走了多麼一會,被馬嘶聲驚醒,才發現自己原來在趕路。“馬上續殘夢”,使人意會到詩人是由夢鄉中被喚起來上路的。

    以致出發以後,依然夢思縷縷,睡意綿綿,足見其趕路之早。“馬嘶時復驚”,是對上一句詩的承接和申述,進一步強調出“早行”來。從馬上續夢到馬嘶驚夢,暗示出時光的流逝、地點的變遷,而詩人卻仍是恍恍惚惚,悠悠哉哉,確因“早行”之故。同時,以馬嘶聲反襯出夜色未退時的寂靜無聲,以“馬嘶”驚動了續著殘夢的詩人,這就把行旅者早行時的情景,十分真切地描摹了出來。

    作為晚唐的一位現實主義詩人,劉駕對農民艱辛的生活有著較為深切的瞭解,他的許多詩歌反映了這方面的內容。如《反賈客樂》,說賈客四處奔波辛勤已極,而農民卻羨慕他們,因為“農夫更勞辛”。

    《桑婦》寫農婦因春蠶未老,桑葉已盡,只好起早,趕往遠處採摘。等等。這首詩雖然寫“早行”,但是,在著力渲染出早行時的蒼茫氣氛以及早行者悲苦情懷之後,突然筆鋒一轉,開闢出新的意境,以早行者的苦襯托出農人更苦。從而使詩的意蘊更為深厚。這既顯示出詩人謀篇佈局的匠心,也顯示出此詩與閒適的田園詩異趣。

    參考資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腺樣體肥大影響小兒說話發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