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019342962636

    先通俗地回答問題:因為酒精會使蛋白質變性,這也是為什麼酒精能夠殺菌。完整無破損的面板表面有角質、脂質等保護,沒有接觸所以不會痛。(長了痂不痛說明痂下面的創面已形成保護,但如果是剛長的痂,滲進去照樣會痛)

    再者:酒精用於面板表面消毒,面板完整的皮下感染可能效果不佳(藥效沒到所以不痛)。比如“癰”,毛囊深部感染。

    下面說說我們骨科一些常見的換藥處理。

    1、清潔傷口,碘伏消毒。

    對於清潔有新生肉芽組織的創面,可以用凡士林紗塊覆蓋,可以減輕換藥時候痛苦(借疤 懂吧),同時可以減少組織液滲出丟失,溼潤環境有利於肉芽組織生長。到了後期傷口的生長主要是角質的生長,此時創面需要相對乾燥的環境,不需要凡士林了,甚至可以不需要敷料(老百姓說的天熱敞開透氣- -)。

    2、血供豐富,淺表的、不太容易感染的小傷口,生理鹽水沖洗,無菌敷料包紮。

    3、面板有缺損的,反覆生理鹽水沖洗,周緣常規碘伏消毒。視創面情況使用鹽水紗布(利於保持創面新鮮乾燥),凡士林紗布(有利於新生肉芽組織生長),甚至黃紗條(“黃藥水”浸溼的紗布、紗條。乳酸依沙吖啶溶液,黃色成全液體,顧名思義。用於小面積輕度外傷創面及感染創面的消毒,即用於預防或治療感染)。

    4、感染的汙染的傷口,處置起來就相對複雜。需要清創、修剪、引流排膿、擴創等等操作,具體病例相對複雜,不一一贅述。

    再來說說我們骨科臨床操作用酒精最多的兩種情況:

    1、術前手術區域的消毒,碘伏紗塊消3遍以上(看巡迴給我多少塊- -,可以多反正不能少),鋪巾。再消毒液刷手(這裡面也有酒精)、穿衣戴手套。這時候就需要酒精紗塊手術區域塗擦脫碘,幹紗擦乾。然後該貼膜的貼膜,上止血帶的上止血帶。

    2、手術結束後,術口縫合好了,刀口閉合了,但是滲血肯定有,這時候就會用酒精紗條覆蓋刀口。

    針對其他回答:

    1、比如來了個需要清創的病人,汙染傷口、不是那麼淺的,那麼我們的操作是雙氧水、生理鹽水、碘伏輪流沖洗3遍,然後再修剪組織、縫合。雙氧水用於殺滅深層的厭氧菌,生理鹽水沖洗乾淨後,再由碘伏來殺菌。做少了,不徹底,感染風險增加。這種處理情況是針對比較大的外傷了,其他具體小磕碰小創傷視具體情況處理,原則還是不變的。

    2、還有就是,一般情況不主張區域性使用抗生素(所以區域性使用消毒劑),理由很簡單,區域性環境下微生物殺不透,還容易耐藥性。(還有消炎藥/抗炎藥、抗生素/抗菌素不要混淆)

    3、對於粉劑,一來用於創面要求無菌,粉劑達不到要求可能會引起感染;二來,粉劑吸收不了還會加重創面滲出,有滲出的創面不能用。(雲南白藥那是止血的不是消毒的)

    酒精的消毒作用大部分都可以被碘伏等取代,但也不至於低劣到“擺著讓不知道的患者認為醫院裡有藥。”“瞎對付”這種評價吧?

    這是臨床醫生該說的話?

    再不濟,來個車禍/各種外傷的病人,滿臉/身/手/腳的血,用酒精擦豈不完美?難道用黃黃的碘伏?

    追求滅菌效果可以常規使用手術室那種幾百塊一瓶的消毒液啊,剛洗完的手一個細菌都取不到。

    凡事都有適用性!

    簡單的文獻支撐,免得張口就來:

    來自解放軍304醫院1997年發表的文章,使用75%酒精和0.5%碘伏,24例患者48個單針孔樣本。

    碘伏消毒與酒精消毒針孔實驗組,結果顯示: 兩種消毒劑殺滅一般細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效果無顯著差異( P> 0. 05)。 但臨床觀察發現: 碘伏的刺激性遠遠低於酒精。

    注意這裡說的“無顯著差異”,後面還有:

    我們對三組感染症狀較重的,單一應用碘伏或酒精消毒後,紅、腫、痛未消退的針孔,給予先碘伏後酒精消毒,兩種消毒劑協同應用持續1周後,發現協同應用碘伏和酒清,其消毒效果較單一應用好

    這還是20年前的研究,酒精消毒在臨床上並不是一無是處,更不是“瞎對付”。

    近期的研究有幾種消毒劑術口沖洗效果的,好像丁香園還是哪推送過,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查查。

    參考文獻:

    範曉君.酒精和碘伏用於骨外固定架針孔消毒效果的對比觀察[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誌,1997,7(3):165-166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神龍鬥士第二部主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