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大川、跋履山川、跋山涉川、山崩川竭、跋涉山川、名山勝川、百二山川、山川米聚、山止川行。
1、名山大川
【解釋】:泛指有名的高山和源遠流長的大河。
【出自】:元·鄭廷玉《楚昭公》第一折:“雖然那子胥多有本事,憑著俺這名山大川,長江險阻,那伍子胥怎便容易到的俺國來。”
【語法】:聯合式;作主語、賓語、定語;含褒義
2、跋履山川
【解釋】:形容遠道奔波之苦。參見“跋山涉水”。
【出自】:春秋左丘明《左傳·成公十三年》:“文公躬擐甲冑,逾越險阻,徵東之諸之侯。”
白話文:“文公親自穿戴盔甲,越過險阻,徵東的各的公。”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cdbf6c81800a19d860a870693cfa828ba61e4637
3、跋山涉川
【出自】:宋·吳曾《能改齋漫錄·事實二》:“過家上冢,懇章盡得於哀榮;跋山涉川,之任敢辭於艱險。”
白話文:“回家上墳,懇請章全部得到在哀榮;馮跋山渡水,他任敢向艱險。”
4、山崩川竭
【解釋】:山嶽崩塌,河川乾枯。古代認為是重大事變或其徵兆。亦作“山崩水竭”。
【出自】:春秋左丘明《國語·周語上》:“夫國必依山川。山崩川竭,亡之徵也。”
白話文:“國家必須依靠山川。山崩水竭,滅亡的徵兆。”
5、跋涉山川
【出自】:春秋左丘明《左傳·襄公二十八年》:“必使而君棄而封守,跋涉山川,蒙犯霜露,以逞君心。”
白話文:“一定要讓你卻棄而封守,跋涉山川,冒著霜露,以滿足你的心。”
名山大川、跋履山川、跋山涉川、山崩川竭、跋涉山川、名山勝川、百二山川、山川米聚、山止川行。
1、名山大川
【解釋】:泛指有名的高山和源遠流長的大河。
【出自】:元·鄭廷玉《楚昭公》第一折:“雖然那子胥多有本事,憑著俺這名山大川,長江險阻,那伍子胥怎便容易到的俺國來。”
【語法】:聯合式;作主語、賓語、定語;含褒義
2、跋履山川
【解釋】:形容遠道奔波之苦。參見“跋山涉水”。
【出自】:春秋左丘明《左傳·成公十三年》:“文公躬擐甲冑,逾越險阻,徵東之諸之侯。”
白話文:“文公親自穿戴盔甲,越過險阻,徵東的各的公。”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cdbf6c81800a19d860a870693cfa828ba61e4637
3、跋山涉川
【解釋】:形容遠道奔波之苦。參見“跋山涉水”。
【出自】:宋·吳曾《能改齋漫錄·事實二》:“過家上冢,懇章盡得於哀榮;跋山涉川,之任敢辭於艱險。”
白話文:“回家上墳,懇請章全部得到在哀榮;馮跋山渡水,他任敢向艱險。”
4、山崩川竭
【解釋】:山嶽崩塌,河川乾枯。古代認為是重大事變或其徵兆。亦作“山崩水竭”。
【出自】:春秋左丘明《國語·周語上》:“夫國必依山川。山崩川竭,亡之徵也。”
白話文:“國家必須依靠山川。山崩水竭,滅亡的徵兆。”
5、跋涉山川
【解釋】:形容遠道奔波之苦。參見“跋山涉水”。
【出自】:春秋左丘明《左傳·襄公二十八年》:“必使而君棄而封守,跋涉山川,蒙犯霜露,以逞君心。”
白話文:“一定要讓你卻棄而封守,跋涉山川,冒著霜露,以滿足你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