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100870081676

    否。

    1.現代觀點認為,哺乳動物不是由爬行動物進化來的,哺乳動物祖先和現代爬行動物以及鳥類的祖先是兩條單獨的進化路線。哺乳動物祖先屬於廣義上的爬行動物,但這種稱呼以及劃分並不嚴謹。

    2.卵生還是胎生並不是區分哺乳動物和爬行動物的標準,只能說現在大多數哺乳動物是胎生的,大多數爬行動物是卵生的,這是它們的特徵,但並不是劃分標準。就像黑種人膚色黑,黃種人不那麼黑,但你科學得劃分人種要看基因,而不是指著一個人看他的面板。常年累月曬太陽,說不定某黃種人比某黑種人還黑。同樣,你看一個生物是哺乳動物還是爬行動物,要看它們的基因,要看它的進化路線,要看它的解剖結構。

    3.就像曬了太陽會變黑,卵生還是胎生要看要看具體的環境,是生物進化對環境的適應做出的選擇。在水中羊膜卵無法呼吸,所以完全水生的爬行動物必須胎生。半水生的例如龜鱉目和鱷目在陸地產卵,無法在陸地行動的爬行動物就不能回岸上產卵,必須在水中直接產下後代。

    魚龍、蛇頸龍、滄龍是完全水生的,中龍幾乎不能在陸地行動,所以它們都不是卵生。

    這個過程是怎麼來的?拿魚龍舉例,它們的祖先本來是陸地生物,然後變成了今天鱷魚一樣的半水生,但是產卵必須要在陸地進行。在這些原始類群中,有的個體的卵能在體內孵化一段時間,所以產卵後,這些卵體外孵化需要的時間就短一些,有的則相反。

    成年動物在水中活動時,並不能在岸上照顧後代,所以體外孵化期短的卵有更高几率存活,就把這種基因遺傳了下去。常年累月,這種生物進化到了這種程度,卵形成後並不排出,而是在體內孵化完之後直接產下幼年個體。你可以理解為自帶孵化箱。

    4.這種生殖方式被稱為卵胎生,因為幼年個體是靠卵黃的營養供給發育,與母體並不產生很大聯絡。只有在快生產的時候,母體才會進行一些營養和氧氣的供給。這個過程也是不斷髮展的,隨著時間推進,可能會向著這個方向進化,即母體給幼體備下的卵黃會越來越少,越來越依靠母體直接的營養供給。例如現代就有觀點認為滄龍已經不是卵胎生,而是直接的胎生。

    現代也有很多海蛇、蜥蜴,還有鯊魚都是用這種方式,即卵胎生。這種行為跟哺乳沒關係,完全是因為環境對其的選擇。

    5.哺乳動物祖先也經歷了這個過程,只不過是在陸地上,與爬行動物完全沒有關係。在2.2億年前的三疊紀晚期,最原始的哺乳動物出現,不過這時候哺乳動物是完全的卵生,例如賊獸類。

    在2億年前的三疊紀末,居耐獸的一支,昂邦獸

    成為了今天所有原獸類的祖先,即鴨嘴獸、針鼴等等。它們還保留著原始的完全卵生的特徵,幼體不在子宮內孵化。母體產卵後大約孵化十天,幼崽破殼而出之後用乳汁餵養。

    6.在侏羅紀末期到白堊紀初期,約1.45億年前左右,哺乳動物中的一支北楔齒獸類,進化出了後獸類和真獸類兩個類群。後獸類就是今天有袋類那一支,真獸類就是今天的主流哺乳動物。

    這兩支點出了不同的科技樹,後獸類點出了育兒袋,受精卵在體內孵化一段時間就生產,在育兒袋內繼續孵化。

    真獸類點出了胎盤,受精卵不需要任何額外的卵黃,直接在胎盤上著床,母體用胎盤供給幼體養料和氧氣,幼體生長髮育的營養完全來自胎盤,成熟之後分娩,連胎盤一起脫落。

    目前來看,真獸類的進化路線是最好的,真獸類比後獸類分佈更廣,競爭能力更強,更能適應環境。

    總結:先有的哺乳動物,後有的胎生行為。在真獸類和後獸類出現之前的大約一億年,哺乳動物一直是卵生的,大量類群,例如賊獸、三尖齒獸、多瘤齒獸、摩根尖齒獸都是卵生的。在白堊紀大滅絕之後,只有南楔齒獸中的單孔類和北楔齒獸的有袋類、真獸類活了下來,構成了今天哺乳動物的三大類群(其他類群,例如羽齒獸、紋齒獸等在第三紀滅絕),分別使用卵生、胎生+育兒袋和胎盤胎生的方式繁殖。對整個哺乳動物進化史來說,原獸類的卵生並不異常也不奇怪更不特殊,它只是把今天主流哺乳動物歷史上進化過程中的一環保留了下來。哺乳動物也不是非要胎生,而是胎生的那一支活過了大滅絕佔領了世界。而爬行動物和魚類的卵胎生行為,只是適應環境進化出的一個特徵,跟哺乳動物沒有任何關係。

    最後:卵生正統,胎生蠻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核桃有什麼益處?多吃核桃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