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晚上燈光下取景會閃動和錄影畫面閃動嗎?我剛買的HS11也會這樣,白天不會,只有在日光燈下會,我以為是我的相機有質量問題,就打電話到富士客服那問過了,說是正常現象(詳解見下面)我也到富士的金牌店試過那裡的11,也會有這種現象,我問那裡的店員,他也說正常,數碼相機都這樣。但我到電腦城試過幾款其它品牌的相機,燈光下又不會閃動,還有我試了我朋友的ST550,他的也不會。我就納悶,為什麼有些相機在燈光下取景會閃動,有些又不會? 使用數碼相機的LCD在日光燈下取景拍攝,有時會發現螢幕閃爍。有一種說法認為,這是LCD的顯示重新整理率與日光燈的頻閃不一樣造成的。其實這種看法並不正確,只講對了問題的一半。LCD的閃爍現象的確與日光燈的工作方式有關係,這個看法是正確的。但和LCD螢幕本身的顯示重新整理率卻毫無關聯。即便把數碼相機上的LCD換成顯示重新整理率較高CRT,這個現象仍然會發生。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使數碼相機的LCD在日光燈下麼閃爍呢? 日光燈和白熾燈不同。普通燈泡利用電流透過密封在惰性氣體鎢絲,發熱發光。所以不會產生頻閃現象,但比較浪費能源,大部分電能轉化成熱能了。而日光燈,在燈管兩端加電,利用高壓電流透過汞蒸汽,激發出的紫外線使燈管內壁塗布的熒光物質發光。因而能源利用率極高,一支40W的日光燈相當於100W的白熾燈的照明效果。但是因為我們使用的市電是交流電,電能是有正負極的。所謂交流電,就是指正負極不斷交變的電能。中國的普通市電是50赫/秒的速度交變的,所以加在燈管兩端的電極也在不斷變化。在電流交變的一瞬間,燈管得不到供電就不會發光,交變完成後才可以繼續工作。但由於這個時間太短所以目測是無法觀察到的,看起來好像燈管一直在發光,但實際上燈光是在交替明滅的,這種頻閃現象是客觀存在的。 閃爍現象是數碼相機的特殊取景方式造成的,原來我們透過數碼相機的LCD取景螢幕看到的景物,實際上是數碼相機拍攝的實景回放畫面(作者注:單反數碼相機不在其例,以下對數碼相機的各項論述都不包括單反數碼相機)。我們之所以把數碼相機冠以“相機”的稱呼,主要是從功用上考慮的,因為數碼相機的作用是拍攝靜態圖片,區別於拍攝動態影象的攝像機。其實從工作原理上看,數碼相機更像攝像機。普通光學相機的膠捲平時是是絕對不可以見光的,只能在拍攝的一剎那間給予預定的極短的曝光時間。拍攝前的取景工作需要另有一套輔助裝置來完成。而數碼相機就不同了,只要一開啟,CCD(相當於光學相機的膠捲)就處於曝光狀態,由鏡頭形成的景物投射在CCD上,CCD把攝取到的影象傳送到LCD螢幕供取景參考。當取景工作完成後,按下快門,CCD又按照預定(自動或手動)的拍攝引數記錄畫面。所以,在非單反數碼相機裡,CCD既要擔負記錄拍攝資料的任務,又要和LCD螢幕協同承擔取景拍攝的功能。即便關掉LCD螢幕,這個工作原理也不變,只是節省了LCD的耗電。 我們知道,CCD紀錄的是一幅幅的靜止圖片,但是在LCD上顯示的是動態連續畫面。根據人眼的視覺暫留物理現象,至少要就每秒播放25幅以上的靜圖才可以顯示動畫效果。也就是說,CCD在取景時就已經以每秒25幅以上的速度在拍攝了,只是沒有記錄到快閃記憶體卡上,直接送到LCD供取景參考。 在電影拍攝中有個術語叫“格”,拍攝一格就是一幅靜止的影象,每拍攝一格快門就要開關一次供膠片曝光。如果以每秒25格的速度拍攝,那麼攝影機快門每秒就連續開關25次(一開一關算一次)。數碼相機在取景時,相當於以本秒25格的畫面拍攝,畫面回放到LCD供取景參考。這種拍攝頻率和LCD的顯示頻率沒有直接聯絡。 我們在開啟數碼相機取景時,由於快門運動的速度和頻率與電流交變的頻率不一樣,所以在到燈管不發光的短暫瞬間,拍攝到的是黑暗,這種斷續的黑暗畫面反映到LCD螢幕上就是閃爍,這種現象叫和日光燈的頻閃不同步。其實同步問題,在拍攝時經常會遇到,除了日光燈,像顯示器螢幕、車輪、風扇,都會因為同步問題,和平時的觀察不同。比如,經常可以看到電視節目上的顯示器有黑橫紋、而疾馳的汽車的車輪有時像靜止的、有時在倒轉,都是因為拍攝快門和拍攝物不同步形成的錯覺。有數碼相機的朋友可以做一個試驗來體驗一下同步現象,開啟風扇,用較快的快門拍攝(1/250秒以上)一幅圖片,你會發現旋轉的扇葉是靜止的,不斷降低拍攝速度,每一曝光檔的拍攝效果都會有差異。故而數碼相機的LCD閃爍現象是由於相機快門運動和日光燈頻率不同步造成的。
是晚上燈光下取景會閃動和錄影畫面閃動嗎?我剛買的HS11也會這樣,白天不會,只有在日光燈下會,我以為是我的相機有質量問題,就打電話到富士客服那問過了,說是正常現象(詳解見下面)我也到富士的金牌店試過那裡的11,也會有這種現象,我問那裡的店員,他也說正常,數碼相機都這樣。但我到電腦城試過幾款其它品牌的相機,燈光下又不會閃動,還有我試了我朋友的ST550,他的也不會。我就納悶,為什麼有些相機在燈光下取景會閃動,有些又不會? 使用數碼相機的LCD在日光燈下取景拍攝,有時會發現螢幕閃爍。有一種說法認為,這是LCD的顯示重新整理率與日光燈的頻閃不一樣造成的。其實這種看法並不正確,只講對了問題的一半。LCD的閃爍現象的確與日光燈的工作方式有關係,這個看法是正確的。但和LCD螢幕本身的顯示重新整理率卻毫無關聯。即便把數碼相機上的LCD換成顯示重新整理率較高CRT,這個現象仍然會發生。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使數碼相機的LCD在日光燈下麼閃爍呢? 日光燈和白熾燈不同。普通燈泡利用電流透過密封在惰性氣體鎢絲,發熱發光。所以不會產生頻閃現象,但比較浪費能源,大部分電能轉化成熱能了。而日光燈,在燈管兩端加電,利用高壓電流透過汞蒸汽,激發出的紫外線使燈管內壁塗布的熒光物質發光。因而能源利用率極高,一支40W的日光燈相當於100W的白熾燈的照明效果。但是因為我們使用的市電是交流電,電能是有正負極的。所謂交流電,就是指正負極不斷交變的電能。中國的普通市電是50赫/秒的速度交變的,所以加在燈管兩端的電極也在不斷變化。在電流交變的一瞬間,燈管得不到供電就不會發光,交變完成後才可以繼續工作。但由於這個時間太短所以目測是無法觀察到的,看起來好像燈管一直在發光,但實際上燈光是在交替明滅的,這種頻閃現象是客觀存在的。 閃爍現象是數碼相機的特殊取景方式造成的,原來我們透過數碼相機的LCD取景螢幕看到的景物,實際上是數碼相機拍攝的實景回放畫面(作者注:單反數碼相機不在其例,以下對數碼相機的各項論述都不包括單反數碼相機)。我們之所以把數碼相機冠以“相機”的稱呼,主要是從功用上考慮的,因為數碼相機的作用是拍攝靜態圖片,區別於拍攝動態影象的攝像機。其實從工作原理上看,數碼相機更像攝像機。普通光學相機的膠捲平時是是絕對不可以見光的,只能在拍攝的一剎那間給予預定的極短的曝光時間。拍攝前的取景工作需要另有一套輔助裝置來完成。而數碼相機就不同了,只要一開啟,CCD(相當於光學相機的膠捲)就處於曝光狀態,由鏡頭形成的景物投射在CCD上,CCD把攝取到的影象傳送到LCD螢幕供取景參考。當取景工作完成後,按下快門,CCD又按照預定(自動或手動)的拍攝引數記錄畫面。所以,在非單反數碼相機裡,CCD既要擔負記錄拍攝資料的任務,又要和LCD螢幕協同承擔取景拍攝的功能。即便關掉LCD螢幕,這個工作原理也不變,只是節省了LCD的耗電。 我們知道,CCD紀錄的是一幅幅的靜止圖片,但是在LCD上顯示的是動態連續畫面。根據人眼的視覺暫留物理現象,至少要就每秒播放25幅以上的靜圖才可以顯示動畫效果。也就是說,CCD在取景時就已經以每秒25幅以上的速度在拍攝了,只是沒有記錄到快閃記憶體卡上,直接送到LCD供取景參考。 在電影拍攝中有個術語叫“格”,拍攝一格就是一幅靜止的影象,每拍攝一格快門就要開關一次供膠片曝光。如果以每秒25格的速度拍攝,那麼攝影機快門每秒就連續開關25次(一開一關算一次)。數碼相機在取景時,相當於以本秒25格的畫面拍攝,畫面回放到LCD供取景參考。這種拍攝頻率和LCD的顯示頻率沒有直接聯絡。 我們在開啟數碼相機取景時,由於快門運動的速度和頻率與電流交變的頻率不一樣,所以在到燈管不發光的短暫瞬間,拍攝到的是黑暗,這種斷續的黑暗畫面反映到LCD螢幕上就是閃爍,這種現象叫和日光燈的頻閃不同步。其實同步問題,在拍攝時經常會遇到,除了日光燈,像顯示器螢幕、車輪、風扇,都會因為同步問題,和平時的觀察不同。比如,經常可以看到電視節目上的顯示器有黑橫紋、而疾馳的汽車的車輪有時像靜止的、有時在倒轉,都是因為拍攝快門和拍攝物不同步形成的錯覺。有數碼相機的朋友可以做一個試驗來體驗一下同步現象,開啟風扇,用較快的快門拍攝(1/250秒以上)一幅圖片,你會發現旋轉的扇葉是靜止的,不斷降低拍攝速度,每一曝光檔的拍攝效果都會有差異。故而數碼相機的LCD閃爍現象是由於相機快門運動和日光燈頻率不同步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