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峰峰說史

      至元十六年,元朝向南宋發起最後的總攻。張世傑和陸秀夫等人固守海船,堅持鬥爭,元軍於是截斷水源和物資,堅守的宋軍飢渴難耐。張世傑深知如此下去不是辦法,於是派小船到宋主那裡,想要奉宋主到他的船上,策劃乘機突圍。

      陸秀夫害怕有人出賣,導致宋末帝被元軍抓住,進而受辱,於是堅決不讓張世傑帶宋末帝上船。

      後來崖山被攻破,陸秀夫護衛衛王的船一起逃走。情勢危急,元軍進攻迅猛。陸秀夫深知自己已經沒有退路,逃脫也是不可能,於是將自己的妻子兒女趕下海去。而他自己呢,則揹著年幼的宋末帝,大嘆“德祐皇帝辱已甚,陛下不可再辱。”就這樣毅然決然的跳海而亡,去世的時候年僅四十四歲。

      陸秀夫絕對是堅毅的忠臣,可以說是古時候文人民族氣節的代表。後人對於陸秀夫的評價極高,對其崇高的民族氣節不加掩飾的讚賞!

    至於張世傑的軍事能力,今日許多人表示對張世傑崖山之戰,為何要將船隻連在一起,導致一損俱損的結局的疑問。甚至有人質疑張世傑的軍事能力,認為此舉是錯誤的。但實際上張世傑所為,並不是錯的。崖山處於南海,風大浪大,當時他們已經無路可逃,只能躲在海上。若是不將船隻連起來的話,不用等到元軍進攻,一個大浪打來,就一切成空了。能被稱為“宋末三傑”,無論在忠心還是軍事能力方面,張世傑都是首屈一指的!值得後人尊重!

  • 2 # 品茗讀史

    前言:公元1279年2月,南宋軍隊與元軍在崖山進行了一場大海戰。此戰因為宋軍主帥張世傑的軍事部署不當,導致兵力佔據優勢的宋軍被元軍打敗。

    在混戰之中,張世傑率領部分艦隻逃出元軍的包圍之後,他派遣一隻小船返回戰場,去迎接皇帝趙昺。

    丞相陸秀夫在混亂的局面下,一時無法辨識真偽,懷疑來船是元軍假冒,就斷然拒絕了來人接走皇帝趙昺的要求。

    最後,陸秀夫眼看皇帝趙昺的座艦無法衝出重圍,就揹負著趙昺,一起跳海殉國了。

    崖山海戰是中國歷史上最令人痛心的一幕。戰後竟有十餘萬南宋軍民不願屈服、投海自殺了。

    崖山之戰雙方的統帥分別為:宋軍主帥張世傑;元軍主帥張弘範。

    崖山之戰雙方的兵力對比為:宋軍大約20萬,戰艦近千艘;元軍大約3萬,戰艦三四百艘。

    (宋軍主帥張世傑)

    依照雙方兵力對比來看,元軍並沒有佔據絕對優勢。但是,元軍主帥張弘範是一代名將,有勇有謀;而宋軍主帥張世傑雖然是沙場宿將,軍事能力卻很是欠缺;而且,在連敗之餘,張世傑的心理已不堪折磨,他試圖在崖山與元軍決一死戰,就此決出勝負。這就是有人評價的“張世傑能戰而不能謀”。

    戰前,宋軍中的有識之士就向張世傑指出海口的位置非常重要,建議張世傑派重兵據守海口。此所謂“幸而勝,國家之福;不勝,還可西走。”

    但是,一心只想決一死戰的張世傑拒絕了這個正確建議,他煩躁地發洩道:“連年航海,何日是頭,成敗就看今日!”

    張世傑放棄了入海口的控制權,又把千艘戰艦用鐵索聯在一起,圍成方陣,就像城池一樣,皇帝趙昺的座艦位於方陣的中央。

    張世傑的排兵佈陣,已經決定了崖山海戰的結局。

    張世傑為艦隊準備了將近半年的糧食,可是,每天使用的淡水和木柴還是需要用小船從陸地取得運送。

    張弘範率領元軍一到崖山,立即封鎖入海口,控制淡水資源,並且派遣艦隊專門襲擊宋軍運送淡水和木柴的快船。

    就這樣,宋軍很快沒有淡水能夠飲用,只得喝海水。將士們一喝海水就上吐下瀉,很快就喪失了戰鬥力。十餘天后,宋軍的兵力優勢就不復存在。

    最後,張弘範指揮元軍發動總攻。宋軍無力作戰,陣營被元軍突破。張世傑只得下令砍斷鐵索,率十餘艘艦隻,突出重圍。

    張世傑突圍後,派人去接皇帝趙昺,但是,戰場上混亂之極,陸秀夫不能肯定來人的真偽,擔心皇帝趙昺落入元軍手中,遭受侮辱;就拒絕了來人接走皇帝趙昺的要求。

    在最後時刻,陸秀夫毅然揹負皇帝趙昺,跳海殉國了。

    結語:崖山海戰是南宋抗元鬥爭的最後一戰。由於宋軍主帥張世傑的軍事部署不當,宋軍在戰前就喪失了先機和優勢,從而在這次宋元大決戰中遭受慘敗,南宋就此滅亡了。

    張世傑忠義有餘,但是,他的軍事謀略實在是太低劣了;如果與南明的李定國相比,差得實在是太遠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形容衣服款式多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