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新零售社交電商策劃

    張騫西域問佛名的故事 《魏書》卷一一四《釋老志》中記述:漢武帝元狩年(前122年至前117年)中,派遣大將軍霍去病討伐匈奴。霍去病率軍把匈奴從皋蘭追擊到居延海,斬殺了匈奴單于王之首。匈奴部屬首領發生內訌。昆邪王殺了休屠王,率領他的部屬五萬餘人,投降漢朝。霍去病從戰利品中獲得匈奴的兩尊金像。霍去病班師回朝後,把這兩尊金像奉獻給漢武帝。漢武帝以為是大神,就把這兩尊身高一丈有餘的金像陳設到甘泉宮裡。漢武帝並不大祀,但常率領群臣燒香禮拜。這就是佛道東傳的開始。 到了開通西域時,漢武帝派遣張騫出使西域,赴大夏國〓去問金像名號。張騫從西域歸還後,對漢武帝說:“在大夏國的旁邊,有一個身毒〓國,另一名也叫天竺〓,那裡有浮影象(佛陀)。”從此中國始聞有浮圖(佛陀)之教。 莫高窟初唐第323窟北壁西側,以全景式連環畫詳細地描繪了這一故事。共五組畫面,全幅畫面呈凹字形,每組畫面都有榜題,有的清晰尚存,有的亦漫漶不清。 第一組畫面位於全圖右側下部:有一王者,手敬香爐,跪拜頂禮;左右各立臣屬三人,躬身合掌,持笏頂禮。 墨書榜題:“漢武帝將其部眾討兇奴,並獲得二金[人]長丈餘,列之於甘泉宮,帝為大神,常行拜謁時。” 此組畫面表現,漢武帝獲得金像,同群臣禮拜的情景。 第二組畫面,位於全圖右側上部:一座宮殿,匾額上書“甘泉宮”三字。殿內立金像兩尊,頭有肉髻,衣著袈裟,已是佛陀形象。 榜題僅存方框,文字亦漫漶不清。 此組畫面表現漢武帝把兩尊金像,陳設在甘泉宮,時常禮拜的情景。 第三組畫面,位於全圖下層:一王者騎於馬上,左右臣屬八人,後有侍者執曲柄傘蓋。王者對面,一人手持笏,跑拜辭行。後有二侍從,持雙節,牽四馬。馬上馱著物品絲綢。 畫面中間是榜題,上書:“前漢中宗既得金人,莫知名號,乃使博望侯張騫往西域大夏[國]問名號時”。(題記中“前漢中宗”可能是畫工筆誤)。 此組畫面表現,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張騫向漢武帝辭行告別的情況。 第四組畫面,位於全圖的左側下部:一人騎馬在先,二侍從持節騎馬隨後,穿行在荒無人煙的山巒中。 榜題僅存方框。文字漫漶不清。 此組畫面表現,張騫帶領侍從人馬,跋涉在去西域途中。 第五組畫面,位於全圖的左側上部:三人行至一西域方城,兩人手持雙節。城內佛塔高聳,城外兩僧人向城內觀望。 榜題僅存四字:“[至]大夏時”。 此組畫面表現:張騫帶領侍從人馬到達了大夏國,並見到了大夏國的僧人、寺院和佛塔。[註釋] ①大夏國:西域古國。《史記·大宛傳》說:大夏在大宛西南二千餘里,媯水南。《魏書》、《隋書》、新舊《唐書》皆說:大夏即是吐火羅國,後被大月氏族所滅。在今阿富汗一帶,亦叫犍陀羅國。 ②③身毒、天竺:都是印度古時舊稱。[附記] 一、此故事依據《魏書》卷114《釋老志》譯寫。原文見中華書局標校本《魏書》第8冊,第3025頁。 二、此故事又見如下佛經資料: (1)《歷代三寶紀》卷2。見《大正藏》第49冊,第29頁。 (2)《廣弘明集》卷2。見《大正藏》第52冊,第101頁。 (3)《佛祖統記》卷35。見《大正藏》第49冊,第328頁。 三、研究此故事畫的論著參見: (1)馬世長先生著《莫高窟第323窟佛教感應故事畫》,見《敦煌研究》1981年試刊第1期。 (2)孫修身先生著《從〈張騫出使西域圖〉談佛教的東漸》。見蘭州大學敦煌學研究組編《敦煌學輯刊》第2集,第128頁。 (3)金維諾先生著《敦煌壁畫裡的中國佛教故事》。見《美術研究》1958年第1期。 四、此故事畫涉及到佛教傳入中國的時間問題。對這一問題,從古到今都有爭議,史家們爭論的焦點是:霍去病大敗匈奴,獲得兩身金人是史實。但這兩身金人,是否就是佛像?漢武帝派遣張騫出使西域是史實。但出使西域的目的,是否就是去問金人的名號?大多數史家認為:這是佛教徒偽造歷史、杜撰的故事而已。目的是為了提早佛教傳入中國的時間,藉此提高佛教的地位。但在唐代時的歷史著作中亦有佛教傳入中國在漢武帝時,匈奴祭天金人就是佛像的論點。詳見馬世長先生《莫高窟第323窟佛教感應故事畫》。敦煌研究院孫修身先生同意:佛教傳入中國的時間,應是漢武帝之時。霍去病所獲金人就是佛像。它雖不是佛經傳入中國之始,卻是佛像傳入中國之始。詳見孫修身先生《從〈張騫出使西域圖〉談佛教的東漸》。出處見附記(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側方位停車技巧及扣分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