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活著是為了賺錢

    望遠鏡包括折射式、反射式和折反射式,不知題主的折反射望遠鏡指的是“折射或反射望遠鏡”還是限定了要“折反射望遠鏡”?如果是前者,那麼還是折射式比較適合您,80EQ吧,價效比之王;看月面綽綽有餘,更可進一步拿下梅西耶天體。更便宜的也有,諸如鳳凰之類,千萬別買,光學素質太差。如果是後者,5000多塊的馬卡或者施卡鏡也不是沒有,但是買回家就看月亮實在是太浪費,勸君惜金。

  • 2 # 使用者2902059504229

    折射望遠鏡,是用透鏡作物鏡的望遠鏡。分為2種類型:①由凹透鏡作目鏡的,稱伽利略望遠鏡;②由凸透鏡作目鏡的,稱開普勒望遠鏡。因單透鏡物鏡色差和球差都相當嚴重,現代的折射望遠鏡常用2塊或2塊以上的透鏡組作物鏡。 其中以雙透鏡物鏡應用最普遍。它由相距很近的一塊冕牌玻璃製成的凸透鏡和一塊火石玻璃製成的凹透鏡組成,對2個特定的波長完全消除位置色差,對其餘波長的位置色差也可相應減弱。 在滿足一定設計條件時,還可消去球差和彗差。由於剩餘色差和其他像差的影響,雙透鏡物鏡的相對口徑較小,一般為1/15~1/20,很少大於1/7,可用視場也不大。口徑小於8釐米的雙透鏡物鏡可將2塊透鏡膠合在一起,稱雙膠合物鏡;留有一定間隙沒有膠合的稱雙分離物鏡。 為了增大相對口徑和視場,可採用多透鏡物鏡組。對於伽利略望遠鏡來說,結構非常簡單,光能損失少。鏡筒短,很輕便。而且成正像,但倍數小,視野窄,一般用於觀劇鏡和玩具望遠鏡。 對於開普勒望遠鏡來說,需要在物鏡後面新增稜鏡組或透鏡組來轉像,使眼睛觀察到的是正像。一般的折射望遠鏡都是採用開普勒結構。由於折射望遠鏡的成像質量比反射望遠鏡好,視面大,使用方便,易於維護,中小型天文望遠鏡及許多專用儀器多采用折射系統。但大型折射望遠鏡製造起來比反射望遠鏡困難得多,因為冶煉大口徑的優質透鏡非常困難,且存在玻璃對光線的吸收問題,所以大口徑望遠鏡都採用反射式。 1608年,荷蘭磨鏡師伯希偶然發現用2塊鏡片可以看清遠處的景物,受此啟發,他製造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架望遠鏡。 1609年,伽利略製作了一架口徑4.2釐米,長約1.2米的望遠鏡。他是用平凸透鏡作為物鏡,凹透鏡作為目鏡,這種光學系統稱為伽利略式望遠鏡。伽利略用這架望遠鏡指向天空,得到了一系列的重要發現,天文學從此進入瞭望遠鏡時代。 1611年,德國天文學家開普勒用2片雙凸透鏡分別作為物鏡和目鏡,使放大倍數有了明顯的提高,以後人們將這種光學系統稱為開普勒式望遠鏡。現在人們用的折射式望遠鏡還是這兩種形式,天文望遠鏡是採用開普勒式。 需要指出的是,由於當時的望遠鏡採用單個透鏡作為物鏡,存在嚴重的色差,為了獲得好的觀測效果,需要用曲率非常小的透鏡,這勢必會造成鏡身的加長。所以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天文學家一直在夢想製作更長的望遠鏡,但多次嘗試均以失敗告終。 1757年,杜隆透過研究玻璃和水的折射和色散,建立了消色差透鏡的理論基礎,並用冕牌玻璃和火石玻璃製造了消色差透鏡。但是,由於技術方面的限制,很難鑄造較大的火石玻璃,在消色差望遠鏡的初期,最多隻能磨製出10釐米的透鏡。 19世紀末,隨著製造技術的提高,製造較大口徑的折射望遠鏡成為可能,隨之就出現了一個製造大口徑折射望遠鏡的高潮。世界上現有的8架70釐米以上的折射望遠鏡中有7架是在1885~1897年期間建成的,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1897年建成的口徑102釐米的葉凱士望遠鏡和1886年建成的口徑91釐米的裡克望遠鏡。 折射望遠鏡的優點是焦距長,底片比例尺大,對鏡筒彎曲不敏感,最適合於做天體測量方面的工作。但是它總是有殘餘的色差,同時對紫外、紅外波段的輻射吸收很厲害。而巨大的光學玻璃澆製也十分困難,到1897年葉凱士望遠鏡建成,折射望遠鏡的發展達到了頂點,此後的這100年中再也沒有更大的折射望遠鏡出現。這主要是因為從技術上無法鑄造出大塊而又完美無缺的玻璃做透鏡,並且,由於重力使大尺寸透鏡的變形會非常明顯,因而喪失焦點,無法正確觀測目標。 知識點 透鏡 透鏡是用透明物質製成的表面為球面一部分的光學元件。共六種透鏡。在天文、軍事、交通、醫學、藝術等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透鏡是由透明物質(如玻璃、水晶等)製成的一種光學元件。透鏡是折射鏡,其折射面是兩個球面(球面一部分),或一個球面(球面一部分)一個平面的透明體。它所成的像有實像也有虛像。透鏡一般可以分為兩大類:凸透鏡和凹透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鮮核桃吃了發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