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教育秀秀看
-
2 # 琉璃巧育兒
首先,喜歡扔東西的話,對於兩歲的孩子,這是處於手的敏感期。孩子只是突然發現了自己手部原來這麼有勁,喜歡這種感覺,想要多試驗幾下,然後又發現居然還能碰撞出聲音來,覺得特別好玩,很有成就感。也對這種聲音特別好奇,所以就會不斷嘗試。
其次,對於家人叫他沒反應這個問題,也許是因為沉浸於自己的世界裡沒聽到,或者是對自己的名字還沒有那麼強的反射反應。這個不用擔心。
如果擔心聽力問題的話,可以拿一個會響的玩具分別放在他兩邊的左右耳測試一下。看孩子有沒反應就知道了。
另外,一般小寶寶的話要固定體驗的,兩歲內半年體檢一次,兩歲後一年一次。兩歲,三歲,四歲都要體驗,可以帶去社群醫院體驗一下就放心了。
-
3 # 碧水青松隨筆
練手有助大腦發育,但須給球類玩具讓其換手扔,而且應畫圈訓練其扔在圈內,並適當獎勵其喜歡的東西。
至於聽力,建議三甲醫院五官科檢查治療較安全有效。
-
4 # 奶油蛋糕媽媽
寶寶漸漸長大。父母心裡也十分喜悅!但有時卻發現小傢伙有時不免惹人生氣。比如亂扔東西就是常見的例子"他可能坐在那裡也不是生氣。相反顯得很高興。把你給他的玩具,圖畫書,甚至是吃的東西一個接一個地扔出去,扔的時候特別高興,可扔完了卻又要你去幫他撿回來,等撿回來給他了,他竟又扔起來。為此,有的家長很氣憤,寶寶也可能為此遭到斥責,結果呆坐在那裡,想扔可能又不敢扔。
我家兒子小的時候也經常扔東西到地上,害得我經常幫他撿,越是幫他撿越是扔得興奮。其實 這並非是寶寶淘氣,故意惹父母生氣,而是其身心發展的自然而正常的需要。
這時寶寶腦,肌肉,眼手協調都有較大的發展!他的潛意識裡就想把這一發展表現出來,有一種想要證明自己力量的意識,透過扔東亂扔東西寶寶手眼協調能力得到鍛鍊發展。對視"聽"觸覺"身上的肌肉也都有促進作用,對腦的發育也至關重要,一方面腦支配控制手的動作,手的動作又對腦神經形成刺激反應。
另外,扔東西還促進寶寶對事物之間關係的認識,對自我意識的萌發也有很大好處,當家長了解這些後,寶寶再亂扔東西時就不應加以斥責了。而應考慮給寶寶一些耐扔的摔不壞的東西,用一段線或細繩將它同床欄拴住,這樣寶寶扔出後又可自己拉回來,為了安全考慮,繩子不要太長,以免纏住寶寶。另外!不要讓寶寶扔吃的東西,當發現他扔食物時就應把食物拿開,如果拿開後寶寶哭要可再給他並勸他吃東西。如果他不吃,就再拿開,否則容易影響寶寶的食慾,養成不好好吃東西的壞習慣。
回覆列表
首先,我建議這個家長,帶孩子上醫院檢查他的聽力是否有問題。如果聽力沒問題,那我們的方法就是下一次叫她名字的時候,確保她能看到你,站在他的面前抓著他的雙手,看著他的眼睛叫他,一遍一遍的叫她,直到她對你有反應。如果觀察他的眼睛,發現他很少看人,那我們家長一定要注意,如果一個孩子他不怎麼看人,都是在自己想做什麼做什麼的狀態,你發現你的引導經常是無效的,那麼你一定要注意它的眼睛。他不看人,他就沒法有互動。但是我們這個家長說他很喜歡跟小朋友一起分享,很顯然他的互動還是挺好的。但是在自己玩兒東西的時候就玩兒一會兒就扔。
我們說了,一歲到兩歲半左右的階段,孩子是靠肢體動作來感知事物的,所以他扔這個東西也是很正常。他扔的動作,其實就想知道他扔的是什麼,什麼做的,可不可以扔。那這時候我們就要告訴他,讓他知道這是一個球,是塑膠做的,紅色的。這個球可以這麼扔著玩兒。那是一支筆,這個筆是用來寫字的。長時間用這樣的認知模式,讓他慢慢的對事物認知了,他就不會再去扔了。當然,也可以扔的東西多一些,比如說紙團兒,比如說海洋球,還有一些其他的小的可以拿得住的球類的東西,一定讓他玩兒。第一,孩子與生俱來的就喜歡玩兒球類的玩具,第二,扔的過程是一種認知的過程,並且他可以建立空間感知感。所以我們支援孩子扔,但是扔的過程中,我們可以適當的設定一些遊戲。比如說我們可以讓孩子把我們用完的紙,扔到垃圾箱裡去。讓他自己用腳去踩垃圾桶下面的蓋,扔完把它蓋上。這個過程是他喜歡的過程,那我們就讓他去做。比如說,你把紅色的球扔到紅色的框裡,把藍色的球扔到藍色的框裡。順便這就是教孩子認知和一一對應,這樣的方式可以激發孩子大腦的發展,也可以讓孩子的空間意識更好,同時也滿足了他這個階段用肢體來認知世界的一個過程。
馬秀老師:長頸鹿幼兒園園長,兒童心理行為諮詢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