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徐兆花1

    這句話深深的折射出中國傳統文化中對奸臣的不滿和仇恨,看不起,感到背叛是一種可恥。畢竟慢慢地隨著歷史的興旺衰落,時代的沉浮演變,秦檜永遠成為一個反面人物,和姦臣的幫兇,而連同他的後代都要下詭到岳飛的墓前來懺悔。而岳飛則是完全的不一樣,雖然他:犧牲了了,但他是忠臣孝子的角色。千秋萬代被人們歌頌讚揚。中華民族愛好良善忠臣。恨視奸臣叛徒。這就是中國的傳統文化的根本所在。

  • 2 # Kant孟

    說到這個話題,就不得不回放到北宋末年那段不堪回首的歷史。當我們一觸碰到那段歷史,映入眼簾的是哪些情境呢?一個世界上最發達繁榮的大宋王朝、三個卑鄙野蠻的盜賊鄰居(遼、金、西夏)、一對養尊處優、貪生怕死的父子皇帝(宋徽宗、宋欽宗)、一個飽讀詩書、武功蓋世的民族英雄(岳飛)、一個坑害忠良、遭萬世唾棄的奸佞(秦檜)、一個可悲的王朝結局(靖康國難)。

    世界上每個民族都有過傷痛,有些傷痛隨著時光匆匆流逝而漸行漸失,然有些傷痛卻永遠無法撫平。在中國歷史上,這樣的傷痛如五胡亂華、靖康國難、火燒圓明園和南京大屠殺等。這裡單說說秦檜坑害忠良在歷史上是如何達到傷痛至極的後果:當金兵所向披靡直下江南的危機關頭,岳飛帶領岳家軍殺出一條血路,橫刀立馬,殺的金兵丟盔卸甲,打得金兵滿地找牙。不可一世的完顏兀朮也做了岳飛的刀下鬼。眼看大宋乘勢即可一血靖康之恥、收復失地之際,秦檜力勸宋高宗,連下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飛,使抗金的大好形勢頓時灰飛煙滅。更可恨的是秦檜又捏造了一個“莫須有”的罪名要了岳飛的性命。歷史上就這樣上演了一幕可恨的奸佞、悲壯的英雄和可憐的皇帝劇情。

    今天,每當我們到杭州西湖邊上的嶽王廟都能看到一對夫婦的跪像,所過之人無不唾棄。那就是秦檜!雖然這個奸佞已在嶽王之側跪了近一千年,但只要中華民族還站著,秦檜就將永遠的跪著!

    有些歷史的傷痛無法平撫,但也可轉換成一種動力。岳飛,在面臨有心報國、無力迴天的境況下,就沒有忘記給我們後人留下他的鬥志情懷。他詩詞《滿江紅》,已然給了我們這樣一種強悍的動力,每當我們誦讀到這首詩詞,就想起“精忠報國”的岳母刺字,就不禁“怒髮衝冠、壯懷激烈”。就恨不能“壯志飢餐胡虜肉 ,笑談渴飲匈奴血”。秦檜雖然殘害了英雄的血肉之軀,英雄卻留給了後世一個強大的靈魂。

  • 3 # 三上詞話作者

    歷史是無情的,這話永遠是真理。“人自宋後羞名檜,我到墳前愧姓秦”。這句話是在乾隆年間,曾任翰林院修撰的秦檜後代秦澗泉,與其師袁枚遊西湖在岳飛墓前所說的話。這與其說替先人坦白和懺悔,倒不如是為自己有個夾縫生存的環境討了一種說辭而已。其實,不管先人如何如何,與子孫後代們雖有關聯,但從選擇上是無辜的。由此可以看出,中國歷史文化包括倫理文化是不會輕意饒過誰的,尤其是當名聲足夠大,可以一手遮天時,但不管是誰,歷史褒獎和追究與名同高,與聲同遠,可以說是跨時空的尋覓。

    歷史是教科書,這話可不是白說的。當歷史回到那個戰亂年代,所謂靖康之恥,與臥榻不可他人之享互為絞織著,在私慾和貪婪之下,理智的天秤選擇而紛紛傾塌。也許秦檜也有過自己的注意和盤算,與皇上綁在一個戰車上,可以一榮俱榮,一毀俱毀,但未曾想過,敢當而不當之事,是因臨危受命,敢當敢為,而不是循私枉法。表面上裝得是隱言難表,實際上是最大的邀功逶過,是最大的不作為,也是最大的奸佞犯上之徒。時過境遷數百年,讓子孫們還揹著如此沉重的包袱,千不該,萬不該,真不該矣!秦檜這個人的歷史,永遠不能平反,就讓他永遠跪著吧,讓人們永遠輪流唾棄吧!

    歷史是標本,這話可作為供鑑用的。中國的文化傳統,基本上是照應情緒的,就因為一個情結,成就了浩瀚的一部文學史,其之理性與正義融為一體,這也算是中國區別於任何國家榮譽觀的原因吧。當《孟子·滕文公下》告示:“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時,而“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是先決條件,“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才是個人始終告慰自己的信條。以此說明,華人可以虛心學習別人,可以引進先進文化,但要吸收到中國的大盤之中加以融合應用,佛教就是如此。雖然中國幾次可以審視孔孟之道的經緯尺度,但在生活的社會中,愛憎分明,無不體現在阡陌之間;忠心報國,時刻湧在有志人士的胸中。這就是華人的文化情結!

    關注《三上詞話》,就是關注學詩詞!

    三上詞話_百度百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口乾喉嚨幹,呼吸不順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