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低碳生酮飲食

    影響癲癇的預後因素包括癲癇的自然病史、病因、病情和治療情況等。由於大多數癲癇患者(尤其在發達國家)在診斷後接受了治療,有關癲癇自然病程的認識還很少。

    總體看來,大多數癲癇患者抗癲癇藥物治療的預後較好。國內外資料顯示,透過規範化治療,70%~80%的癲癇發作能夠得到完全控制。

    經治療新診斷癲癇的預後

    根據《臨床診療指南-癲癇病分冊》(2015修訂版)介紹:通常情況下,在出現兩次及以上非誘發性癲癇發作時才診斷癲癇,並開始藥物治療。在隨診觀察10年和20年時,經治療的癲癇累積5年發作緩解率分別為58%-65%和70%。在隨診10年時,經治療的成人癲癇5年發作緩解率為61%。

    在隨診12-30年時,經治療的兒童癲癇3-5年發作緩解率為74%-78%。對於兒童期發病的癲癇患者,在隨診30年時,有64%的病例可以達到5年終點無發作,其中 74%的患者擺脫了藥物。

    新診斷癲癇預後的主要影響因素

    最主要的影響因素是癲癇的病因。癲癇病因包括6大類:遺傳性、結構性、代謝性、免疫性、感染性及病因不明。

    病因與年齡的關係較為密切,不同的癲癇年齡組往往有不同的病因。詳情看這裡>>引發癲癇的病因有哪些?一定要牢記這6大類

    總體上,特發性癲癇要比症狀性或隱原性癲癇更容易達到發作緩解在兒童癲癇中,能找到明確癲癇病因的患者預後差。

    其他影響癲癇預後的因素有癲癇早期的發作頻率、腦電圖是否有局灶性慢波或癲癇樣放電、是否有全面強直-陣攣發作、首次發作後 6個月內出現再次發作的次數。一般認為,起病年齡和性別對預後影響不大。

    抗癲癇藥物治療和發作預後

    目前的證據顯示,抗癲癇藥物治療通常只能控制發作,似乎不能阻止潛在致癇性的形成和進展。一線抗癲癇藥物之間沒有明顯的療效差別。如果正確選擇一種抗癲癇藥物,新診斷癲癇患者的無發作率能達到 60-70%。

    有研究顯示,使用第一種單藥治療後有47%的新診斷癲癇病人能達到無發作,再使用第二種及第三種單藥治療時則僅有 13%和1%的患者可達到無發作。但即使經過積極治療,新診斷的癲癇患者中有約 20%-30%發作最終控制不佳。

    需注意的是,上述資料主要來自傳統抗癲癇藥物,新型抗癲癇藥物對癲癇長期預後的影響尚缺乏可靠的研究。

    一般來說,診斷為癲癇後,抗癲癇藥物往往作為首選並且是單藥治療。但是,不同的個體對於藥物的反應各不相同。傳統上,經過兩種或兩種以上抗癲癇藥物的正規治療,仍不能達到癲癇發作控制的稱為藥物難治性癲癇。

    近年來,生酮飲食作為難治性癲癇的一種高效安全的非藥物療法越來越得到人們的重視,很多醫院神經科透過生酮飲食來治療小兒難治性癲癇也越來越多。

    生酮飲食是一種脂肪高比例、碳水化合物低比例,蛋白質和其他營養素合適的配方飲食。自1920年以來,這一療法用於治療難治性癲癇已有近100年的歷史。

    對於兒童治療難治性癲癇,生酮飲食幾乎適用於所有年齡段的各種發作型別的難治性癲癇患兒。療效較好的癲癇綜合徵有嚴重嬰兒肌陣攣性癲癇、肌陣攣失張力癲癇、嬰兒痙攣症、結節性硬化症、LGS和以痙攣性發作為主的癲癇。

    在 2015 年新修訂的《臨床診療指南-癲癇病分冊》中,生酮飲食已被列為中國癲癇治療的常用方法之一,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已得到公認。

    最新專家共識指出,生酮飲食作為治療難治性癲癇的選擇,在經過了2種或2種以上藥物治療失敗後,如患兒沒有手術的適應證,並且在沒有生酮禁忌證的情況下,均可以嘗試生酮飲食治療。

    參考資料

    1.《臨床診療指南-癲癇病分冊》2015版.

    2.《癲癇,公眾衛生的當務之急》-全球癲癇報告

    3. 楊琳.難治性癲癇的定義和治療選擇. 中華實用兒科臨床雜誌 2016年12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查詢論文檢索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