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點學堂

    草房子第一章的主要講的是:

    “陸鶴”是一個禿頂的孩子。隨著日子的流逝,六年級的“陸鶴”感覺到了自己的禿頂使學生“戲弄”的物件。

    自尊心受到了傷害,陸鶴為此做出了反常之舉。他用不上學了逃避同學異樣的眼光,用生薑擦頭希望在七七四十九天後長出頭髮來,用戴帽子企圖遮掩自己的禿頭。

    當這些都使自己陷入更“糟糕的境地”時,他索性在“廣播操”比賽這樣的重大日子裡,把自己頭上的帽子甩向了天空,導致全校的廣播操失控,而錯失了“第一”的榮譽,“就這樣,陸鶴用他特有的方式,報復了他人對他的輕慢與侮辱。”

    即使陸鶴用這樣嚴重的錯誤來報復別人對他的侮辱當他們學校的文藝演出缺少一個禿頭的演員時,他毅然站出來,承擔起了這個重要的角色,而且把這個角色演得一絲不苟,活靈活現。

  • 2 # 遇見安苒

    《草房子》是曹文軒的一部經典少年兒童小說,這部小說曾經獲得了“冰心少年文學獎”等多個獎狀,是曹文軒最具代表的作品之一。在《草房子》的第一章第二小節裡,作者主要描寫了關於主人公桑桑的故事,並把桑桑無憂無慮的生活展現給大家。

    桑桑是校長的兒子,他是一個整天無憂無慮,但是又有點小壞的孩子。因為特殊的家庭背景,他不用去操心生計,每天除了上學,就是無所事事的幹一些無聊的事情,比如把家裡的碗筷櫃子弄成鴿子籠給鴿子安家,把媽媽夏日的蚊帳扯下來當漁網,還悄悄的的拿出了父親的棉衣棉褲,在炎熱的夏天穿在自己身上,讓自己活生生的成為了油麻村小村裡的一道製造風景線的孩子。也因為這樣,桑桑經常被父母給予一些小小的教訓,但是桑桑並不以為然,他依舊我行我素,做著自己認為喜歡和自在的事情,繼續淘氣,繼續做著異想天開的美夢,然後繼續一個人尷尬和失落,一會成為主角進場,一會又被其它孩子無意中的動作逼得退場......整個第一章第二小節,關於桑桑的出場,描述的自然到位。這一章桑桑的出場,也為後面的故事做了鋪墊。

    而作者為什麼去在這一小節安排桑桑這個人物的出現,原因可能是有以下幾點:

    第一:桑桑是全書貫穿始終的中心人物。

    看完這部少年小說,你就會知道桑桑是這部小說的主角,其它的幾個人物的故事和出現,實際上都是圍繞桑桑這個人物進行展開描寫和鋪墊的。

    桑桑其實是作者曹文軒的縮影,故事原型就是曹文軒本人,因為作者本人小時候就經歷過這麼一段童年經歷,所以才經過加工整理,寫出了《草房子》這部少年兒童小說。

    這樣就不難看出,桑桑作為全書的主角,這時候出場是很合適的事情。因為作者需要引出這個人物,然後寫後面的故事。

    第二:故事情節的需要,也預示著這個人物該出場了。

    桑桑作為全書的主人公,在一開始並沒有直接出場,作者透過一個小節描寫禿鶴的故事,然後自然的引出了桑桑。作者在這裡運用的鋪墊式寫作手法讓這部小說自然流暢,可讀性很強。桑桑在第二小節中出場,讓人一開始並沒有覺察到這個人物的重要性,但是桑桑的淘氣形象卻在這裡被描寫的精彩極致。作者在這裡也暗示了他童年生活的幸福,淘氣歸淘氣,但是始終是一個在無憂無慮的環境下長大的孩子。

    第三:為後面的人物故事埋下伏筆,起到引導作用。

    作者在這一章寫了桑桑無憂無慮的童年生活,不僅真實描寫了作為故事背景之後真實本人曹文軒的童年故事,也為後面桑桑不斷受到少年啟蒙和成長做到了引導和暗示。這部小說主要貫穿桑桑這個故事人物,在描述故事的同時告訴我們關於桑桑在經歷了童年中的很多事情後,由一個階段到另一個階段,不斷的成長、蛻變、認知的一個過程。

    作為主場人物,桑桑在這一章的第二小節的出現,就顯得很重要,也很符合邏輯。作者需要描述這樣一段關於桑桑的童年生活,來與後面桑桑遇到的很多事情作為對比,讓故事不僅一步一步的推進下去,也讓這個主線人物的形象越來越鮮明,最終在讀者心裡生根發芽。

    我在閱讀這本書的時候,似乎看到了自己的童年,並一口氣讀完了小說,閱讀完後,覺得作者的功力不錯,寫得非常自然,也很有趣,在有趣的同時又有一點淡淡的憂傷夾雜在情緒裡面。尤其對於桑桑這個人,讓人充滿歡樂感和憂傷感,讀完之後思考了很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男女在一起,怎樣才算有感覺、來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