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645397904076

    沒有人可以一開始就在人生低谷曠達灑脫忍辱不驚,先生也一樣。

    他是因為烏臺詩案遭人暗算而被貶謫到黃州,他是個天才。曾經的他是多麼意氣風發啊!怎麼現在,就突然成了朝庭罪犯,成了大不敬之人。

    可想而知,他有多傷心,多疲憊。

    他在遭遇囚徒之苦後,又被朝廷外貶,輾轉了數地,才終於到了黃州,當晚,他住在一個破廟裡。

    他一個人待著,開始反思自己的所作所為。

    他少年成名,意氣風發,原本以為可以飛黃騰達,為國效忠為民效力。揚眉山蘇氏門楣,去不曾想到會成為犯官,成為罪人。被貶斥黃州。這將會是人生的汙點啊。而他真的就此安於現狀一蹶不振了麼?

    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一個字來概括,冷。蘇軾這樣冷的詞是極少的,剛到黃州時,他沒有耕耘東坡,也沒有住在臨皋亭。只能待在這個小破廟裡,數著滴漏的節拍,追恨自己的人生。曾經的那些值得驕傲的種種,都演化成了今天的不幸。 曹操的“繞樹三匝,烏鵲南飛”是在找選擇賢德的君上,好在百年之後,正揚門楣。而自己呢?自己少年成名曾經認為飽覽詩書,學冠古今的他,是天下仕子夢寐以求的模樣。 現如今呢? 現如今自己卻成了凡世中的幽人,成了驚弓之鳥。

    這時候的蘇軾,還是很在乎的。

    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醉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彷彿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這時候的東坡已經住在臨皋亭,還在東坡蓋了雪堂。這時的他醒復醉,他回到家中,無人應答。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他有了一個契機。於是便倚杖聽江聲。

    他聽到的並不是江聲,是自己內心的聲音。

    他煩惱自己並不能左右自己的人生,自責自己不是一個好大臣,好父親。那些蠅營狗苟的事情什麼時候才能不在乎呢?這時候風平浪靜,他找到了自己的答案,寄生與江海。不在理會世間的汙穢塵埃。

    可惜他一輩子都無法像陶淵明那樣歸園田居,即使是寄生與江海只中也不忘乎百姓,“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想必是對東坡一生最好的詮釋。

    這時的他,已不在恨了,他已經是一個初顯可愛的蘇東坡了。

    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這是時的他,已經有興致遊山玩水,盡顯文人雅趣了。

    如若之前有所執著,現在的他已經不在計較了,從前的歷史如過眼雲煙,轉瞬即逝。如今的我為何要在乎那麼多的,人生就像一場夢一樣。一把把酒杯扣住,任這輝煌在那杯中煙消雲散吧。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寂寞沙洲冷”“江海寄餘生”“一樽還酹江月”所有的一切換來了一句“也無風雨也無晴”。

    這首詞前有一個小序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同行的人都覺得狼狽不堪,唯有我穿著蓑衣,拄著柺杖。人生嘛,就是在煙雨中穿梭。不必擔心下雨還是烈日,人生嘛,就是這樣陰晴不定的。

    這時的他已經不再是咄咄逼人,恃才傲物的蘇子瞻,褪去了青澀和仇恨,成為了我們所熟識的可愛曠達的蘇東坡。

    縱觀先生在黃州的詞作,由怨天尤人到曠大無量,由怨天尤人到直面生活。可以說,在經歷了一次次的挫折與內心審視後,這種超然曠達是必然的,飄然灑脫也是不可避免的。

    先生用他在黃州的經歷,為天下仕子如何獨善其身,交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白掌適合在35度室外養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