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村晚眺 【原文】 江村晚眺 宋·戴復古 江頭落日照平沙,潮退漁船閣岸斜。 白鳥一雙臨水立,見人驚起入蘆花。【背景】 戴復古是南宋江湖派重要詩人,一介布衣,遊歷江湖,足跡遍及南中國主要地區。詩人晚眺江邊景色,一幅靜態畫面:落日、平沙、江水、漁船、白鳥,一切似乎凝固了,顯得那麼寧靜而沉寂。突然,人來鳥驚。使整個畫面動了起來。【古詩註釋】 江邊上空的夕陽籠罩江邊沙灘。潮水退了,漁船傾斜著靠在岸邊。 一對白色水鳥停在江水旁。聞得有人來,就驚覺得飛入蘆葦叢中。【詩評】 這首詩在“靜”與“動”的描寫安排上十分巧妙,色彩運用也恰到好處:黃色的沙灘,斑駁的漁船,深褐色的堤岸,碧綠的江水,青青的蘆蕩,白色的蘆花,潔白的水鳥,在血紅的殘陽映照下,更顯得色彩濃郁,陸離絢麗,耀人眼目。 “照”、“閣(同‘擱’)”、“立”、“入”等動詞看似平淡無奇,實際運用的十分準確恰當,使整首詩畫面生動起來。充分體現詩人煉字的功夫。 【詩人簡介】 戴復古(1167—?) 南宋著名的江湖派詩人。字式之。常居南塘石屏山,故自號石屏,漢族。天台黃岩(今屬浙江台州)人。一生不仕,浪遊江湖,後歸家隱居,卒年八十餘。曾從陸游學詩,作品受晚唐詩風影響,兼具江西詩派風格。部分作品抒發愛國思想,反映人民疾苦,具有現實意義。其詩詞格調高朗,詩筆俊爽,清健輕捷,工整自然。“往往作豪放語,錦麗是其本色。”-(況周頤語)。代表作為《柳梢青》、《洞仙歌》、《沁園春》(一)、《木蘭花慢》、《西江月》(一)、《望江南》(一)、《減字木蘭花》(三)、《賀新郎》([四]、[五])、《滿庭芳》(三)、《漁父》(二)、《臨江仙》、《鷓鴣天》([一]、[三])等,其中尤以《柳梢青》和《洞仙歌》兩首流傳最廣。《柳梢青》寫詞人登臨岳陽樓,遠眺洞庭湖,望見秋水深深,波光萬頃,樓頭獨立,吟詩朗朗,好不痛快;然念及國家危難,山河破碎,知音寥落,又不禁唏噓感慨,心情沉痛。眼前只有君山不老,自古如今。《洞仙歌》則以清新俚俗之語言描繪畫城中重陽時節的酒肆風光,使人如見其景,如聞其聲。詩詞集有《石屏詩集》、《石屏詞》。 戴復古,字式之,號石屏,石屏樵隱,於南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出生在天台道黃岩縣南塘屏山(明憲宗成化五年分黃岩南三鄉設立太平縣,即今之溫嶺市新河塘下)的一個窮書生之家。 他的父親戴敏才,自號東皋子,是一位“以詩自適,不肯作舉子業,終窮而不悔”(樓鑰《戴式之詩集,序》)的硬骨頭詩人,一生寫了不少詩,但留下來的很少。曾寫過相當有名的《賦小園》詩,又有名句:“人行躑躅江邊路”為編《詩人玉眉》的魏慶之所賞識,在當時東南詩壇上頗有聲譽。他在臨終前還對親友說:“我已病入膏肓了,不久將辭世,可惜兒子太小,我的詩將要失去傳人。”可見他對詩真到了入迷的程度。 戴復古不但繼承乃父的詩迷,也繼承了乃父的風格,並予發揚光大,儼然成一派首領。更可貴者,他一如乃父,不肯作舉子業,寧願布衣終身。他耿介正直,不吹拍逢迎,不出賣靈魂而求功名利祿,也與乃父一樣,終窮而不悔。在南宋那紙醉金迷的時代裡,這確乎是難能可貴的。 戴復古的時代,正是“山河破碎風飄絮”,南宋小王朝偏安一隅,苟且求存的時代。如果說趙構在臨安立足之初,尚有南方各路勤王部隊,北方也到處有抗金義軍的烽火,但到第二代孝宗時,由於趙構的不抵抗主義,失望的失望,覆滅的覆滅,統治集團又腐敗無能,早已安於“直把杭州作汴州”的燈紅酒綠、紙醉金迷的小朝廷生活了。戴復古就生於這第二代小王朝之時,碰上這樣的時代,辛棄疾、陸游等尚被閒置,何況一個無名後生,所以即使戴復古“負奇尚氣,慷慨不羈 ”(元•貢師泰《石屏集》序),空懷一腔忠心報國的男兒熱血,又哪裡有用武之地呢! 由於南宋的偏安,使台州成為東南沿海的既接近京畿又較為安定的後方,這使偏遠、閉塞的經濟文化落後地區,得以迅速的繁榮。特別在文化上,從唐朝鄭虔啟蒙以來,到這時才有一大批著名文人學者如朱熹、唐仲友、趙汝愚、尤袤、岳珂等,來到台州,並任要職,把台州文化大大地推進了一步。朱熹等人又極為重視教育,到處辦書院,四出講學,因而科舉之風日盛,中舉之人空前增加。南宋153年間,台州考中進士的有550人,狀元一人,所以明代著名的台州人士謝鐸說:“其時,臺之人以科第發身致顯榮者,何限!”(《石屏集•序》)
江村晚眺 【原文】 江村晚眺 宋·戴復古 江頭落日照平沙,潮退漁船閣岸斜。 白鳥一雙臨水立,見人驚起入蘆花。【背景】 戴復古是南宋江湖派重要詩人,一介布衣,遊歷江湖,足跡遍及南中國主要地區。詩人晚眺江邊景色,一幅靜態畫面:落日、平沙、江水、漁船、白鳥,一切似乎凝固了,顯得那麼寧靜而沉寂。突然,人來鳥驚。使整個畫面動了起來。【古詩註釋】 江邊上空的夕陽籠罩江邊沙灘。潮水退了,漁船傾斜著靠在岸邊。 一對白色水鳥停在江水旁。聞得有人來,就驚覺得飛入蘆葦叢中。【詩評】 這首詩在“靜”與“動”的描寫安排上十分巧妙,色彩運用也恰到好處:黃色的沙灘,斑駁的漁船,深褐色的堤岸,碧綠的江水,青青的蘆蕩,白色的蘆花,潔白的水鳥,在血紅的殘陽映照下,更顯得色彩濃郁,陸離絢麗,耀人眼目。 “照”、“閣(同‘擱’)”、“立”、“入”等動詞看似平淡無奇,實際運用的十分準確恰當,使整首詩畫面生動起來。充分體現詩人煉字的功夫。 【詩人簡介】 戴復古(1167—?) 南宋著名的江湖派詩人。字式之。常居南塘石屏山,故自號石屏,漢族。天台黃岩(今屬浙江台州)人。一生不仕,浪遊江湖,後歸家隱居,卒年八十餘。曾從陸游學詩,作品受晚唐詩風影響,兼具江西詩派風格。部分作品抒發愛國思想,反映人民疾苦,具有現實意義。其詩詞格調高朗,詩筆俊爽,清健輕捷,工整自然。“往往作豪放語,錦麗是其本色。”-(況周頤語)。代表作為《柳梢青》、《洞仙歌》、《沁園春》(一)、《木蘭花慢》、《西江月》(一)、《望江南》(一)、《減字木蘭花》(三)、《賀新郎》([四]、[五])、《滿庭芳》(三)、《漁父》(二)、《臨江仙》、《鷓鴣天》([一]、[三])等,其中尤以《柳梢青》和《洞仙歌》兩首流傳最廣。《柳梢青》寫詞人登臨岳陽樓,遠眺洞庭湖,望見秋水深深,波光萬頃,樓頭獨立,吟詩朗朗,好不痛快;然念及國家危難,山河破碎,知音寥落,又不禁唏噓感慨,心情沉痛。眼前只有君山不老,自古如今。《洞仙歌》則以清新俚俗之語言描繪畫城中重陽時節的酒肆風光,使人如見其景,如聞其聲。詩詞集有《石屏詩集》、《石屏詞》。 戴復古,字式之,號石屏,石屏樵隱,於南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出生在天台道黃岩縣南塘屏山(明憲宗成化五年分黃岩南三鄉設立太平縣,即今之溫嶺市新河塘下)的一個窮書生之家。 他的父親戴敏才,自號東皋子,是一位“以詩自適,不肯作舉子業,終窮而不悔”(樓鑰《戴式之詩集,序》)的硬骨頭詩人,一生寫了不少詩,但留下來的很少。曾寫過相當有名的《賦小園》詩,又有名句:“人行躑躅江邊路”為編《詩人玉眉》的魏慶之所賞識,在當時東南詩壇上頗有聲譽。他在臨終前還對親友說:“我已病入膏肓了,不久將辭世,可惜兒子太小,我的詩將要失去傳人。”可見他對詩真到了入迷的程度。 戴復古不但繼承乃父的詩迷,也繼承了乃父的風格,並予發揚光大,儼然成一派首領。更可貴者,他一如乃父,不肯作舉子業,寧願布衣終身。他耿介正直,不吹拍逢迎,不出賣靈魂而求功名利祿,也與乃父一樣,終窮而不悔。在南宋那紙醉金迷的時代裡,這確乎是難能可貴的。 戴復古的時代,正是“山河破碎風飄絮”,南宋小王朝偏安一隅,苟且求存的時代。如果說趙構在臨安立足之初,尚有南方各路勤王部隊,北方也到處有抗金義軍的烽火,但到第二代孝宗時,由於趙構的不抵抗主義,失望的失望,覆滅的覆滅,統治集團又腐敗無能,早已安於“直把杭州作汴州”的燈紅酒綠、紙醉金迷的小朝廷生活了。戴復古就生於這第二代小王朝之時,碰上這樣的時代,辛棄疾、陸游等尚被閒置,何況一個無名後生,所以即使戴復古“負奇尚氣,慷慨不羈 ”(元•貢師泰《石屏集》序),空懷一腔忠心報國的男兒熱血,又哪裡有用武之地呢! 由於南宋的偏安,使台州成為東南沿海的既接近京畿又較為安定的後方,這使偏遠、閉塞的經濟文化落後地區,得以迅速的繁榮。特別在文化上,從唐朝鄭虔啟蒙以來,到這時才有一大批著名文人學者如朱熹、唐仲友、趙汝愚、尤袤、岳珂等,來到台州,並任要職,把台州文化大大地推進了一步。朱熹等人又極為重視教育,到處辦書院,四出講學,因而科舉之風日盛,中舉之人空前增加。南宋153年間,台州考中進士的有550人,狀元一人,所以明代著名的台州人士謝鐸說:“其時,臺之人以科第發身致顯榮者,何限!”(《石屏集•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