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是因為的意思;何處:哪裡;秋霜本指秋天的白霜,在此詩中形容頭髮白如秋霜。
語出唐代詩人李白的組詩作品《秋浦歌十七首》中的第十五首,這組詩創作於唐玄宗天寶年間作者再遊秋浦(今安徽貴池西)時。全詩內容豐富,情感深厚,運用多種藝術手法,從不同角度歌詠了秋浦的山川風物和民俗風情,同時在歌詠中又或隱或現地流露出憂國傷時和身世悲涼之嘆。
此詩原文如下:
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不知明鏡裡,何處得秋霜。
白話文釋義:白髮長達三千丈,是因為愁才長得這樣長。不知在明鏡之中,是哪裡的秋霜落在了我的頭上?
擴充套件資料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是組詩中流傳最廣的一首。首句“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劈空而來,似大潮奔湧,似火山爆發,駭人心目。單看“白髮三千丈”一句,真叫人無法理解,讀到下句“緣愁似個長”,豁然明白,原來“三千丈”的白髮是因愁而生,因愁而長。
愁生白髮,人所共曉,而長達三千丈,該有多少深重的愁思。十個字的千鈞重量落在一個“愁”字上。以此寫愁,匪夷所思。奇想出奇句,不能不使人驚歎詩人的氣魄和筆力。
人看到自己頭上生了白髮以及白髮的長短,是因為照鏡而知。首二句暗藏照鏡,三四句就明白寫出:“不知明鏡裡,何處得秋霜!”秋霜色白,以代指白髮,似重複又非重複,它並具憂傷憔悴的感情色彩,不是白髮的“白”字所能兼帶。
上句的“不知”,不是真不知,不是因“不知”而發出“何處”之問。這兩句不是問語,而是憤激語,痛切語。詩眼就在下句的一個“得”字上。“得”字直貫到詩人半生中所受到的排擠壓抑;所志不遂,因此而愁生白髮,鬢染秋霜,親歷親感。
李白儘管屢遭挫折,未能實現,但他的志向紿終不泯。寫這首詩時,他已經五十多歲了,壯志未酬,人已衰老,不能不倍加痛苦。所以攬鏡自照,觸目驚心,發生“白髮三千丈”的孤吟,使天下後世識其悲憤,並以此奇想奇句流傳千古,可謂善作不平鳴者了。
緣是因為的意思;何處:哪裡;秋霜本指秋天的白霜,在此詩中形容頭髮白如秋霜。
語出唐代詩人李白的組詩作品《秋浦歌十七首》中的第十五首,這組詩創作於唐玄宗天寶年間作者再遊秋浦(今安徽貴池西)時。全詩內容豐富,情感深厚,運用多種藝術手法,從不同角度歌詠了秋浦的山川風物和民俗風情,同時在歌詠中又或隱或現地流露出憂國傷時和身世悲涼之嘆。
此詩原文如下:
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不知明鏡裡,何處得秋霜。
白話文釋義:白髮長達三千丈,是因為愁才長得這樣長。不知在明鏡之中,是哪裡的秋霜落在了我的頭上?
擴充套件資料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是組詩中流傳最廣的一首。首句“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劈空而來,似大潮奔湧,似火山爆發,駭人心目。單看“白髮三千丈”一句,真叫人無法理解,讀到下句“緣愁似個長”,豁然明白,原來“三千丈”的白髮是因愁而生,因愁而長。
愁生白髮,人所共曉,而長達三千丈,該有多少深重的愁思。十個字的千鈞重量落在一個“愁”字上。以此寫愁,匪夷所思。奇想出奇句,不能不使人驚歎詩人的氣魄和筆力。
人看到自己頭上生了白髮以及白髮的長短,是因為照鏡而知。首二句暗藏照鏡,三四句就明白寫出:“不知明鏡裡,何處得秋霜!”秋霜色白,以代指白髮,似重複又非重複,它並具憂傷憔悴的感情色彩,不是白髮的“白”字所能兼帶。
上句的“不知”,不是真不知,不是因“不知”而發出“何處”之問。這兩句不是問語,而是憤激語,痛切語。詩眼就在下句的一個“得”字上。“得”字直貫到詩人半生中所受到的排擠壓抑;所志不遂,因此而愁生白髮,鬢染秋霜,親歷親感。
李白儘管屢遭挫折,未能實現,但他的志向紿終不泯。寫這首詩時,他已經五十多歲了,壯志未酬,人已衰老,不能不倍加痛苦。所以攬鏡自照,觸目驚心,發生“白髮三千丈”的孤吟,使天下後世識其悲憤,並以此奇想奇句流傳千古,可謂善作不平鳴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