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在購物、休閒娛樂以及其他生活配套來說,小城市追趕的步伐還是很快的,某些方面甚至超越大城市,比如生活空間更大,生活成本以及競爭壓力更小,日子更舒適安逸。
回覆列表
-
1 # 吉姆妮成長日記
-
2 # 滷蛋小哥哥
大城市與小城市的差別主要是經濟體量不同,生活方面沒什麼不同,你想吃啥,你想穿啥,你想買啥,大城市能買的,小城市也能。
大城市的大公司大企業多如牛毛,各種機會,如果你想在事業上有更大發展,大城市更適合,不過如果你能力強,想創業,小城市也能闖出一片天。
大城市可能包容性更強,法制更健全,小城市在這些方面可能要落後,人民文化素養也比大城市差點吧。
我個人不太喜歡大城市,感覺太喧囂了,人太多,我喜歡環境優美的小城市,比如像珠海這樣的。我也沒去過珠海,只是從網上聽說那裡不錯。
年後回了一趟老家(北方N線小城,常住人口500萬)待了4天左右,有這麼幾個感想:
我一直覺得移動支付的普及程度,是衡量一個城市生活舒適度的重要指標。。。
我的錢包裡常年只有千把塊錢,而且很久都花不完,現在回老家感覺也是如此,出門只帶鑰匙和手機就能搞定一切。
二、商場裡奢侈品牌、國際大牌的數量和品種在增加。以前我老家的同學有時候還讓我幫忙買雅詩蘭黛,說老家那邊沒專櫃……這幾年回去看了看,化妝品啊、包包啊什麼的,牌子種類豐富多了。
三、房價較前2年,翻了一番。我們老家那邊2015年均價大概4000多,現在8000多,好一點樓盤,像綠城、萬科,開盤價大概12000左右。
但有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房價雖然漲了100%,但租金並無太多變化,我們家兩年前往外租1500的現在也就1600,這個租售比是畸形的,不正常。
房價很高,租金很低,只能說明:並沒有那麼多人買房子,也沒有那麼多人租房子,房價是虛高的。
四、常住人口中,老年人的比例在增大。這種感受最明顯的地方就是公交車上,公園裡,小區裡……在這些非商業公共場所中,老年人的比例在逐年增大,不知道是不是錯覺?
五、對於工作,老家那邊的人仍然固守著公務員>事業單位>國企>私企的概念,從事新興職業的人得不到尊重和理解,因為在別人眼裡“只是合同工”或者“連合同工都不如”。這個我在之前的文章裡也反覆提及過:
越是小地方的人,對公權力越有迷之崇拜,對私企越有迷之鄙視。
尤其很多上了年紀的父母,他們覺得花幾十萬謀個穩定的體制內月薪兩三千的工作很值,但如果你讓他把這幾十萬拿出來幫孩子創業,不行,他會覺得你胡鬧,你腦子有病。
在他們眼裡,世界上的工作只有“公務員”和“其他”。只要不是體制,沒有編制,他就會覺得你不穩定,沒出息。
總得來說,在物質層面,大城市和小城市的差距的確是有縮小的趨勢,畢竟網際網路時代,只要有錢,幾乎沒有什麼是買不到的。
但精神層面可能還是會有差距,小城市的人會觀念保守,還喜歡judge,對別人說三道四指手畫腳——這也是我回老家最大的心理障礙。
在我以往人生經歷中,大學、出國留學、工作都在一線城市,認識的人有銀行職員、管戶籍的民警、設計師、畫家、酒吧歌手、培訓老師、程式設計師、大學講師、攝影師……
大家都過著很精彩的人生,
有工作三四年又回去考研的,
有拋棄幾十萬年薪回老家種菜的,
有懷揣演員夢想一直在便利店打零工的,
有40多歲才結婚的,
有丁克家庭,
也有很幸福的同性戀家庭……
在我看來他們都選擇了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並且活得很快樂,他們不那麼在意別人眼光,而且在大城市,他們也獲得了同樣的尊重,這裡沒人judge,沒人說三道四。
我覺得尊重隱私,理解和包容不一樣生活方式,是符合現代社會的健康人際關係。(你要非說這是冷漠也可以)。
我老家小城市那邊的人相對來說就熱情過度,周圍有人30歲還沒結婚就特熱心的幫人張羅物件,比當事人還著急……
我只能說,理解這種好意,但拒絕這種行為。
畢竟別人並不一定要按照你的方式去生活,甚至並不一定要按照主流生活方式去生活,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