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950894539150
-
2 # 滴逃逃
千溝萬壑,旱澇災害。
黃土高原為世界最大的黃土堆積區,黃土厚50-180米,由於土質疏鬆,植被稀少,在夏季多暴雨季節,水土流失嚴重,地表被沖刷的千溝萬壑;降水集中在7、8月份,由於降水集中容易出現澇災,而在冬春季節降水稀少,又容易出現旱情,所以旱澇災害是影響該地的最嚴重的自然災害。
總體情況:
黃土高原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自西北向東南呈波狀下降。以六盤山和呂梁山為界把黃土高原分為東、中、西三部分:六盤山以西的黃土高原西部,海拔2000-3000米,是黃土高原地勢最高的地區。
六盤山與呂梁山之.司的黃土高原中部,海拔1000-2000米,是黃土高原的主體。呂梁山以東的黃土高原東部,地勢降至500-1000米,河谷平原佔有較大比例。
據此可將黃土高原分為山地區、黃土丘陵區、黃土塬區、黃土臺塬區、河谷平原區。
擴充套件資料:
形成演變
而根據早、中更新世黃土層底部常常是粉砂層或混雜帶(紅、黃相混的亞粘土),黃土本身較為緻密,其內部有微層理、粘土團塊等結構特徵,因而確定搬運外力主要是水。至於晚更新世晚期,黃土撅區已由盆地被抬高為塬,並考慮到處於高原北部和西北部的沙漠已發育完善,故此時黃土物質來源主要是北部沙漠區,搬運營力主要是風。
這一點從馬蘭黃土的疏鬆結構、成分單一等特徵上可以得到證實。黃土的形成除了水、風等外營力將周圍物質搬運堆積外,最重要的,也就是說形成黃土必不可少的一個條件是黃土物質堆積後必需要有一個風化過程,即黃土化過程。
所以促使黃土化的原因除生物作用外,在特定的幹早或半乾旱的大陸性氣候條件下,碳酸鹽化的作用是黃土形成的最重要原因。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講,黃土成因全應視作複合成因。
千溝萬壑,旱澇災害。黃土高原為世界最大的黃土堆積區,黃土厚50-180米,由於土質疏鬆,植被稀少,在夏季多暴雨季節,水土流失嚴重,地表被沖刷的千溝萬壑;降水集中在7、8月份,由於降水集中容易出現澇災,而在冬春季節降水稀少,又容易出現旱情,所以旱澇災害是影響該地的最嚴重的自然災害。總體情況:黃土高原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自西北向東南呈波狀下降。以六盤山和呂梁山為界把黃土高原分為東、中、西三部分:六盤山以西的黃土高原西部,海拔2000-3000米,是黃土高原地勢最高的地區。六盤山與呂梁山之.司的黃土高原中部,海拔1000-2000米,是黃土高原的主體。呂梁山以東的黃土高原東部,地勢降至500-1000米,河谷平原佔有較大比例。據此可將黃土高原分為山地區、黃土丘陵區、黃土塬區、黃土臺塬區、河谷平原區。擴充套件資料:形成演變從黃土高原發展歷史分析,黃土的物質來源及搬運外營力,在早、中更新世與晚更新世晚期以後有較大差異.目前源區所在地,也就是黃土發育最完整的地區,早、中更新世時是一個盆地,盆地中的物質來源主要來於周圍山地的風化殼。而根據早、中更新世黃土層底部常常是粉砂層或混雜帶(紅、黃相混的亞粘土),黃土本身較為緻密,其內部有微層理、粘土團塊等結構特徵,因而確定搬運外力主要是水。至於晚更新世晚期,黃土撅區已由盆地被抬高為塬,並考慮到處於高原北部和西北部的沙漠已發育完善,故此時黃土物質來源主要是北部沙漠區,搬運營力主要是風。這一點從馬蘭黃土的疏鬆結構、成分單一等特徵上可以得到證實。黃土的形成除了水、風等外營力將周圍物質搬運堆積外,最重要的,也就是說形成黃土必不可少的一個條件是黃土物質堆積後必需要有一個風化過程,即黃土化過程。所以促使黃土化的原因除生物作用外,在特定的幹早或半乾旱的大陸性氣候條件下,碳酸鹽化的作用是黃土形成的最重要原因。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講,黃土成因全應視作複合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