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雲浮釋出
-
2 # 鳳
陳璘陂(又名將軍陂),位於雲浮羅定市羅平鎮,是明朝戰將陳璘組織建造的。
陳璘,字朝爵,號龍崖,明朝廣東東安人,原籍廣東省翁源縣周陂鎮龍田村。明朝著名將領,抗倭英雄,封左都督(正一品)、特進光祿大夫,追贈太子太保。公元1577年(萬曆五年)奉旨舉家遷廣東東安南鄉(即今雲浮市雲安區六都鎮南鄉村)落籍。
公元1576年(萬曆四年),明朝庭分十路(十哨)大軍大徵羅旁瑤民動亂。時陳璘任高州參將,領信宜哨大軍參加平亂。陳璘身先士卒攀懸崖峭壁,連破瑤寨。公元1577年(萬曆五年),明朝庭設立羅定州。陳璘因戰功顯赫,升任東山副總兵(從二品),兼東安參將,為當時羅定州最高軍事長官,全權負責羅定州的建州和羅旁的善後工作。羅定建州之初,陳璘實施減賦稅、建水利、興教育、開道路的策略,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穩定社會。
陳璘陂(又名將軍陂),位於雲浮羅定市羅平鎮,是明朝戰將陳璘組織建造的。
在明朝,羅定雖然土地廣闊,但基本由羅平等多個小盆地組成,多為旱水地,十年九旱,羅平盆地一片荒野。
陳璘為了開墾羅平盆地,迫切解決羅平盆地水利問題,在信宜思賀河逆河而上考察地形興建水利,帶領士兵和百姓在思賀河下游築水陂,開渠道15公里,引水解決羅平盆地萬畝農田的灌溉用水。當地百姓為了紀念陳璘的功德,把這座水陂以陳璘將軍命名,稱為陳璘陂(又名將軍陂)。
陳璘陂一直沿用到上世紀80年代。1990年9月16日,羅定市政府在陳璘陂舊址上游50米處,新建水壩確保羅平鎮人民的生產、生活用水。新建的水壩仍沿用陳璘陂(將軍陂)的名字。
陳璘,字朝爵,號龍崖,明朝廣東東安人,原籍廣東省翁源縣周陂鎮龍田村。明朝著名將領,抗倭英雄,封左都督(正一品)、特進光祿大夫,追贈太子太保。公元1577年(萬曆五年)奉旨舉家遷廣東東安南鄉(即今雲浮市雲安區六都鎮南鄉村)落籍。
公元1576年(萬曆四年),明朝庭分十路(十哨)大軍大徵羅旁瑤民動亂。時陳璘任高州參將,領信宜哨大軍參加平亂。陳璘身先士卒攀懸崖峭壁,連破瑤寨。公元1577年(萬曆五年),明朝庭設立羅定州。陳璘因戰功顯赫,升任東山副總兵(從二品),兼東安參將,為當時羅定州最高軍事長官,全權負責羅定州的建州和羅旁的善後工作。羅定建州之初,陳璘實施減賦稅、建水利、興教育、開道路的策略,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穩定社會。
近看陳璘陂。
站在新建的陳璘陂簡易橋上,順著河道看陳璘陂。
再看清楚些。
這是陳璘陂(舊陂)飲水渠。
新舊陳璘陂。上方的是新建的“陳璘陂”,下方的是舊的、陳璘將軍400多年前建造的“陳璘陂”。
如此偉大的水利工程,也許由於知識缺乏的緣故,當地許多老百姓還不知道建造水陂的陳璘是誰。他們說,這水陂的水渠是一隻叫“陳璘”的神獸,為了造福人間,把身體變大,一夜之間“刨”成的,水陂是那神獸變成水泥匠砌成的。當地老百姓把陳璘將軍神化了,然而,值得欣慰的是,從他們的言詞中能體會到他們對陳璘是十分敬重。
陳璘井,位於羅定市素龍街道大甲村委龍宇村,南北走向,長方形井,狹長,長5.5米,寬僅0.85米。兩邊有下井臺階,由於只能提水,不宜肩挑,故村民又稱之為“共蹶井”。史記為陳璘將軍當年為解決駐軍及當地百姓飲食用水而開挖。傳說開挖時有石頭阻擋,陳璘一劍劈開,清泉湧出,故又稱為“陳璘一劍井”。此井位於田洞中間,澇不濁,旱不枯,不滿不溢。該井隊井泉建築藝術、居住文化、民俗文化的研究有一定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