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兔哥哨位

    實戰中的衝鋒行動,是對敵人的陣地或敵佔區域進行佔領的行動,而且任何戰爭中的對抗都需要用士兵的進攻手段來達到,無論是進攻方還是防守的一方,無論是入侵的一方,還是反抗入侵收復領土的一方。首先要達到目的就必須有兵源可用,但兵源並不是無限存在的,培養一個兵需要慢長的時間,但戰爭不等人,所以要儘量減少士兵的傷亡,取得更大的成果,觀察世界上的戰爭史不難發現,很多國家戰後因男人多死於戰爭,嚴重影響到了人口的增長。而戰爭離不開彼此之間的衝鋒與反衝鋒,這是戰爭的必有手段,這樣的手段也是隨著武器的進步而變化著,從過去的叢集密集衝鋒(一戰),到散開式的規模化衝鋒(二戰)再到現在的機械化的快速突擊,衝鋒始終存在。如何保護衝鋒計程車兵是戰爭勝負的節點。首先是炮火準備(軍事術語),用炮火對所要進攻的敵方目標進行炮火打擊,摧毀其陣地,火力支撐點,炮兵陣地等等。使其發揮的作用最小化,這樣我方計程車兵所受危害也最小。 輕重火力伴隨掩護也是重要手段,衝鋒計程車兵交替掩護,利用地形快速躍進等等,現在戰爭是立體戰爭,空中有飛機掩護,地面有炮火準備,跟據戰場環境還可以得到機械化的加強,士兵可以乘步戰車,在坦克的掩護下快速突擊。另外還可以對敵陣地進行電磁壓制,微波攻擊(能使大面積區域內計程車兵身體不適,無法戰鬥)。等等手段。隨著武器科技的發展,衝鋒會更加快速,有力。但凡事都是兩面性,有矛必有盾。衝鋒與反衝鋒會永遠伴隨著戰爭的步伐前進和發展,但無論如何,戰爭離不開兩個字——慘酷!

  • 2 # 紅色手電筒

    在傳統的陸戰中,步兵衝擊是進攻作戰中傷亡最大的過程,在衝鋒過程中減少步兵的傷亡是關係到是否能夠攻擊成功的關鍵問題。

    減少步兵的傷亡一般是有技術途徑和戰術途徑兩種方式,目的就是一個是減少步兵暴露在敵火下的時間,為了達到這個目的,給步兵配備各種裝甲車輛就是一個辦法,把步兵用裝甲保護起來,增強步兵的防護能力,這樣子就是可以減少步兵的傷亡。

    不過現在的行動式反坦克武器的泛濫,裝甲車輛也不是那麼安全了,畢竟裝甲車輛還是屬於薄皮大餡,一輛裝甲運兵車被打掉,一般就是被打掉了一個班大約十個人,所以步兵還是需要提前下車,這時配用的各種人體護甲了,就有了用處。

    步兵上車和配備人體護甲是技術手段。還有一些戰術手段。

    要減少步兵傷亡,最好是在步兵上去以前把陣地上邊的抵抗力量消滅乾淨,對於各國來說,火力準備都是必不可少的,這一點在一戰時期非常明顯,各國的炮火準備時間長達一個星期不是新鮮事,除了常規炮彈還有毒氣彈,不過各國對於這種炮轟也是用挖深深的工事來應付,對於對於毒氣彈,各種防護措施都有了,正規軍已經不害怕毒氣彈了。

    而戰術手段還包括縮短衝擊的距離,可以是象李雲龍一樣用挖掩體的辦法,還可以是象志願軍那樣,組織大規模的陣前潛伏,都是縮短衝擊距離的辦法。

    總之,減少步兵的傷亡可以透過各種技術或者是戰術手段,而且很可能是幾種手段同時使用,儘量減少步兵這個傷亡最大兵種的傷亡。

  • 3 # 韓七夜

    一般人想象中的戰場上,在前衝鋒計程車兵是必死的,以血肉之軀迎著槍林彈雨。 但是真實情況怎麼樣只有上過戰場的老兵知道了。 今天看到了採訪一位解放軍老兵的文章,老兵叫尹吉先,他經歷過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等戰役,一枚枚軍功章記錄著湮沒於歷史深處的槍林彈雨和戰火硝煙。 而在問題“戰爭時衝在前排計程車兵幾乎是必死的,為什麼還是會義無反顧地衝殺”中,尹吉先回答: “你問:戰爭時衝在前排計程車兵幾乎是必死的。我說不一定。在戰場上離敵人200米之內的戰士,只受槍支威脅,可以爬、滾,躲開。離敵人200米至1000米之內受小型炮的威脅,爬滾都危險;1000至10000米受大中口徑的炮威脅。10000米之外受飛機威脅。可以說進入戰爭年代,沒有一處是安全的。” 由此可見,真實的戰場沒有我們想的那麼簡單,衝鋒並不是“送死”的做法。 我由此想到各網站論壇看到的對“衝鋒戰術”的批判和恥笑似乎也只是想象中的罷了。 如蘇聯的“烏拉衝鋒”,我軍的“人海衝鋒”,日軍的“萬歲衝鋒”等。 我私以為,現代戰場,按戰鬥目標的不同,如果目標是大量殺傷敵人,則可以打陣地戰,如果目標是更多的佔領陣地,那衝鋒必不可少的。 畢竟武器再先進,能佔領陣地的只能是陸軍士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輔警工作很好嗎?家長一直逼的讓去,我本身也有不錯的自由職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