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勤奮好學。至道光十二年(1832年)他考取了秀才,並與歐陽滄溟之女成婚。在虛歲28歲時,道光十八年(1838)殿試考中了同進士,從此之後,他一步一階地踏上仕途之路,併成為軍機大臣穆彰阿的得意門生。在京十多年間,曾國藩就是沿著這條仕途之道,步步升遷到二品官位。十年七遷,連躍十級。
1845年(道光二十五年)35歲 10月,升翰林院侍講學士。李鴻章入京會試,以年家子投其門下受業(收李鴻章為徒)。
咸豐二年(1852年),太平天國的起義已席捲半個中國,儘管清政府從全國各地調集大量八旗、綠營官兵來對付太平軍,可是這支腐朽的武裝不堪一擊。因此,清政府屢次頒發獎勵團練的命令,力圖利用各地的地主武裝來遏制革命勢力的發展,這就為曾國藩的湘軍的出現,提供了一個機會。咸豐三年(1853年)藉著清政府給予尋求力量鎮壓太平天國的時機,他因勢在其家鄉湖南一帶,依靠師徒、親戚、好友等複雜的人際關係,建立了一支地方團練,稱為湘勇。1854年2月,湘軍傾巢出動。
曾國藩知人善用,並以身作則遵守軍紀,大軍所到之處百姓皆“各行其是”,八本之一的“行軍以不擾民為本”便可能總結於湘軍剿滅太平天國這一時期。湘軍在軍事素質落後的清朝武裝力量中成為中國南方地區與太平天國軍事力量作戰的主力之一。曾國藩被封為一等勇毅侯,成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後歷任兩江總督、直隸總督,官居一品。 1864年,湘軍在其弟曾國荃的率領下攻下天京,成為鎮壓太平天國的功臣。
作為一個時代非常優秀的人,他也有自己人性的一面,當被太平軍打敗之後,曾先後兩次跳江自殺。當他失敗的時候,他受到當朝人的嘲笑,他的自尊心也受到很大的傷害,他後來的成功都是在其前面失敗的基礎上累積起來的。
曾國藩是中國歷史上真正的“睜眼看世界”並積極實踐的第一人。在曾國藩的倡議下,建造了中國第一艘輪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學堂,印刷翻譯了第一批西方書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學生。可以說曾國藩是中國現代化建設的開拓者。
同治九年(1870年),正在直隸總督任上的曾國藩奉命前往天津辦理天津教案。曾國藩到天津後,考量當時局勢,不願與法國開戰,“但冀和局之速成,不問情罪之一當否”,在法國的要求下,商議決定最後處死為首殺人的18人,充軍流放25人,並將天津知府張光藻、知縣劉傑被革職充軍發配到黑龍江,賠償外華人的損失46萬兩銀,並由崇厚派使團至法國道歉。這個交涉結果,朝廷人士及民眾輿論均甚為不滿,使曾國藩的聲譽大受影響,引起全國朝野的唾罵,連他的湖南同鄉,也把他在湖廣會館誇耀其功名的匾額砸爛焚燬。同治十一年二月初四(正歷:1872年3月20日)在南京病逝。朝廷贈太傅,死後被諡“文正”,其墓地在今長沙市望城區坪塘鎮伏龍山下桐溪寺後,文革期間遭到破壞,現墓地仍殘留石馬等遺蹟。其家族後代多出官宦,如曾紀澤等。
一生著述頗多,但以《家書》流傳最廣,影響最大。本人也善於運用人才,清朝另外一些名臣如左宗棠、李鴻章都與他有密切關係。李鴻章等稱呼曾國藩為老師。
曾國藩勤奮好學。至道光十二年(1832年)他考取了秀才,並與歐陽滄溟之女成婚。在虛歲28歲時,道光十八年(1838)殿試考中了同進士,從此之後,他一步一階地踏上仕途之路,併成為軍機大臣穆彰阿的得意門生。在京十多年間,曾國藩就是沿著這條仕途之道,步步升遷到二品官位。十年七遷,連躍十級。
1845年(道光二十五年)35歲 10月,升翰林院侍講學士。李鴻章入京會試,以年家子投其門下受業(收李鴻章為徒)。
咸豐二年(1852年),太平天國的起義已席捲半個中國,儘管清政府從全國各地調集大量八旗、綠營官兵來對付太平軍,可是這支腐朽的武裝不堪一擊。因此,清政府屢次頒發獎勵團練的命令,力圖利用各地的地主武裝來遏制革命勢力的發展,這就為曾國藩的湘軍的出現,提供了一個機會。咸豐三年(1853年)藉著清政府給予尋求力量鎮壓太平天國的時機,他因勢在其家鄉湖南一帶,依靠師徒、親戚、好友等複雜的人際關係,建立了一支地方團練,稱為湘勇。1854年2月,湘軍傾巢出動。
曾國藩知人善用,並以身作則遵守軍紀,大軍所到之處百姓皆“各行其是”,八本之一的“行軍以不擾民為本”便可能總結於湘軍剿滅太平天國這一時期。湘軍在軍事素質落後的清朝武裝力量中成為中國南方地區與太平天國軍事力量作戰的主力之一。曾國藩被封為一等勇毅侯,成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後歷任兩江總督、直隸總督,官居一品。 1864年,湘軍在其弟曾國荃的率領下攻下天京,成為鎮壓太平天國的功臣。
作為一個時代非常優秀的人,他也有自己人性的一面,當被太平軍打敗之後,曾先後兩次跳江自殺。當他失敗的時候,他受到當朝人的嘲笑,他的自尊心也受到很大的傷害,他後來的成功都是在其前面失敗的基礎上累積起來的。
曾國藩是中國歷史上真正的“睜眼看世界”並積極實踐的第一人。在曾國藩的倡議下,建造了中國第一艘輪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學堂,印刷翻譯了第一批西方書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學生。可以說曾國藩是中國現代化建設的開拓者。
同治九年(1870年),正在直隸總督任上的曾國藩奉命前往天津辦理天津教案。曾國藩到天津後,考量當時局勢,不願與法國開戰,“但冀和局之速成,不問情罪之一當否”,在法國的要求下,商議決定最後處死為首殺人的18人,充軍流放25人,並將天津知府張光藻、知縣劉傑被革職充軍發配到黑龍江,賠償外華人的損失46萬兩銀,並由崇厚派使團至法國道歉。這個交涉結果,朝廷人士及民眾輿論均甚為不滿,使曾國藩的聲譽大受影響,引起全國朝野的唾罵,連他的湖南同鄉,也把他在湖廣會館誇耀其功名的匾額砸爛焚燬。同治十一年二月初四(正歷:1872年3月20日)在南京病逝。朝廷贈太傅,死後被諡“文正”,其墓地在今長沙市望城區坪塘鎮伏龍山下桐溪寺後,文革期間遭到破壞,現墓地仍殘留石馬等遺蹟。其家族後代多出官宦,如曾紀澤等。
一生著述頗多,但以《家書》流傳最廣,影響最大。本人也善於運用人才,清朝另外一些名臣如左宗棠、李鴻章都與他有密切關係。李鴻章等稱呼曾國藩為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