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007年宣佈功能性滅絕,之後多次拍到疑似白鱀豚的照片,但是一直沒有確鑿的證據。
13
回覆列表
  • 1 # 閒雲野鶴h0

    長江和各天然水域禁漁十年,個人以為時間太短,可以想相禁捕期到時,使用現代化工具捕魚,用不了一丶二年時間魚量又恢復到現在狀態。白鱀豚等野生稀有魚就算十年內保住了,十年後又將再遭刧難。呼籲政府對長江丶以及天然水域無期限禁漁!

  • 2 # 心窗99

    被宣佈“功能性滅絕”的物種,就是經過科學家多年專題研究、跟蹤觀察、走訪調查之後,才會作出嚴謹權威的宣佈的。有些長江珍稀魚類的生活繁殖洄游習性,是從海洋進入長江口,一路溯流而上,歷經長江下游、中游地區,直達長江上游的內陸腹部地區生長繁殖。早在三峽大壩立項建造之前,就有珍稀魚類物種研究科學家提出過擔憂:三峽大壩一旦建成,長江洄游的魚類種群將會逐漸消亡……現在長江被宣佈“功能性滅絕”的魚類物種,有揚子鱷、白鱀豚、長江白鱘、野生中華鱘等,這些物種應視為徹底消失了。瀕臨滅絕的物種有長江江豚,因人類捕撈過度而瀕臨滅絕的有長江刀魚、長江野生鰻魚等魚類物種,或許經過10年禁捕期,這些長江瀕危魚類物種數量,能有較大的恢復提升。

  • 3 # 滴水穿石732

    白鱀豚已經在長江裡看不到蹤跡了,也就是說可能滅絕了。我就是湖北省石首市天鵝洲的,天鵝洲白鱀豚保護區的唯一的一頭白鱀豚早在一九九八年就死了,現在的保護區內只有江豚沒有白鱀豚。

  • 4 # 華典99

    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其實生態環境保護是個很龐大的系統工程,社會要發展開放利用資源沒有錯,但是環境保護也很重要,在開發利用的同時盡最大可能保護環境,在情況允許下多設立保護區,讓它儘量恢復到歷史原貌,只要人類不打擾就是對自然的最後好保護。找到發展和保護的平衡點,讓我們的國家山綠水清國強民富的日子早日到來。

  • 5 # 百科千尋君

    種群恢復不可能,就算白鱀豚沒有滅絕,以殘存的極少個體也無法在10年之內恢復種群。最好的結果是長江十年禁漁之後能夠發現白鱀豚活體,而且是確切發現,不是疑似。

    白鱀豚在2007年被宣佈功能性滅絕之後,在很多人心中這個物種就已經滅絕了。實際上白鱀豚目前還沒有被確認滅絕。2006年11月6日-12月13日,中科院水生所聯合國外的科研機構,組成近40人的考察團從宜昌至上海進行了持續六週的野外科考,未觀測到白鱀豚。國際學界因此認定白鱀豚功能性滅絕。

    但2007年、2008年、2011年、2013年、2014年、2016年、2018年都有白鱀豚的疑似目擊報告,證實這一物種還有殘存的個體,但無法延續種群。不過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因為這些目擊報告推遲了白鱀豚滅絕的認定工作,目前的評估仍是極危。

    2007年8月安徽市民在銅陵胥壩鄉江段拍攝到疑似白鱀豚躍出水面的影片,經科學院水生所鑑定為白鱀豚。

    2014年5月,銅陵幾位漁民又在胥壩鄉江段觀察到白鱀豚的身影。

    2011年8月25日湖北洪湖螺山港,曾令明和兒子在垂釣時發現江面上出現一個大傢伙。嘴巴尖尖的,有背鰭,連續浮出水面兩次。如果此目擊報告屬實的話,這無疑就是白鱀豚。

    2017年2月8日網上傳出幾張白鱀豚的照片,釋出者聲稱是自己最近在長江銅陵江段拍到的(這個釋出者在2016年12月24日在網上發帖稱自己在銅陵胥壩鄉江段看到一頭嘴巴尖尖、像海豚的動物)。這個訊息立刻引發了轟動,連考察團、保護區和專家都介入了,水生所的專家判斷這是白鱀豚,但前提是要確定拍攝地點在長江。後續發展一波三折。專家和保護區人員來到釋出者所稱的拍攝地點,但是河對岸的植被與照片裡的植被有很大區別。後來釋出者出來解釋,他2016年12月的目擊報告是真的,但是他當時沒有拍照片。後來他和朋友講起這事,朋友表示自己2008年也遇到過,並用數碼相機拍到了照片,於是他把照片傳到自己手機上,並放大了截圖,所以照片非常模糊。然後在2017年2月8日發到自己之前那個帖子的回覆樓裡,聲稱是當時的照片,由此引發了一系列誤會。

    如果他2016年12月的目擊事件是真實可靠的,那也是個振奮人心的訊息。

    2018年4月18日,在安徽省蕪湖市水域拍攝到疑似白鰭豚照片,綠髮會也公佈了這一訊息,但圖片顯示的資訊有限,無法確認。

    後來網上還有很多號稱拍攝到白鱀豚的小影片,但大多數是中華白海豚、江豚和亞馬遜河豚,即使是真的白鱀豚,也是很久之前的。

    目前還有很多專家和志願者在為尋找白鱀豚而努力,他們有些堅信白鱀豚沒有滅絕,希望有朝一日白鱀豚能夠出現在大眾視野裡,總之還是希望奇蹟能夠發生吧。

  • 6 # 路1個人走38

    不管什麼動物,野外已經滅絕不存在了,就是永遠的離開了,已經不是保住的問題了,華南虎就是如此,長江禁捕十年,是為了還沒有滅絕的其他物種,好好的存活在地球上,不至於再次遭到滅頂之災的應急措施而已吧。

  • 7 # 獵奇動物社

    白鱀豚與中國的“國寶”大熊貓有許多相似之處,比如它們都是中國獨有的物種,都是在中國區域性分佈的物種(白鱀豚僅分佈在長江中下游),而且都曾經瀕危過,不同的是,大熊貓已經由瀕危調整為易危了,但白鱀豚卻從瀕危走向了功能性滅絕。那麼,問題來了,白鱀豚這個物種還能保得住嗎?它們重新恢復種群的可能性有多大呢?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這幾個問題。

    什麼是“功能性滅絕”?

    在開始之前,我們先說一下“功能性滅絕”的概念。物種瀕危等級是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根據物種的現狀進行的一個保護等級的劃分。其中,最低等級為未評估,最高級別為滅絕。

    從IUCN的保護等級看,並沒有功能性滅絕這個等級。那麼,功能性滅絕是怎麼來的呢?功能性滅絕不同於滅絕,因為滅絕是一個非常嚴謹的詞,它是指一個物種的最後一個個體死亡,比如北部白犀牛是在最後一個個體在2016年5月死亡後才宣佈滅絕的物種。而功能性滅絕類似於一個妥協的稱呼,這個詞通常是指沒有充足的證據證明該物種的最後一個個體已經死亡,但是該物種的數量極少(甚至不足以維持基本的繁殖能力),同時又不確定是否有個體還存在的情況下,我們就會用到“功能性滅絕”這個詞。

    就拿中國獨有的老虎華南虎來說吧,它是一種野外滅絕的物種,而野外滅絕是由科學家們在華南虎的分佈區內經歷了多次全面的搜尋無果後才宣佈的,但是在人工飼養下,華南虎還有幾百頭,所以華南虎是野外滅絕的物種。

    我們再說回白鰭豚,它在IUCN的保護等級裡目前依然是極危,並非滅絕和野外滅絕,這是因為搜尋一種動物,顯然陸地要比水裡準確,再加上近些年不斷有疑似發現白鰭豚的報道。但是,從幾次中國科學家的調查結果看,都是無功而返,但由於水中搜尋數量極少的物種本身就是一件存在誤差的事情,所以我們不能說白鱀豚已經滅絕。不過,即使白鱀豚還有野生個體存在它們的數量已經稀少到很難維持種群的延續了。因此用“功能性滅絕”這個詞來形容白鱀豚更加的準確一些。

    為什麼白鱀豚會“功能性滅絕”?

    白鱀豚是中國獨有的物種,它僅分佈在長江中下游流域中,這是一個古老的物種。根據中國的科學家發現的白鱀豚下頜骨化石分析,它們在距今約2000萬年前就出現在了中國,並且在這2000多萬年中,白鱀豚的形態並沒有發生較大的改變,也就是說白鱀豚是標準的“活化石”,故才有了“水中大熊貓”的稱號。

    一個物種並不會突然消失,尤其是在地球上已經生活了幾千萬年的物種,它們之所以現在還存在就足以證明了它們的生存能力。所以,人類依然是白鱀豚逐漸消失的主要原因。

    長江流域自古以來就是人口密度較大的區域,正所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因此,對於生活在長江流域的人們來說,漁業是一大支柱產業,尤其是在20世紀80年代以前。早在20世紀初,據不完全統計,白鱀豚在長江流域中的數量還有超過5000頭,但是隨著人類活動的頻繁(包括修建堤壩、捕魚的誤捕等等),白鱀豚的數量開始大幅度減少。

    據統計,在20世紀中,死亡的白鱀豚中有超過92%是人為原因造成的。數量的減少,堤壩又將為數不多的白鱀豚分割開來,讓它們的繁殖越來越難。再加上白鱀豚在自然環境下6歲才能繁殖(雌性),而且白鱀豚本身的繁殖能力就不強(每兩年才能繁殖一次,每次交配之後30%的成熟雌效能夠成功受孕、每胎大都只有1只幼崽),最終,白鱀豚從20世紀初的保護動物,到了20世紀末就成了極危(只有幾十頭),最後到了21世紀初(2007年)就成為了“功能性滅絕”。

    十年的長江禁漁期,能否讓白鱀豚重新恢復種群?

    從主觀上說,我希望十年的禁漁期可以讓白鱀豚“死而復生”,但事實上,想要恢復種群幾乎是不可能的。為什麼這麼說呢?

    首先,早在2002年,根據野外科考的不完全統計,當時的白鱀豚數量已經不足50頭。

    其次,在2006年的11-12月間,中國的科學家進行了為期6周的科考,但是沒有發現一頭白鱀豚的蹤跡,這才有了07年的“功能性滅絕”。也就是說在4年間,白鱀豚就從能夠發現少量的個體,到了了無蹤跡。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結果,我們上面也提過一嘴,主要是因為種群數量過少,再加上本身繁殖能力就較弱導致的。

    這就牽扯到了一個生物學名詞:“最小存活種群”。在最小存活種群中有兩個要素:健康和有效繁殖。其中健康是一個不確定因素,因為野生動物在生存的過程中,會受到傷害,也會生病等等,這就會發生種內淘汰。這是其一。

    第二是有效。有效比較的複雜,它不但指可以參與繁殖的數量,還指繁殖後後代的比例。我們舉個例子,一個牛群中的牛並不是都能進行繁殖,其中包括年老的、競爭失利的等等因素,這就造成有效繁殖種群數量變少。其次,繁殖後代的比例也很重要,當一個物種的種群數量極少時,想要保住種群數量,要麼這種動物的繁殖能力很強,這樣能夠用多生來填補空缺,要麼是後代的比例均等。這是什麼意思呢?簡單的說,就是兩頭雌雄白鱀豚必須要生下兩頭性別不同的後代才能在較少的種群數量下成功的延續。但是,白鱀豚一胎大多隻有1只後代,而且我們以25對白鱀豚為例,這25對白鱀豚如果都參與繁殖的話,最多能生下25只後代(我們還是忽略了雌性30%成功受孕率這一項),當後代中雌雄比例相近時,有效繁殖率增加,當比例差距較大時,有效繁殖機率降低。

    所以,白鱀豚在只有幾十只的情況下,只能越繁殖越少,無法恢復種群數量。

    只有發情期的雄性白鱀豚才會有這種淡淡的紫紅色

    總結

    長江禁漁10年是非常有必要的,因為它能給許多長江流域中的野生動物喘息的機會,但是,對白鱀豚的影響幾乎是可以忽略不計的,因為它們的數量已經很難繁殖生存了。所以,即使有10年的禁漁期,白鱀豚也很難恢復種群了。

  • 8 # 坐在七樓釣小魚

    禁止捕魚可以起到一定作用,但是不能解決根本性的問題。

    魚類數量減少或滅絕主要的原因,是水體的汙染,水裡面有毒的東西太多了,讓魚類喪失了繁殖的能力。雖然說一條魚產一次卵可以有幾百萬顆,但是如果這些卵是畸形的,這種魚就肯會肯定會絕種。還有現在搞河道整治,截彎取直,把一些灘塗,草坡全部給毀掉了,填埋掉了,魚類沒有了產卵的場所。這些地方河堤建的很好看,但實際上會讓魚類絕種。

    禁止捕魚能讓魚產出健康的卵嗎?能讓河道里面有魚產卵的地方嗎?

    所以恢復魚類資源最關鍵的是減少汙水的排放,讓魚類有健康的生活環境。還要保留一些彎曲的河道淺灘,讓魚類有藏身的地方,有產卵的地方。

    對於捕魚,我認為應該規範而不是禁絕。什麼樣的漁網是合格的?捕多大的魚才合乎要求,在這方面下點功夫就可以了,這方面我們可以向歐美國家學習。禁止人家捕魚,人家就不會去養魚,不會向江河裡放魚,因為沒有積極性了。對漁業的生產也是很有危害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醫療垃圾的處理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