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信寫過講「出生」的《為愛而生》,寫過講「死亡」的《如煙》,那《轉眼》是一首什麼樣的歌呢,按照他自己的解讀,這是一首寫「蒼老」的歌。
蒼老是一種什麼感覺?我想我還不知道。
從歌裡聽來,蒼老大概是「渾濁的瞳孔 風乾的皮囊」,只能懷念「雙頰曾光滑 夜色曾沁涼」。為什麼要懷念夜色曾沁涼?我猜想,是因為曾經的沁涼夜色裡,住下了某些美麗的故事,是因為如今夜色仍沁涼,但是已經沒有故事可寫。
大概是在一生的長度中,眼見萬丈高樓平地起,又眼見樓塌,無數招牌倒下,從此音樂只在電子訊號裡流通,於是有了「在我的時代 還有唱片行」的感嘆。
大概是實在地明白了「成就如沙堡 生命如海浪 浪花會掏盡 所有的幻象」,明白了世人關於存款與樓房的掙扎,在接近生命盡頭的時候都會散場。
大概是學會回過頭來珍惜還生存還呼吸的每一天,開始覺得「最平凡日子 最卑微夢想」就是最值得珍藏的。
大概是站在「軀殼會解脫 藥罐和空房 我從嬰兒床 再走回光芒」的最後關頭,許下一個「我不怕死亡 只害怕遺忘」的願望。
我還年輕,我沒有老過,卻不知道為什麼在聽這首歌的時候,感受到很多情緒,好像那個瞳孔渾濁、皮囊風乾的人是我。不知道還有沒有其他18歲的人,也有這種體驗?
《轉眼》裡有一句歌詞寫得很奇怪,放在一首寫「蒼老」的歌裡面,顯得邏輯不通。這句詞是這樣寫的,「有沒有人 依偎我身旁 聽我傾訴 餘生的漫長」。
既然已經蒼老,軀殼快要解脫,餘生又怎會「漫長」呢?
詞作者是這樣解釋的:《轉眼》這首歌寫的就是「在你心愛的人離開之後的人生叫餘生」。
那這樣說來,80歲的人可以老,40歲的人可以老,18歲的人也可以老,只要你失去了心愛的人。瑪莎在五月天上通告的時候說,《轉眼》這首歌是阿信在寫自己,按照人類壽命80歲的標準,41歲的時候蒼老,餘生確實「漫長」。
前兩天,跟朋友談論起《轉眼》這首歌,最後得出的結論是:阿信根本不像個現代人。
他其實沒有現代人「往前看」的智慧,或者說他不願意擁有那種智慧。他是個古典的人,他的愛情是柏拉圖式的愛情。
柏拉圖在《會飲篇》裡寫到,最初的人都是兩個人合在一起的——有一男一女合體的,也有兩個男人或兩個女人合體的——這樣的人很強大,天神宙斯不喜歡,於是把這些合體人劈成兩半。
被劈成兩半之後,人們都渴望著和原來的另一半重逢,因為雖然傷痕癒合了,但是被劈開的傷痛還在,只有和原來的那一半合為一體,才能治療這種傷痛:“從亙古時候起,人和人相愛的愛慾就根植於心,要回到原來合一的樣式,把兩個合為一個,治好從前被切開的傷痛......我們若是敬畏神明,有一天,愛神就會使我們回覆原來的一體的樣式,治好我們的傷痛,使我們得到幸福。”
那就意味著,每個人只有唯一的一個愛人——要在茫茫人海中找到這個人很不容易。
那也意味著,每個人只有唯一的一個愛人——如果你找了一個錯的人,就會引起連鎖反應,他或她原本的另一半,也只能找到一個錯的另一半,這個錯的另一半,也只能找到一個錯的另一半......現代愛情中的種種傷痛,就是因為大多數人都找了錯的另一半,所以無法被治癒。
信任柏拉圖的人,一生只會愛一個人。一方面,因為只有這個人才是自己的另一半,另一方面,如果愛了別的人(雖然並不會),就會給別人添麻煩,讓人們在這個原本就混亂的愛情世界裡,更難找到原本的那個人。
所以在心愛的人離開之後,那之後的人生就叫作「餘生」,那之後的願望就是「我能回到 我的最愛身旁」,那之後就一個人好好過完餘生,等待著蒼老、漸涼,等待著從嬰兒床走回光芒之後,能夠再一次相遇。
阿信還說,人生也不過就是一轉眼的事情,你等一輩子也就相當於等一轉眼。祝福他在過完這個餘生之後,能如他所願「回到最愛身旁」。
如果你也信任柏拉圖,如果你也在過你的餘生,祝你餘生快樂。
另,五月快樂!
最後,「海綿大」在這裡等你:)
(全文為自己的解讀 觀看如有不適 還請一笑置之)
阿信寫過講「出生」的《為愛而生》,寫過講「死亡」的《如煙》,那《轉眼》是一首什麼樣的歌呢,按照他自己的解讀,這是一首寫「蒼老」的歌。
蒼老是一種什麼感覺?我想我還不知道。
從歌裡聽來,蒼老大概是「渾濁的瞳孔 風乾的皮囊」,只能懷念「雙頰曾光滑 夜色曾沁涼」。為什麼要懷念夜色曾沁涼?我猜想,是因為曾經的沁涼夜色裡,住下了某些美麗的故事,是因為如今夜色仍沁涼,但是已經沒有故事可寫。
大概是在一生的長度中,眼見萬丈高樓平地起,又眼見樓塌,無數招牌倒下,從此音樂只在電子訊號裡流通,於是有了「在我的時代 還有唱片行」的感嘆。
大概是實在地明白了「成就如沙堡 生命如海浪 浪花會掏盡 所有的幻象」,明白了世人關於存款與樓房的掙扎,在接近生命盡頭的時候都會散場。
大概是學會回過頭來珍惜還生存還呼吸的每一天,開始覺得「最平凡日子 最卑微夢想」就是最值得珍藏的。
大概是站在「軀殼會解脫 藥罐和空房 我從嬰兒床 再走回光芒」的最後關頭,許下一個「我不怕死亡 只害怕遺忘」的願望。
我還年輕,我沒有老過,卻不知道為什麼在聽這首歌的時候,感受到很多情緒,好像那個瞳孔渾濁、皮囊風乾的人是我。不知道還有沒有其他18歲的人,也有這種體驗?
《轉眼》裡有一句歌詞寫得很奇怪,放在一首寫「蒼老」的歌裡面,顯得邏輯不通。這句詞是這樣寫的,「有沒有人 依偎我身旁 聽我傾訴 餘生的漫長」。
既然已經蒼老,軀殼快要解脫,餘生又怎會「漫長」呢?
詞作者是這樣解釋的:《轉眼》這首歌寫的就是「在你心愛的人離開之後的人生叫餘生」。
那這樣說來,80歲的人可以老,40歲的人可以老,18歲的人也可以老,只要你失去了心愛的人。瑪莎在五月天上通告的時候說,《轉眼》這首歌是阿信在寫自己,按照人類壽命80歲的標準,41歲的時候蒼老,餘生確實「漫長」。
前兩天,跟朋友談論起《轉眼》這首歌,最後得出的結論是:阿信根本不像個現代人。
他其實沒有現代人「往前看」的智慧,或者說他不願意擁有那種智慧。他是個古典的人,他的愛情是柏拉圖式的愛情。
柏拉圖在《會飲篇》裡寫到,最初的人都是兩個人合在一起的——有一男一女合體的,也有兩個男人或兩個女人合體的——這樣的人很強大,天神宙斯不喜歡,於是把這些合體人劈成兩半。
被劈成兩半之後,人們都渴望著和原來的另一半重逢,因為雖然傷痕癒合了,但是被劈開的傷痛還在,只有和原來的那一半合為一體,才能治療這種傷痛:“從亙古時候起,人和人相愛的愛慾就根植於心,要回到原來合一的樣式,把兩個合為一個,治好從前被切開的傷痛......我們若是敬畏神明,有一天,愛神就會使我們回覆原來的一體的樣式,治好我們的傷痛,使我們得到幸福。”
那就意味著,每個人只有唯一的一個愛人——要在茫茫人海中找到這個人很不容易。
那也意味著,每個人只有唯一的一個愛人——如果你找了一個錯的人,就會引起連鎖反應,他或她原本的另一半,也只能找到一個錯的另一半,這個錯的另一半,也只能找到一個錯的另一半......現代愛情中的種種傷痛,就是因為大多數人都找了錯的另一半,所以無法被治癒。
信任柏拉圖的人,一生只會愛一個人。一方面,因為只有這個人才是自己的另一半,另一方面,如果愛了別的人(雖然並不會),就會給別人添麻煩,讓人們在這個原本就混亂的愛情世界裡,更難找到原本的那個人。
所以在心愛的人離開之後,那之後的人生就叫作「餘生」,那之後的願望就是「我能回到 我的最愛身旁」,那之後就一個人好好過完餘生,等待著蒼老、漸涼,等待著從嬰兒床走回光芒之後,能夠再一次相遇。
阿信還說,人生也不過就是一轉眼的事情,你等一輩子也就相當於等一轉眼。祝福他在過完這個餘生之後,能如他所願「回到最愛身旁」。
如果你也信任柏拉圖,如果你也在過你的餘生,祝你餘生快樂。
另,五月快樂!
最後,「海綿大」在這裡等你:)
(全文為自己的解讀 觀看如有不適 還請一笑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