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紅葉129563639
-
2 # nightlike
忠君的魏忠賢為什麼要釘在恥辱柱?明朝士人階級為了自己階級利益與君權互鬥,國家財政危機卻不能收商稅。普通人掛靠士人不納糧稅,因為士人可以不納稅,魏忠賢拿他們開刀自然是得罪了寫史之人。以史來說,黨爭是國敗關鍵。牛黨,李黨,東林黨等放在恥辱柱上可謂名至實歸。
至於慈禧,蠻夷爾。所做政策皆是以滿清利益為上,中華利益為下。屁股決定腦袋,康熙乾隆莫不如此。我們把其釘在中華恥辱柱上說得過去,但問題是她在乎麼?造火器,廢騎射。重綠營,爛八旗。滿清倒臺真的沒孫文什麼事情,武昌綠營兵變,趕清庭下臺的是小站綠營。慈禧從她的立場上,可以說給滿族延長了幾年政治生命。
-
3 # 歷史挺好玩
“偽歷史科普類網紅”想要吸引關注又不想腳踏實地、躬身圖書館翻閱史料,那他們還可以這樣,和別人說的都不一樣,顯得自己獨樹一幟。
什麼言論最容易吸引眼球啊?把大家似懂非懂而對其又有著根深蒂固觀念的歷史人物反過來說就成了他們的拿手好戲。
專家成磚家,磚家成專家
真正的專家都在搞學術,正值壯年的專家是沒有時間來短影片或者自媒體平臺來摸金的。
極少數的,像人家易中天、閻崇年、紀連海那是人家已經退休了,緊跟時代潮流讓晚年生活豐富多彩。即便這樣,人家也都沒有瞎說,每個論點論據論證都很負責,背後都有史料做支撐。
反觀被當成專家的“磚家”,他們在做什麼?他們在學心理學,觀眾想看什麼,他就再說什麼。說的永遠是某乎某度幾年前的過時梗,只要把讀者哄高興,他就成了為某些“讀者”眼中的大師和專家。至於學不學得到真正的知識,有沒有史料支撐?想都別想。
動不動就說史料錯了的人,請當他時跳樑小醜就好了。可以合理質疑,可一旦全盤否定,一定要高度警惕這個人,因為他馬上要篡改歷史。
別有用心的人要警惕,有建設性的觀點要鼓勵
如果說是想要刻意撼動歷史恥辱柱,這樣的人要高度警惕。都是成年人了,排除掉唐宋元明清歷史朝代表都背不下來、隨大流的“歷史盲”。只有兩種人會攻擊大家心中已成定數的歷史人物:一是別有用心的小人,當然,這種人有很多,剛剛說的博眼球的網紅只是其中一種。顛倒黑白、(調換)植入價值觀的真小人著實應該千刀萬剮。
二是有過獨立思考,真的發現某些蹊蹺的學者專家。合理質疑值得鼓勵,任何時候都不應該丟掉質疑的精神。所以,只要他的觀點合理,有理有據,不是第一種人的那樣的別有用心,都是值得鼓勵的,歷史上也不乏指出史書錯誤的英才。
爭議人物觀點兩端無可厚非,可洗白慈禧太后、魏忠賢這樣的負面人物,大眾難以接受
袁崇煥算爭議人物因為史料尚不能證明他是正面人物,還是反面人物。所以對於這種歷史人物,兩邊的爭論多麼激烈也屬正常。
但慈禧太后、魏忠賢這樣哪怕在當年都被釘在歷史恥辱柱上的負面人物,現在還是有人洗白,只能說明別有用心的人蠢蠢欲動,一大批不真真相的吃瓜群眾被裹挾著走向極端。
-
4 # 陳素羅
因為民智已開,大家有了自己的判斷力。首先說魏忠賢,打壓的是精英資本,後來東林黨那些人上位,自己一毛不拔。把那些西南西北那些窮人逼的造反,當時很多後來的名將,毛文龍,還有孫承宗這些人都是老魏提拔的,而且他是太監,皇宮就是他的家。無論誰投降,他都不會投降。所以魏忠賢不死。會和大明一起戰鬥到底。而且後面皇帝沒錢,讓大臣捐錢,他們不捐。如果魏忠賢來,可不會這麼客氣,直接把他們關到詔獄,就有錢了。等等事實證明,魏忠賢不死。結局未必如此。
再說慈禧,整洋務運動。重用的大臣,全部都是人中龍鳳。千古無雙的一個女人。我翻遍史書,也找不到她幹過的壞事,無非就是生活奢靡,再說沒有她加速滿清的滅亡,說不定我們都還留著辮子呢。至少我代表漢人感謝她。
-
5 # 兵團戰士1949
很簡單,因為這種打著言論自由的名義談論歷史的人有一個響噹噹的名字叫自由主義鬥士,他們都是某些勢力培養和鼓勵的歷史異見人士,參考近幾十年來特別流行的政治上的持不同政見者,你就什麼都明白了。
對待這種完全不講事實、不講公德、說理似是而非的小公知,你要勇於揭露他的醜惡嘴臉,並用事實說話,說真話,用客觀事實講清歷史的是非因果,要知道他們那些人講史大都以偏概全,無論引用多少資料、例證,待到得出結論時,無不差之毫釐謬之千里,也無不隱晦暗示民族虛無主義,以及中華文明的天然落後性。
-
6 # 徐115290496
歷史就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不相信歷史尤其是清朝重新修編的歷史。其次華人聊聊天很少同從正反兩方面評價歷史人物,你說正面就有人說反面和你抬槓,相反也是如此。
-
7 # 貓大叔123
這和我們平時聚一起吹牛聊天一個道理。
A說:魏忠賢這個死太監,生兒子沒PY!
你是B,你怎麼接下去?
你可以說:對對,魏忠賢是王八蛋,斷子絕孫!
這天聊的就沒意思,你成了跟班,沒面子,A也罵不下去了。
A是希望你問:魏忠賢是誰?為什麼生兒子沒PY?然後他可以跟你講古,顯得自己有知識。
但你明明知道魏忠賢是誰,為什麼要配合這貨顯擺?
所以對等的回答是這樣的:這個話邏輯上有毛病,魏忠賢是太監,所以生不了兒子,更不會沒PY。
先反駁再立論——其實你說的也有一定可能性,魏忠賢是太監不假,但他只斷了一半,這個你不知道吧?嘿嘿!
A沒顯擺成,還被反將一軍,很沒面子,只能繼續罵:魏忠賢太壞了,迫害忠良,殺人如麻,明朝就是毀在他手裡的。
你怎麼接:魏忠賢不是好人,但還是有本事的,他殺的東林黨也不是什麼好東西,東林黨是封建大地主大官僚的代表,有東林黨在明朝亡的更快。
就這麼你一言我一句,魏忠賢就成了兩面人,A面是壞蛋,B面是人才。
你問B出於什麼心態?槓精心態唄。
......................................分割線...................................
很多人沒明白我的意思,我虛構上面幾段對話是想表達歷史人物為什麼會被極端評價——有人說他非常的好,就有人說他非常的壞。
即使普通人都有多面性,不存在純粹的好人或純粹的壞人,更何況歷史上的政治人物,更復雜,更難評價。
網上一邊倒的好或一邊倒的壞很多都是槓出來的——你說他壞,我非反著說他好。
比如魏忠賢,他打擊東林黨不是因為階級立場,不是為了解放勞苦大眾,是為了他自己爭權奪利,現在的眼光他為了排除異己殺了那麼多人,還立生祠,大搞個人崇拜,很難說是個好人。
但同時他動員組織能力還行,為國家為皇帝為個人撈了不少錢,任期內財政沒垮,這一點比後期東林黨強一點,但倒數第二比倒數第一強不等於他是優等生呀(論賺錢能力張居正不知道比魏忠賢強了多少倍,如果魏是能人,那張算什麼?神人?)。
所以題主問的就有問題,沒有辯證分析歷史人物,什麼叫“永遠釘在恥辱柱的人“,這個世界就沒有這樣的人好吧。
近幾年,什麼年少不知李鴻章的言語是越來越多,李鴻章也就算了。一些言論說魏忠賢為明朝續命幾十年,慈禧讓中國沒有完全淪為殖民地等等。這些人出於什麼心態說出的這些話,他們以為不一樣的看法就是正確的歷史?
回覆列表
任何朝代都有對現狀不滿的人,任何賣國求榮的人也都有幾個好朋友為他說話洗白,起碼為魏忠賢和慈禧說話的文章我沒碰到,這說明持這種觀點的人還是屬於極少數,絕大多數人的觀點都是正面的。自古至今,日本侵略中國的時候不是還出現不少漢奸嗎?那部分人現在沒機會當漢奸,就開始反社會、親西方。所以各式各樣的人都有,沒辦法苛求,只要我們做好自己,自己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對得起自己的國家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