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闌珊fff

    全文可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5段):用三個例子說明咬文嚼字之所以重要,是因為文字的微小改動與調整都影響到思想感情的表達,也就是說,咬文嚼字並非只在字面上下功夫,其效果也不容小視。

    首先是以郭沫若對自己的兩部作品所做的兩處修改為例。這兩處修改,一處改得好,一處改得文句不通。修改文字當以更準確有力地傳達感情為準,郭沫若沒有注意這個道理,將文章修改中取得成功的經驗直接挪用到別處,以致修改出的語句不僅表達的感情全然不對味,就是從語法角度來看,也全然不符合語法規則。

    其次是以王若虛修改《史記》中的李廣射虎這個片段為例。王若虛認為原文囉嗦,用詞重複,於是將它加以精簡,卻沒想到,這樣一來喪失了原文的豐富的意蘊。

    第三個例子是大家熟知的“推敲”的故事。千百年來,人們普遍接受了韓愈的看法,即在“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一聯裡,“敲”比“推”好。作者卻透過仔細玩味“推”“敲”二字各自所暗示的內容及營造的意境指出,究竟是“推”好還是“敲”好,這要看賈島當時要表現的是哪一種意境。換言之,“推敲”二字本身並無高下之分,到底應該用哪一個字要由作者賈島自己決定,別人(包括韓愈)其實插手不得。

    比較起來,第一個例子理解起來比較容易,第二個例子需要憑藉良好的語感,第三個例子則需要更多地調動形象思維能力,進入詩境,仔細品味“僧推月下門”和“僧敲月下門”的區別。

    第二部分(第6~7段):更進一步講,咬文嚼字是文學創作有所創新的保證。有了咬文嚼字的精神,作者在用字用詞上才會力求別開生面,表達出的思想感情也才會有新意,創作出來的作品也才成其為文學作品。作者用文學創作中經常碰到的對字的聯想意義的使用作例子,從正反兩方面,說明咬文嚼字的重要性。

    在批評誤用字的聯想意義而產生“套語”這一流弊時,作者引入近代文藝心理學上所使用的術語:“套板反應”。對於文學作品中襲用熟語套話,近代的王國維也頗為不滿。在《人間詞話》裡,“詞最忌用代字”條、寫景“隔”與“不隔”條,均可看出王國維對於詞人用現成詞語來寫景言情的反感,而反感的原因,其實也正是“它引不起新鮮而真切的情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暗黑3 2.4賽季獎勵怎麼獲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