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daazhu2

    壞死桿菌病是壞死梭桿菌引起的各種哺乳動物和禽類的一種慢性傳染病。牛由於發生部位不同而有犢白喉、腐蹄病之稱。以病變部組織呈現壞死和特殊臭味為特徵。

    臨床上,成牛多發腐蹄病。病初跛行,找不到創口,蹄部發熱腫脹,極為疼痛。不久趾間或蹄後部面板出現壞死區,或引起蹄匣脫落,壞死部位充滿灰黃色惡臭的膿汁。

    犢牛多於長齒間發生犢白喉。常在頰、齒齦、軟顎、舌緣及咽後壁粘膜發生壞死。病犢衰弱,體溫升高流涎,呼吸困難;引起壞死性支氣管肺炎;壞死性腸炎。

    該病防治必須加強環境衛生和牛的護理,適當給小牛補充鈣粉或骨粉,防止牛犢異嗜、亂啃,保護牛蹄及面板粘膜避免損傷。一旦發現本病時,應注意檢查、隔離及時消毒和治療。對汙染場地應剷土消毒。同群牛可用10%~30%硫酸銅液洗蹄。對牛腐蹄病,先徹底消除患部壞死組織,用1%甲醛酒精繃帶多層包紮後,塗布熔化的柏油或裹以石膏,防止繃帶脫落或汙物滲入。

    對“白喉”患牛,應先除去偽膜,再用0.1%高錳酸鉀沖洗,然後塗擦磺甘油或10%氯黴素酒精,每天1~2次,直至痊癒。為了防止病菌轉移可肌肉注射抗菌藥物。如青黴素100萬~200萬單位欣,每天2次。此外,在採用區域性治療時,應根據病牛的個體病情,配合全身的對症治療,用土黴素、四環毒、磺胺類藥物、控制疫病,防止繼發感染。用強心、解毒、補液等措施,促進康復提高治癒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紋身貼用什麼可以快速去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