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鼓作氣的典故:
春秋時,齊國的軍隊違背了盟約,出兵攻打魯國。魯莊公和曹劌共乘一輛兵車,與齊國的軍隊交戰於長勺。魯莊公將擊鼓準備進擊,曹劌阻止說:「不可以。」等到齊軍敲過了三通鼓後,曹劌才說:「可以擊鼓進攻了!」魯軍戰鼓一響,激起了士兵們高昂計程車氣,大家勇往直前,銳不可當,結果齊軍大敗,狼狽而逃。
這時魯莊公想乘勝追擊,卻又被曹劌阻止說:「還不可以!」接著就下車仔細觀察地面上齊軍兵車留下的軌跡,又登上車前的橫木,瞭望齊軍退走的情形,然後說:「現在可以追擊了!」於是魯軍乘勝前進,追趕落敗的齊軍,把齊軍趕出了魯國,獲得最後的勝利。
魯莊公就詢問曹劌這麼做的原因何在?曹劌說:「打仗是憑著一股勇氣,第一通鼓響時,士兵的勇氣最旺盛,第二通鼓響,士氣就會稍微衰退,等到第三通鼓響,應戰的勇氣就已經消失殆盡了!
這次和齊軍作戰,他們擊了第三通鼓,我們才擊第一通鼓,正是敵人的勇氣大減,而我們士氣最旺盛的時候,所以我們才能打敗敵人。然而像齊國這樣的大國,用兵是很難猜測的,我擔心他們會有埋伏,所以下車檢視,看到他們的車跡混亂,旗幟也散亂地倒下時,可以斷定他們是真的被打敗了,才敢放心地乘勝追擊。」
擴充套件資料
古代作戰時,第一通鼓最能激起戰士們的勇氣。語出春秋·左丘明《左傳.莊公十年》。後用「一鼓作氣」比喻做事時要趁著初起時的勇氣去做才容易成功。
一、一鼓作氣近義詞:
一氣呵成 [ yī qì hē chéng ]
釋義:比喻完成整個工作的過程中不間斷,不鬆懈;亦比喻文章的氣勢首尾貫通。
出處:明·胡應麟《詩藪》:“而實一意貫穿;一氣呵成。”
翻譯:實際上是一個主旨貫穿全文,氣勢首尾貫通。
二、一鼓作氣反義詞:
一敗塗地 [ yī bài tú dì ]
釋義:形容失敗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高祖本紀》:“今置將不善;一敗塗地。”
翻譯:假若安排不當,就會失敗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一鼓作氣的典故:
春秋時,齊國的軍隊違背了盟約,出兵攻打魯國。魯莊公和曹劌共乘一輛兵車,與齊國的軍隊交戰於長勺。魯莊公將擊鼓準備進擊,曹劌阻止說:「不可以。」等到齊軍敲過了三通鼓後,曹劌才說:「可以擊鼓進攻了!」魯軍戰鼓一響,激起了士兵們高昂計程車氣,大家勇往直前,銳不可當,結果齊軍大敗,狼狽而逃。
這時魯莊公想乘勝追擊,卻又被曹劌阻止說:「還不可以!」接著就下車仔細觀察地面上齊軍兵車留下的軌跡,又登上車前的橫木,瞭望齊軍退走的情形,然後說:「現在可以追擊了!」於是魯軍乘勝前進,追趕落敗的齊軍,把齊軍趕出了魯國,獲得最後的勝利。
魯莊公就詢問曹劌這麼做的原因何在?曹劌說:「打仗是憑著一股勇氣,第一通鼓響時,士兵的勇氣最旺盛,第二通鼓響,士氣就會稍微衰退,等到第三通鼓響,應戰的勇氣就已經消失殆盡了!
這次和齊軍作戰,他們擊了第三通鼓,我們才擊第一通鼓,正是敵人的勇氣大減,而我們士氣最旺盛的時候,所以我們才能打敗敵人。然而像齊國這樣的大國,用兵是很難猜測的,我擔心他們會有埋伏,所以下車檢視,看到他們的車跡混亂,旗幟也散亂地倒下時,可以斷定他們是真的被打敗了,才敢放心地乘勝追擊。」
擴充套件資料
古代作戰時,第一通鼓最能激起戰士們的勇氣。語出春秋·左丘明《左傳.莊公十年》。後用「一鼓作氣」比喻做事時要趁著初起時的勇氣去做才容易成功。
一、一鼓作氣近義詞:
一氣呵成 [ yī qì hē chéng ]
釋義:比喻完成整個工作的過程中不間斷,不鬆懈;亦比喻文章的氣勢首尾貫通。
出處:明·胡應麟《詩藪》:“而實一意貫穿;一氣呵成。”
翻譯:實際上是一個主旨貫穿全文,氣勢首尾貫通。
二、一鼓作氣反義詞:
一敗塗地 [ yī bài tú dì ]
釋義:形容失敗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高祖本紀》:“今置將不善;一敗塗地。”
翻譯:假若安排不當,就會失敗到不可收拾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