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志同道合
【拼音】: zhì tóng dào hé
【解釋】: 道:途徑。志趣相同,意見一致。
【出處】: 《三國志·魏志·陳思王植傳》:“昔伊尹之為媵臣,至賤也,呂尚之處屠釣,至陋也,乃其見舉於湯武、周文,誠道合志同,玄漠神通,豈復假近習之薦,因左右之介哉。”
【舉例造句】: 兩人起先雖覺得志同道合,後來子美的熱狂冷了。
2、情投意合
【拼音】: qíng tóu yì hé
【解釋】: 投:相合。形容雙方思想感情融洽,合得來。
【出處】: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二十七回:“那鎮元子與行者結為兄弟,兩人情投意合。”
【舉例造句】: 我們相聚既久,情投意合,豈不知遠別為悲?
3、心心相印
【拼音】: xīn xīn xiāng yìn
【解釋】: 心:心意,思想感情;印:符合。彼此的心意不用說出,就可以互相瞭解。形容彼此思想感情完全一致。
【出處】: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吾傳佛心印,安敢違於佛經。”《黃櫱傳心法要》:“迦葉以來,以心印心,心心不異。”
【舉例造句】: 撫臺看了,彼此心心相印,斷無駁回之理。
4、心領神會
【拼音】: xīn lǐng shén huì
【解釋】: 領、會:領悟,理解。指對方沒有明說,心裡已經領會。
【出處】: 明·吳海《送傅德謙還臨川序》:“讀書有得,冥然感於中,心領神會,端坐若失。”
【舉例造句】: 聞語法要,輒心領神會。
5、心照不宣
【拼音】: xīn zhào bù xuān
【解釋】: 照:知道;宣:公開說出。彼此心裡明白,而不公開說出來。
【出處】: 晉·潘岳《夏侯常侍誄》:“心照神交,唯我與子。”後作“心照不宣”。
【舉例造句】: 哦,哦,那算是我多說了,你是老門檻,我們心照不宣,是不是!
1、志同道合
【拼音】: zhì tóng dào hé
【解釋】: 道:途徑。志趣相同,意見一致。
【出處】: 《三國志·魏志·陳思王植傳》:“昔伊尹之為媵臣,至賤也,呂尚之處屠釣,至陋也,乃其見舉於湯武、周文,誠道合志同,玄漠神通,豈復假近習之薦,因左右之介哉。”
【舉例造句】: 兩人起先雖覺得志同道合,後來子美的熱狂冷了。
2、情投意合
【拼音】: qíng tóu yì hé
【解釋】: 投:相合。形容雙方思想感情融洽,合得來。
【出處】: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二十七回:“那鎮元子與行者結為兄弟,兩人情投意合。”
【舉例造句】: 我們相聚既久,情投意合,豈不知遠別為悲?
3、心心相印
【拼音】: xīn xīn xiāng yìn
【解釋】: 心:心意,思想感情;印:符合。彼此的心意不用說出,就可以互相瞭解。形容彼此思想感情完全一致。
【出處】: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吾傳佛心印,安敢違於佛經。”《黃櫱傳心法要》:“迦葉以來,以心印心,心心不異。”
【舉例造句】: 撫臺看了,彼此心心相印,斷無駁回之理。
4、心領神會
【拼音】: xīn lǐng shén huì
【解釋】: 領、會:領悟,理解。指對方沒有明說,心裡已經領會。
【出處】: 明·吳海《送傅德謙還臨川序》:“讀書有得,冥然感於中,心領神會,端坐若失。”
【舉例造句】: 聞語法要,輒心領神會。
5、心照不宣
【拼音】: xīn zhào bù xuān
【解釋】: 照:知道;宣:公開說出。彼此心裡明白,而不公開說出來。
【出處】: 晉·潘岳《夏侯常侍誄》:“心照神交,唯我與子。”後作“心照不宣”。
【舉例造句】: 哦,哦,那算是我多說了,你是老門檻,我們心照不宣,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