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周易》與《易經》,有不少人認為這是一回事,但具體說來《周易》與《易經》兩者還是有區別的。
何為易?易就是變化。《周易參同契》說:“日月為易,剛柔相當。”後漢鄭玄說:“易者日月也。”何為經?經的原意為織布機上的豎紗,又指義理、法則,典範的著作。《易經》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倫理實踐的根源,是中國最古老的占卜術原著。雖然是卜筮之書,但其內在的哲學思想和獨特的邏輯體系,卻構成了中國傳統的哲學和文化體系。易的起源,傳說遠古時期伏羲氏觀物取象始作八卦,顯示了宇宙本體及自然體象之功能,揭示了宇宙萬事萬物之原理。
易有三種,中國古代有《連山易》《歸藏易》和《周易》。這三個都是講陰陽變化的,所以叫作易。這個解釋看來是很合理的,也已經被歷代人所接受。《易經》是中國古代最古老的文獻之一,集合了這三個易在內,被儒家尊為“五經”之首。《連山易》是神農時代的易,為夏代人對易學的總結,據說是由神農氏所作。神農氏也稱連山氏,是古代傳說中農業和醫藥的發明者。相傳伏羲氏所作的“易”,經過19代傳承之後到了神農氏,神農氏對易象的運用進行了推廣。《連山易》的八卦圖,稱為先天八卦圖,以艮卦為首,主要講陰陽卦的對峙,並運用陰陽消長的原理來解釋事物,以此為中醫奠定了基礎。
《歸藏易》是黃帝時代的易,為商代人對易學的總結,據說是黃帝所作。黃帝號軒轅氏,又號歸藏氏,傳說是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易學的發展從神農氏經過8代傳承後傳到黃帝,黃帝別於連山重仰觀天法而主變,偏重俯察之地方而主藏,作《歸藏易》,以坤卦為首卦。《歸藏易》的八卦圖稱為中天八卦圖,講陰陽調和,以地包天,地氣上升,天氣下降,陽變陰合,乃能生生化化。《歸藏易》對後世影響很大,對於文字、音律、文、五行、干支、歷算、禮制等文化,特別是中醫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由於歷史久遠世事滄桑,《連山易》和《歸藏易》早已失傳,最後只有《周易》流傳至今。
《周易》是周代人對易學的總結,是周文王、周公、孔子所作。《周易》分《古經》和《易傳》兩部分,《古經》是本文,由卦辭和爻辭組成,《古經》六十四卦卦辭,為周文王被囚羑里時所作,卦爻辭後來為周公所作。闡釋《古經》的《易傳》,由“彖上下”“象上下”“文言”“繫辭上下”“說卦”“序卦”“雜卦”等十篇文章組成,為孔子及其後學弟子所作。文王所畫的八卦圖,稱為後天八卦圖,首卦為乾。後天八卦圖講流行,形容如水之流動,用以表示陰陽卦之間相互依存。《易傳》是開啟《周易古經》的金鑰匙,他以陰陽辯證的哲學觀念闡釋《周易》,使《周易》上升到更廣闊的哲學領域。
《易經》原是上古卜筮之著述,在商末周初之際,經過周文王的整理,將其引入了“天人之際”的學術領域。八卦、六十四卦是占卜用的,但卦中包含著哲學思想,體現出一種樸素的唯物論觀點。500年後經過孔子及其後學弟子傳述,他的哲學蘊涵才被揭示出來,為眾人所知曉。又經過歷代眾多學者的研究,使《周易》成為中華文化的最高典籍。易學揭示天地自然及社會發展變化之規律,對儒、道、墨和諸子百家的思想發生了極大的影響。易學就像一個萬花筒,其博大精神的原理在各門學科都得到廣泛運用,如天文、地理、文學、藝術、哲學、曆法、數理、生物、音樂及軍事、醫學、武術、氣功等方面都與《周易》有著比較密切的聯絡。
說起《周易》與《易經》,有不少人認為這是一回事,但具體說來《周易》與《易經》兩者還是有區別的。
何為易?易就是變化。《周易參同契》說:“日月為易,剛柔相當。”後漢鄭玄說:“易者日月也。”何為經?經的原意為織布機上的豎紗,又指義理、法則,典範的著作。《易經》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倫理實踐的根源,是中國最古老的占卜術原著。雖然是卜筮之書,但其內在的哲學思想和獨特的邏輯體系,卻構成了中國傳統的哲學和文化體系。易的起源,傳說遠古時期伏羲氏觀物取象始作八卦,顯示了宇宙本體及自然體象之功能,揭示了宇宙萬事萬物之原理。
易有三種,中國古代有《連山易》《歸藏易》和《周易》。這三個都是講陰陽變化的,所以叫作易。這個解釋看來是很合理的,也已經被歷代人所接受。《易經》是中國古代最古老的文獻之一,集合了這三個易在內,被儒家尊為“五經”之首。《連山易》是神農時代的易,為夏代人對易學的總結,據說是由神農氏所作。神農氏也稱連山氏,是古代傳說中農業和醫藥的發明者。相傳伏羲氏所作的“易”,經過19代傳承之後到了神農氏,神農氏對易象的運用進行了推廣。《連山易》的八卦圖,稱為先天八卦圖,以艮卦為首,主要講陰陽卦的對峙,並運用陰陽消長的原理來解釋事物,以此為中醫奠定了基礎。
《歸藏易》是黃帝時代的易,為商代人對易學的總結,據說是黃帝所作。黃帝號軒轅氏,又號歸藏氏,傳說是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易學的發展從神農氏經過8代傳承後傳到黃帝,黃帝別於連山重仰觀天法而主變,偏重俯察之地方而主藏,作《歸藏易》,以坤卦為首卦。《歸藏易》的八卦圖稱為中天八卦圖,講陰陽調和,以地包天,地氣上升,天氣下降,陽變陰合,乃能生生化化。《歸藏易》對後世影響很大,對於文字、音律、文、五行、干支、歷算、禮制等文化,特別是中醫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由於歷史久遠世事滄桑,《連山易》和《歸藏易》早已失傳,最後只有《周易》流傳至今。
《周易》是周代人對易學的總結,是周文王、周公、孔子所作。《周易》分《古經》和《易傳》兩部分,《古經》是本文,由卦辭和爻辭組成,《古經》六十四卦卦辭,為周文王被囚羑里時所作,卦爻辭後來為周公所作。闡釋《古經》的《易傳》,由“彖上下”“象上下”“文言”“繫辭上下”“說卦”“序卦”“雜卦”等十篇文章組成,為孔子及其後學弟子所作。文王所畫的八卦圖,稱為後天八卦圖,首卦為乾。後天八卦圖講流行,形容如水之流動,用以表示陰陽卦之間相互依存。《易傳》是開啟《周易古經》的金鑰匙,他以陰陽辯證的哲學觀念闡釋《周易》,使《周易》上升到更廣闊的哲學領域。
《易經》原是上古卜筮之著述,在商末周初之際,經過周文王的整理,將其引入了“天人之際”的學術領域。八卦、六十四卦是占卜用的,但卦中包含著哲學思想,體現出一種樸素的唯物論觀點。500年後經過孔子及其後學弟子傳述,他的哲學蘊涵才被揭示出來,為眾人所知曉。又經過歷代眾多學者的研究,使《周易》成為中華文化的最高典籍。易學揭示天地自然及社會發展變化之規律,對儒、道、墨和諸子百家的思想發生了極大的影響。易學就像一個萬花筒,其博大精神的原理在各門學科都得到廣泛運用,如天文、地理、文學、藝術、哲學、曆法、數理、生物、音樂及軍事、醫學、武術、氣功等方面都與《周易》有著比較密切的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