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伏都是10天的 ,不過有可能有兩個中(二)伏。 三伏是初(頭)伏、中(二)伏和末(三)伏的總稱。三伏的最早記載見於春秋時代的秦德公二年,即公元前676年。 三伏期間統稱“伏天”或“伏日”。按照中國傳統的推演算法,夏至後第三個庚日為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為末伏。兩個庚日之間相隔十天,初伏到中伏固定為十天,但是,由於有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是末伏的規定,所以中伏到末伏就有10天和20天這兩種情況。 自入伏到出伏相當於陽曆7月中旬到8月下旬,正是中國夏季最熱時期。 那麼,什麼叫“庚日”呢? 中國古代,每年每月每日每時都有對應的干支,年月日時的干支互不干擾。干支即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0天干和12地支互相搭配,60一迴圈,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60干支:01甲子、02乙丑、03丙寅、04丁卯、……、59壬戌、60癸亥。然後又是01甲子、02乙丑、03丙寅…… 今天,2005年07月15日,農曆六月初十,“22乙酉年、20癸未月、37庚子日”。 明天,2005年07月16日,農曆六月十一,“22乙酉年、20癸未月、38辛丑日”。 60年後(按陽曆算,下同)(2065年)還是22乙酉年,60個月後(2010年的7月)還是20癸未月,60天后(2005年9月13日)還是37庚子日。 前面說的“庚日”就是庚字開頭的日子(07庚午日、17庚辰日、27庚寅日、37庚子日、47庚戌日、57庚申日)。由於天干有10個,所以每10天輪到一個“庚日”。 今年06月21日臺北時間14:46:08夏至。之後 第一個庚日是06月25日(農曆五月十九,22乙丑年、19壬午月、17庚辰日) 第二個庚日是07月05日(農曆五月廿九,22乙丑年、19壬午月、27庚寅日) 第三個庚日是07月15日(農曆六月初十,22乙酉年、20癸未月、37庚子日)——初伏第1天 第四個庚日是07月25日(農曆六月二十,22乙酉年、20癸未月、47庚戌日)——中伏第1天 第五個庚日是08月04日(農曆六月三十,22乙酉年、20癸未月、57庚申日)——中伏第11天,因為此時未到立秋,所以不是末伏第1天 08月07日臺北時間18:03:21立秋。之後 第一個庚日是08月14日(農曆七月初十,22乙酉年、21甲申月、07庚午日)——末伏第一天
每一伏都是10天的 ,不過有可能有兩個中(二)伏。 三伏是初(頭)伏、中(二)伏和末(三)伏的總稱。三伏的最早記載見於春秋時代的秦德公二年,即公元前676年。 三伏期間統稱“伏天”或“伏日”。按照中國傳統的推演算法,夏至後第三個庚日為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為末伏。兩個庚日之間相隔十天,初伏到中伏固定為十天,但是,由於有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是末伏的規定,所以中伏到末伏就有10天和20天這兩種情況。 自入伏到出伏相當於陽曆7月中旬到8月下旬,正是中國夏季最熱時期。 那麼,什麼叫“庚日”呢? 中國古代,每年每月每日每時都有對應的干支,年月日時的干支互不干擾。干支即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0天干和12地支互相搭配,60一迴圈,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60干支:01甲子、02乙丑、03丙寅、04丁卯、……、59壬戌、60癸亥。然後又是01甲子、02乙丑、03丙寅…… 今天,2005年07月15日,農曆六月初十,“22乙酉年、20癸未月、37庚子日”。 明天,2005年07月16日,農曆六月十一,“22乙酉年、20癸未月、38辛丑日”。 60年後(按陽曆算,下同)(2065年)還是22乙酉年,60個月後(2010年的7月)還是20癸未月,60天后(2005年9月13日)還是37庚子日。 前面說的“庚日”就是庚字開頭的日子(07庚午日、17庚辰日、27庚寅日、37庚子日、47庚戌日、57庚申日)。由於天干有10個,所以每10天輪到一個“庚日”。 今年06月21日臺北時間14:46:08夏至。之後 第一個庚日是06月25日(農曆五月十九,22乙丑年、19壬午月、17庚辰日) 第二個庚日是07月05日(農曆五月廿九,22乙丑年、19壬午月、27庚寅日) 第三個庚日是07月15日(農曆六月初十,22乙酉年、20癸未月、37庚子日)——初伏第1天 第四個庚日是07月25日(農曆六月二十,22乙酉年、20癸未月、47庚戌日)——中伏第1天 第五個庚日是08月04日(農曆六月三十,22乙酉年、20癸未月、57庚申日)——中伏第11天,因為此時未到立秋,所以不是末伏第1天 08月07日臺北時間18:03:21立秋。之後 第一個庚日是08月14日(農曆七月初十,22乙酉年、21甲申月、07庚午日)——末伏第一天